•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

      2013-04-29 00:44:03姚佳勝向幫華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3年8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民族學校

      姚佳勝 向幫華

      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決定學生后續(xù)學業(yè)的成功與否,同時也決定學生的社會化和對本民族的認同感。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則并不樂觀。由于受到資金投入、教育觀念以及應試教育培養(yǎng)思路等的限制,學校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幾門考試科目的筆試成績提高上,忽略了學生每天生活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陷入了枯燥的校園學習生活,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屬于學校的隱性課程,同每天所上的顯性課程一樣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隱性課程是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學生在隱性課程中獲得的主要是非學術性知識,即一些非智力因素;隱性課程是通過學校環(huán)境(包括物質、社會和文化體系)所負載的信息滲透,使學生在無意識的心理狀態(tài)下實現(xiàn)‘文化心理層某些方面的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學習有目的、有計劃傳授的學科知識,而且也學習沒有被正式列入課程計劃的許多內容,如情感、信念、意志、行為和價值觀等?!盵1]校園文化環(huán)境時刻影響著處于其中的每名學生。美國道德教育心理學家柯爾柏格認為隱性課程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顯性課程來得更為有力。同時,由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革,以及社會人口流動的增大而帶來學校生源的復雜化,使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我國當今正處于城市化階段,隨著進城務工人員工作的持續(xù)和穩(wěn)定,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zhèn)轉移,并且這種趨勢可能進一步增強。“跨國平行數(shù)據(jù)的回歸結果表明,劉易斯轉折點在人均GDP為3000美元至4000美元(購買人平價2000年國際美元)之間出現(xiàn)。中國的人均GDP已經(jīng)超越了這一水平,但農業(yè)勞動力比重遠高于該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下的世界平均水平,這很可能意味著中國的農業(yè)勞動力轉移仍有較大潛力?!盵2]而隨著勞動力的轉移,接著便是學生就學的轉移。隨著民族地區(qū)學生人數(shù)的減少,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對學校進行重新布局調整,實行集中辦學,并且有許多學校實行了寄宿制,這使許多學生長期遠離自己一直生長的民族文化環(huán)境,缺少了民族文化滋養(yǎng)。與此同時,帶來學校生源的多樣性,他們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家庭社會背景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等。學校文化環(huán)境建設的成功與否將會直接影響這些學生,尤其是民族學生。他們需要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進而才能發(fā)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否則將影響他們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和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展甚至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皩W校的一切教育行為都不可避免地會傳授給學生好的或壞的價值觀標準,無論是書本課程還是行為課程中的規(guī)則、角色和關系都或多或少地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品格具有潛在影響,且這種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問題不是懷疑價值觀標準本身,而是怎么將這種教育做得更好”[3]。因此,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極其必要。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則

      民族地區(qū)學校自身特點決定了民族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應該包括以人為本、藝術與實用相結合、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以學生為本,要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功社會化、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來服務于學生,教化學生、培養(yǎng)學生。教師具體要做到全面充分地理解學生,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學生自身的性格特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廣泛地征求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真分析學生意見的利弊得失,充分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其次,校園文化建設要以教師為本,充分考慮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參與權和決策權,教師每天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其獨到的見解,同時要考慮為教師營造一個舒適而積極向上的工作環(huán)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切莫人云亦云或以一人的想法作片面的決策。

      2.實用與藝術相結合

      實用是學?;A建設首先應遵循的原則,尤其在我國廣大的西部民族地區(qū),教育經(jīng)費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依然不太樂觀。民族地區(qū)一些偏遠山區(qū)校舍安全狀況不達標,基礎教育基本設施不健全。因此,在學校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實用原則,避免浪費,同時這也是對學生勤儉行為的一種無形的教育。在堅持實用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藝術元素。藝術是使實用增加靈性、煥發(fā)生機的添加劑,藝術可以蘊涵于學校有型的和無形的校園文化之中?!爱敶嘘P兒童發(fā)展的研究普遍認為,兒童是在特定背景中成長起來的,其發(fā)展過程及發(fā)展結果受到各種直接或間接外顯或內隱的背景因素的影響,而創(chuàng)設富有美感的藝術環(huán)境則能將審美文化帶入兒童與自我自然社會乃至整個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之中,從而使兒童在充滿藝術元素的生存環(huán)境中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支持?!盵4]同時,一個充滿藝術的環(huán)境有利于豐富師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

      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相結合是民族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霸诂F(xiàn)代化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只能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吸取其他民族發(fā)展中的經(jīng)驗,走出自己的路。這條路既有普遍性(如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的應用),又有特殊性(結合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發(fā)展歷史)。”[5]落實到民族校園文化建設中,就要做到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有效結合。主流文化代表社會未來發(fā)展的總體方向,任何一個群體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同不同層次社會群體存有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尤其在傳媒如此發(fā)達、不同群體交流如此便利的今天,這種聯(lián)系更加頻繁與緊密。而民族文化對于民族學生來說則意味著更大的意義。在民族地區(qū)校園文化建設中,民族特色文化一定要得到落實,得到凸顯。每個民族自己的文化都是伴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fā)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的,它融合于日常生產生活之中,是每個人成長的文化之源。胡錦濤同志在耶魯大學的演講中指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xiàn)實感受,也往往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比绻撾x本民族文化將不利于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但是隨著民族地區(qū)寄宿制學校的不斷增多,學生與本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和親人的交流明顯減少,缺少了民族文化土壤的滋養(yǎng),同時由于中小學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又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學校中民族文化環(huán)境的豐富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民族文化的熏陶和認同。此外,“文化多樣性被視為是有價值的,不僅因為它可從‘準美學意義上創(chuàng)造一個更有趣的世界,而且因為其他文化包含了不同的社會組織選擇模式,這對人們適應新情況也是十分有用的。”[6]因此,應充分發(fā)揮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它們三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其中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載體,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

      1.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建設是蘊含于學校各種硬件設施之中的文化建設,這些硬件是學校中每個成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它們都附帶著文化元素,對學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敖逃鐣W領域中‘結構——功能學派學者們認為,學校的建筑、空間位置(如教室、圖書館、操場的配備等),是一種能夠對學生產生他們在正式課程中未接受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的潛在課程。民族學校的校園合理布局和校園的綠化,可以使學生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地投入學習和生活。圖書館(室)、運動場等設施的完整配備,有利于學生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盵7]在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學校要有一個合適的校園空間,各種必備的設施要健全,這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其次,要努力豐富學校的一些文體設施,這是培養(yǎng)學生廣泛興趣愛好的保證。民族地區(qū)學校的物質條件并不樂觀,西部某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排查工作報告顯示,在該省區(qū)“共排查中小學20022所,建筑單體133654棟,面積5359.22萬m2。其中,達到安全標準校舍23100棟,面積1917.32萬m2,占校舍總面積的35.77%,需加固改造的校舍28429棟,面積1613.24萬m2,占校舍總面積的30.1%,需拆除重建的校舍82125棟,面積1829.36萬m2,占校舍總面積的34.13%?!盵8]關于類似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的極大關注和巨額資金的投入,按照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統(tǒng)一標準完善民族地區(qū)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xiàn)物質層面的教育公平。在學校的布置上,大到校園整體環(huán)境,包括校門、教學樓、操場,小到班級的墻壁裝飾,處處都要考慮到各民族的文化特點,增加其文化元素。例如教學樓和教室內可以懸掛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名人畫像,而不僅僅是一些世界名人。這樣可以更貼近他們的文化、貼近他們的生活,使每名學生有一個舒適的身心成長環(huán)境。

      2.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是內化于教師和學生內心之中并外顯于師生的精神風貌,指引師生行為舉止的內在驅動力。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指引和鞭策每一位師生和諧共處、積極進取。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設定一個所要達到的合理目標,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和教師通過對本校的現(xiàn)實情況,學生的民族特點深入了解和認識,在民主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設立學校未來精神文化發(fā)展的目標,并且在建設的過程中聯(lián)系社會實際來調整建設的重點,然后把目標的實現(xiàn)落實于具體建設行動上,通過日常師生工作學習中的言談舉止、行為表現(xiàn)的規(guī)范和各種文體活動不斷促使師生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立起對師生良好行為的評價和鼓勵機制。民族地區(qū)有許多學校接納了不同民族的學生,他們帶來了不同民族豐富的文化,使學校擁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因此,學校要多開展一些民族文化活動,提供給每名學生展現(xiàn)其民族文化風采的平臺,并進行公平的評價和相應獎勵,鼓勵學生踴躍參加。這樣,可以增加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文體生活,是增進學生文化知識和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各民族學生友好相處和團結友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此外,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觀看一些源于民族中優(yōu)秀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文化作品,使學生在視覺享受中受到無形的教育。

      3.制度文化建設

      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充分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是促進人性的完善、人格的健全。人是社會的動物,學校又是社會的一部分,是每個人學習、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場所,它不僅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校的制度建設是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重要保證,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條件。從師生的特點出發(fā),以有益于教師更好地工作,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為出發(fā)點,完善學校必備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起適合各民族教師和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制度體系。同時建立民主的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管理。教師和學生要平等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教師要樹立好的榜樣,做好表率作用?!皟和男撵`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么,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chuàng)傷地、不覺難受地逐漸消失?!盵9]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名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讓其不良的行為習慣得到及時的糾正,同時也要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行為,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地總結,進而完善班級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

      總之,從當前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來看,加強民族地區(qū)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足夠重視,針對不同民族地區(qū)社會文化環(huán)境進行相應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并且實行具體的指導和投入政策,切實建設好適合于民族地區(qū)每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校園文化,促進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 何云峰.隱性課程的理論探討.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

      [2] 汪進,鐘笑寒.中國的劉易斯轉折點是否到來:理論辨析與國際經(jīng)驗.中國社會科學,2011(5).

      [3] [美]托馬斯·里克納.美式課堂:品質教育學校方略.劉冰,董曉航,鄧海平,等,譯.??冢汉D铣霭嫔纾?001.

      [4] 王茜.生態(tài)文化的審美之維.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5] 馬戎.重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新的歷史條件.北京大學學報,1989(4).

      [6] [加]威爾·金利卡.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一種自由主義的少數(shù)群體權利理論.馬莉,張昌耀,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7] 滕星,張俊豪.試論民族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8] 鐘陽.西部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之我見.建筑結構,2010(6).

      [9] [前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 付一靜)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民族學校
      我們的民族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新課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以老區(qū)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奇妙學校
      额尔古纳市| 镇江市| 铁岭市| 民勤县| 昌黎县| 阳西县| 怀安县| 子长县| 仁寿县| 永泰县| 蒲城县| 西城区| 漯河市| 营山县| 长阳| 乌兰浩特市| 泌阳县| 罗定市| 久治县| 忻州市| 固镇县| 图片| 营口市| 克拉玛依市| 班戈县| 社旗县| 陆丰市| 临沭县| 巩义市| 丹江口市| 淅川县| 皮山县| 广元市| 百色市| 邵阳市| 兰西县| 巴彦淖尔市| 英山县| 鄂尔多斯市| 吴忠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