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崇蘭
摘 要:課堂是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是學生求知學識、茁壯成長的沃土。當然,也是新課程理念貫徹與實施的平臺。而且,隨著高中語文課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師的教學方式、教育理念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貫徹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促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等獲得大幅度提高,就成為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又一重任。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語文素養(yǎng);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xù)堅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應根據(jù)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币簿褪钦f,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使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中獲得均衡而個性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將新課程理念貫徹到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語文的作用,進而使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獲得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一、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豐富內涵。一般語文素養(yǎng)包括: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所以,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
1.設立開放課堂,培養(yǎng)思維能力
開放性試題在高考語文中的分值越來越大,開放性試題的答案,一般沒有固定的現(xiàn)成的模式可循,往往是需要解題者創(chuàng)新思維,在認真領會題意的基礎上積極探究,進而使學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
一般開放性試題主要有兩種類型:試題設問的開放性;答案設置的多元化。但是,受長期封閉式訓練的影響,教師和學生的開放性意識往往受到了局限,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注意學生這方面的訓練。比如,仿照下面的事例,另外寫一段話。
世界上有多少這樣的事呢?樹在,葉去;葉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聞它的人去。
世界上有多少這樣的事呢?
又如,結合閱讀文本,說說你對某某的評價或認識。
上述兩種方式,在語文試題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有些學生經常會忽視或是選擇放棄這樣的試題,總認為這種開放性試題是依靠臨場發(fā)揮的,即便是平時多加練習也是無用的。其實,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可以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以便更好地應對語文試題。
2.借助語文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高中生作文現(xiàn)狀不容樂觀,從學生平時寫作的作文和高考的作文來看,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著寫作態(tài)度消極、不能抓住寫作要領、語言枯燥、甚至有點寫流水文的嫌疑等等。仔細分析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量小,閱讀面狹窄,致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找不到寫作的素養(yǎng),發(fā)現(xiàn)不了寫作的興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積累好詞好句,充實大腦素材,進而在學生不斷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下面的一段話:
我一回頭,身后的草全開花了。一大片。好像誰說了一個笑話,把一灘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個人腦中的奇怪想法讓草覺得好笑,在微風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拷疑磉叺膬啥?,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我禁不住也笑了起來。先是微笑,繼而哈哈大笑。
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個人笑出聲來。
——節(jié)選自劉亮程《對一朵花微笑》
學生可以把這段節(jié)選巧妙地運用到有關“微笑的作用”“微笑的力量”等寫作中。這樣既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又可以為學生完成一篇水平較高的作文做好鋪墊,最終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1.搭建演講平臺,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用其表述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等等,這是語文價值的體現(xiàn)之一。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恰當?shù)难葜v平臺,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講授完《拿來主義》時,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所以,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拿來主義”,在講完這節(jié)課之后,我組織了一場辯論賽,以“是否應該實施‘拿來主義”為辯題,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正確地理解拿來主義。而且,這樣的活動既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沉悶、枯燥,又可以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可以得到鍛煉,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空間的發(fā)展。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币簿褪钦f,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立足于語文教材,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進而使語文課堂在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過程中,大大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
比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獲得較大空間的發(fā)展,在導入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是什么樣的?(因為對現(xiàn)階段的學生來說,紅樓夢即便是他們沒有一章不落地讀過,也會對文本中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也都會形成自己心目中的黛玉形象,所以,在導入課時,讓學生各抒己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本,了解黛玉的形象,進而為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3.借助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片、照片、聲音、動畫和影片為一體,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在形象的展示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將“滿堂灌”的課堂轉變成“滿堂翻”,要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導作用,而不是主宰作用,要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展示,幫助學生突破教材的重難點,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
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副荷塘月色圖。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荷塘畫面,讓學生進而感受月色的美,感受作者將月色與荷塘巧妙結合在一起所展現(xiàn)的優(yōu)雅、朦朧、幽靜之美,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淡淡憂傷和淡淡喜悅。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貫徹語文新課程理念,進而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獨特功能,促使學生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逐步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靖.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2(08).
[2]李國蘭.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12(30).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龍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