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振華
摘 要:針對當前多數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重于解題,而不善于培養(yǎng)自己閱讀數學問題的能力,也即對數學中的一些概念不求甚解,以至在解題中張冠李戴出現錯誤的情況,集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了如何就數學概念教學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數學概念;正確理解;先決條件
數學是研究現實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學數學,概念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形成正確完整的概念,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更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引入新概念的教學過程是揭示概念的產生過程。就是說要揭示認識過程的質變的飛躍。教師要設法幫助學生完成由情感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為此應提供豐富的概念發(fā)生的實際背景和基礎概念產生的材料。數學有逐級抽象的特點,前一級是后一級抽象的直觀背景材料,直觀背景材料不僅是指實物、模型、教具等而且還指已經熟悉的概念事例等。有時還利用有趣的、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引入概念,所以說恰當地引入概念是搞好概念教學的先決條件。
一、直觀形象從事例出發(fā)
初中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過渡。初中生雖具有一定抽象思維能力,但對某些思維概念的理解上仍存在很大困難。這樣在概念教學中就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采取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教學,從實際出發(fā)用實際例子或實物模型進行介紹,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對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認識它的本質屬性,建立起新概念。這些實際事物,往往可以就地取材,以學生較熟悉的事物為例最好。
如,在介紹相似概念時,可以舉出物體和它縮小的照片,實際地形和地圖,這些照片和地圖在形狀上是大小不同的,從而導出相似形的概念。
這樣先用實例引導,再逐步深入所掌握的概念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也易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同時有助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概念的目標和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舊引新,縱橫聯系,以已有的概念為輔墊,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概念的前后聯系很緊密。新概念都是在已有的概念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概念的形成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都不是孤立的,它反映的實際內容有的是學生已經接觸的,有的是學生已經學過的舊知識的綜合提高。因此在講授新概念前應首先復習與新概念緊密聯系的概念,溝通新舊概念間的聯系,做到以舊引新。另外,在學生對新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還需引導他們把新概念和舊概念區(qū)分開來,應著重指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講清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才能鞏固舊概念,綜合新概念,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譬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時,可以首先復習約數和倍數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找出某些數的全部約數。
1的約數為1;
5的約數為1、5;
7的約數為1、7;
9的約數為1、3、9;
12的約數為1、2、3、4、6、12;
……
通過對以上各約數的個數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引導學生把它們分為三類:只有一個約數的(1),含兩個約數的(5、7),含三個或三個以上的(9、12……),在這個基礎上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來對照“1”這個數,使學生明白“1”這個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偨Y出,自然數可分為“1”“質數”和“合數”三類。學生學習了質數、合數后,常常誤把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混淆起來,為此我們可以在復習這四個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把1~20各數按要求填寫在兩個相應的圈中。
認真完成這個練習后,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并不是所有奇數都是質數,也不是所有偶數都是合數,從而對兩組概念的外延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所以,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中應注意以舊引新,把學生已經掌握的概念作為鋪墊引入,再引入新概念,使學生對新概念無陌生之感,也便于理解和掌握新概念。
以上僅是對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所提出的一點拙見,但我們知道,教學不只是單純地使學生學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會學知識,所以在學習新概念時,學生應該怎樣來要求自己呢?
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數學概念中的字意、詞義。眾所周知,數學概念是高度抽象簡練的命題,邏輯性很強,數學概念中的每一個字和詞都有其確切的含義,學生在閱讀數學概念時一定要仔細推敲,把每一關鍵的字和詞的意義都要弄清楚。要注意劃分句字結構,明確命題實質。例如,“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稱為平行線”“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稱為異面直線”,這兩個數學概念的前面的詞都是“兩條直線”,它們的定語是它前面的詞,是概念的條件,后面是結論。由于數學概念的精確性,必然帶來某些概念定義的抽象性。學生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對數學概念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以及注意數學概念的嚴謹性,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是很有好處的。
總之,教師能恰當地引入概念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所以在引入概念的過程中,應準確地提示它的內涵和外延以及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其中包括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 河南省南召縣東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