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生(編譯)
書店很溫暖舒適,里面擠滿了人,也許是因為人們不知道雨已經(jīng)停了。此時,是午飯休息時間。突然,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有人在窺視我。
我抬起頭來。一位身高1.50米左右、留著烏黑長發(fā)的女人迅速低下頭,翻閱她手里的那本雜志。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帶進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仿佛是剛被洗滌過的。
我再次抬起頭,瞥了一眼那位黑發(fā)女人,恰好看到她把那本雜志塞進她的小書包里,然后走了出去。我猶豫了一下,走過去跟在她后面。
“嘿!”我說,然后指著她的小書包。靠近她之后,我看到她大約30歲,可能是個無家可歸的人。她那件卡其布外衣臟兮兮的,頭發(fā)亂蓬蓬的,小書包里塞滿了她的東西。她悲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把雜志遞給我,就跑掉了。
經(jīng)理看到了所發(fā)生的事情,走了過來。這本雜志是給那些傷心的人閱讀的,裝幀很美。雜志內(nèi)印著一些句子,而且留有空間,讓讀者可以在上面寫字,如“我懷念你……”“我無法沒有你……”等。
“她一直都想要這本雜志,”經(jīng)理說,“她總是進來看它。有時候,她會把它拿走一段時間,但卻從未占為己有?!?/p>
真該死!我想。我為什么要如此自命清高呢?我什么時候才能學(xué)會不管閑事呢?我為什么不讓她把雜志拿走呢?
我跑出書店。天又下起了雨,我追了一個街區(qū)才趕上她?!澳銊倓偸チ艘晃挥H人嗎?”我問。
“我奶奶,”她說,“我習(xí)慣了每天都跟她說話,我太想念她了,這讓我受不了?!?/p>
我對她講了我繼父的事情,他也是剛剛才去世。他的仁慈幫助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18年。
我讓她等一會兒。當(dāng)我返回并把雜志遞給她的時候,我們倆都站在路邊哭了起來。
這是自繼父去世后我第一次覺得被人理解了。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在孤獨地感受我的悲傷。我不愿意向家人傾訴,因為他們也很悲傷,朋友們的愛一直也沒能沖淡我的悲傷。
但是,因為這位悲傷的“小偷”和我互不認識,所以,我就不會期望我的悲傷能夠得到理解,我也不會害怕失望。由于我們不會再相見,所以,我就可以放開情緒,不用感到尷尬,或擔(dān)心我的情緒會把哪個人趕走。
我相信,是生活把那些人放在我們的途中,讓他們幫助我們,或讓我們幫助他們,或互相幫助。這次遭遇讓我想敞開心胸,去接受與陌生人相遇的機會,去接受那些可能是燦爛而神奇的意外。
(摘自《哲思》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