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玲
夏季持續(xù)高溫無雨,使家禽的中暑、中毒、疫病發(fā)生機率增加,畜禽生產性能受到影響,為確保畜禽安全高效生產,應對改善環(huán)境、降溫、調整日糧結構、飼養(yǎng)密度、飼喂方法等各方面加強管理。
1.蛋雞的飼養(yǎng)管理
蛋雞生產的適宜溫度是18℃~25℃,當舍溫超過29℃時,雞會出現一系列熱應激反應,呼吸加快,采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蛋重變小,蛋殼變薄,破蛋率增加,雞體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加等。因此,夏季保持蛋雞高產,采取合理有效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至關重要。
1.1改善環(huán)境,降溫防暑 通風降溫。在保證雞舍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加大通風換氣量,自然通風應采用縱向通風法,開放式雞舍要保持舍內清潔干燥和通風良好;密閉性雞舍要加裝換氣扇或安裝吊扇、排風扇,始終保持舍內清涼、舒適;綠化降溫。搞好雞舍周圍的環(huán)境綠化既可減少輻射熱,又可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塵埃密度、凈化舍內外空氣。在距雞舍陽面2~3m處種植高大樹木或搭涼棚,可增大雞舍的遮蔭面;舍外種植藤蔓類植物,在不影響正常通風的前提下,讓其攀緣在舍頂,遮蔭降溫;地面種植草皮可減少輻射熱;噴水降溫。雞舍屋頂安裝噴水龍頭,定時向屋頂噴涼水。在保持舍內適宜空氣濕度(50%~70%)的前提下,也可在雞舍上部或籠體上設置噴霧水龍頭,每隔2~3m安裝一個噴頭,當舍溫高于35℃時可向雞頭開水管噴霧部降溫或選用流量2L/小時的高壓低霧量噴霧器向雞體直接噴水,還可在進風口處設置水簾降溫;其他方法??稍陔u舍屋頂安裝隔熱層或刷白漆,涂抹白灰,避免日光直射屋頂,以降低陽光照射強度,減少熱能吸收。
1.2調整日糧結構 調整配方營養(yǎng)水平。高溫季節(jié),雞采食量下降,蛋白質攝取不足會直接影響產蛋量。但雞只代謝蛋白質時產生的熱增耗較多,因此,不能靠單純提高日糧蛋白質含量來彌補,應在保證營養(yǎng)需求的前提下,采取改喂低蛋白日糧適當補加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賴氨酸)和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的飼養(yǎng)方法來保證雞只對蛋白質的需求。同時,提高日糧的能量水平,適當調整鈣、磷、維生素水平。添加1%~3%植物油脂以提高能量水平;鈣、磷、維生素增加幅度要依雞的采食量減少情況而定,一般增加5%~10%。有條件的雞場可用質量可靠的貝粉替代石粉,貝粉中除含鈣外,還含有少量的氨基酸多糖,有促進采食及有益消化的作用。另外,日糧中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K以及生物素、核黃素的含量也要相應增加。最好定期測定雞的采食量,根據實際采食量調整日糧營養(yǎng)水平,以滿足蛋雞生產的需要;使用天然飼料。合理選擇天然飼料,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熱應激,確保產蛋雞安全度夏,而且不會增加飼料生產成本,不會有藥殘及耐藥菌株產生。如大蒜。天然大蒜(帶皮)搗碎直接按1%~2%的比例添加在產蛋雞的飼料中。大蒜素(精油)對許多有害菌、病毒、寄生蟲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特別是對菌痢和腸炎有較好的療效,并有促進采食、助消化、促進產蛋、改善產品風味和防止飼料發(fā)霉的作用。另外,大蒜素可與維生素B1結合,增加有效維生素B1的吸收,還對動物免疫系統有激活作用。又如生石膏,研成細末,按飼料總量的0.3%~1%混飼,有解熱消炎、清胃火之功效,可有效預防熱應激的產生。
1.3調整飼喂方法 改變飼喂時間,增加飼喂次數,以增加雞的采食量。每天喂5次,11:00之前喂3次,15:00之后喂2次。在4:00~5:00開燈后10~15分鐘上第一次料,17:00~18:00供最后一次料,13:00~15:00停止喂料,以盡量減少雞的活動。11:00~12:00可適當加喂一些適口性好的瓜類或青綠多汁飼料。
1.4降低飼養(yǎng)密度 適當降低雞群密度,可降低舍溫,改善采食、飲水時的擁擠情況?;\養(yǎng)蛋雞以每只0.4m2,每籠3只為宜;平養(yǎng)蛋雞以3~5只/m2,每群250只為宜。
1.5供給充足飲水 雞沒有汗腺,通過呼吸來散發(fā)體熱。高溫環(huán)境下,雞的呼吸加快,雞體內的水分蒸發(fā)量加大,飲水量也隨之增加。因此,高溫季節(jié)必須供給雞只充足、清涼潔凈的飲水,白天應保證水槽中清涼潔凈的飲水長流不斷;使用乳頭式飲水器時,應每間隔1小時。在水管末端放一次水,以保持水管內的飲用水有較低的溫度。
1.6藥物預防熱應激 高溫季節(ji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適當添加抗熱應激的藥物。可添加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含有生命活動必需的鈉、鉀、氯、碳酸氫根、水和葡萄糖,可調節(jié)酸堿平衡,維持血鉀濃度(防止低血鉀),防止脫水。同時,可使雞的排泄量加大而帶走大量熱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溫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蛱砑又兴帲笄嗳~、苦參各30g,白茅根、香薷各20g,白術、連翹各20g,石膏100g ,研細后拌入100kg飼料中喂雞,既清熱解暑又抗應激,促進雞多產蛋。
2.蛋雞的疾病防治
2.1蛋雞脫肛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開產前光照時間過長,促使蛋雞過早開產。在生產中,盲成雞的光照應控制在9小時以內,開產后逐漸把光照時間延長到14~16小時,而有些養(yǎng)雞戶在蛋雞開產前就采用產蛋時的光照時間,從而導致蛋雞體尚未成熟而性成熟已經完成,使蛋雞提前開產,造成脫肛。在生產中,可采用穩(wěn)定光照,降低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增加能量濃度,促進體成熟來解決;后備母雞日糧中蛋白質水平過高。嚴格按照蛋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配制日糧,是保證蛋雞正常生長發(fā)肓的重要措施。如果盲目提高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就會造成蛋雞開產期蛋過大而脫肛。在生產中,可采用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增加日糧能量濃度,促進體成熟的辦法來解決;產蛋雞日糧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不足,生殖道發(fā)生炎癥,蛋雞開產后應根據營養(yǎng)需要供應給充足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E,以防因不足而導致輸卵管道和泄殖膜上皮角質化,使雞體抗病性能下降而發(fā)生炎癥。造成輸卵管狹窄,引起脫肛。在生產中,可用在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足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E來解決;腹瀉脫水導致輸卵管粘膜潤滑作用降低。長時間的腹瀉使蛋雞體內的水分消耗過大,嚴重的達到脫水程度,致使輸卵管粘膜不能有效分泌潤滑液,生殖道干澀,雞產蛋時強烈擠壓造成脫肛。在生產中,應找出腹瀉原因,標本兼治以恢復各器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雞群整齊度差。過大或過小造成雞采食不均,大雞采食過多而肥胖,致使肛門周圍組織的彈性降低,腹部脂肪過多而使產蛋時外翻的輸卵管難以復位引起脫肛。小雞因營養(yǎng)不良而瘦弱,體成熟較差,也易引起脫肛。生產中可采用大小雞分群飼養(yǎng),根據肥胖程度合理配制飼喂日糧來解決;雞群擁擠、衛(wèi)生條件差,舍內氨氣濃度較高,使雞群時刻處于應激狀態(tài)。在生產中,一般以5~6只/m2產蛋雞為宜,并要注意衛(wèi)生,勤換墊料,加強通風換氣;蛋雞處于產蛋高峰期,連續(xù)產蛋導致輸卵管內分泌減少潤滑作用降低。在生產中,保證供應清潔足夠的飲水,可降低脫肛雞的數量;意外驚嚇等應激因素。處于產蛋狀態(tài)的雞因應激而使外翻的輸卵管不能正常復位。在生產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嚴防鼠、貓等可能致使蛋雞發(fā)生驚嚇的動物進入雞舍。
2.2雞產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 飼養(yǎng)方面:飼料配制不合理;飼料品質不佳;飼料中添加的礦物元素、維生素數量不足,質量不佳。管理方面:飼養(yǎng)人員責任心不強,導致管理粗放;光照時間不合理;雞舍通風不良;雞舍封閉不嚴,飛鳥、小動物進入雞舍,使雞群受驚,造成應激,同時有的雞場頻繁更換工作人員,也容易造成雞群受驚,成為產蛋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藥物使用方面:磺胺類藥物;抗球蟲類藥物;其他如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嘎惡類藥類,抗菌類如北里霉素、金霉素等,嗦呤類藥如氨茶堿,激素類藥如地塞味松、甲基睪丸素等均有導致雞產蛋量下降;緊密接種導致產蛋量下降。
2.3大腸桿菌 病因:大腸桿菌為雞腸道常在菌,當遇到飼養(yǎng)管理不善,飼養(yǎng)密度過大,潮濕污染,通風不良,衛(wèi)生太差,雞群爭食搶水,互相踩踏,雞群營養(yǎng)不良,大小不均,體質虛弱,抗病能力低下,或氣候突變及受到其他意外應激時發(fā)病。病雞精神沉郁、呼吸困難、采食下降、飲水增加,排白、黃有時帶綠糞便,有的雞表現難產、癱瘓,有的表現眼炎、腹膜炎、肉芽腫。防治辦法:加強管理,采用優(yōu)質飼料;飼喂環(huán)丙沙星或思諾沙星5~7天;搞好環(huán)境消毒。
2.4雞群發(fā)生法氏囊病 癥狀:突然發(fā)病,怕冷,呈衰竭狀態(tài);排黃色稀糞,后出現白色或水樣下痢。剖檢:腿部及胸部肌肉有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法氏囊腫大2~4倍,變成淡黃色,切開有出血或有干酪樣分泌物,嚴重者如紫葡萄樣。治療措施:對可疑病雞立即進行確診,確診后采取果斷的淘汰措施;對發(fā)病雞群注射高免卵黃體,同時飲水中添加腎腫解毒藥和口服補液鹽;對雞舍用具、環(huán)境進行清掃和消毒,同時帶雞消毒每天1次。
2.5新城疫 癥狀:呼吸困難,伸脖張口呼吸,發(fā)出“咕咕”聲;排黃綠色稀糞;剖檢腺胃乳頭出血,腸粘膜脫落,盲腸、扁桃體出血、潰瘍。治療措施:對可疑雞只立即進行確診,確診后采取果斷的淘汰措施;對發(fā)病雞群用IV系疫苗,4倍量緊急接種,用法為4倍量疫苗分2次飲水;對雞舍料槽、水槽、用具進行清掃和消毒,同時帶雞消毒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