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潮安
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尤其適用于學習過程中關于實踐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型教學突出學習目標,強調(diào)學生學習要有的放矢,靈活運用,比較適合初中學生的特點,而且,通過任務驅動教學,促使教與學共生共長、相映成趣、學生易于接受。任務驅動的特點之一就是圍繞任務展開教學,因此任務的設計、編寫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識體系,還要想到融進信息技術的文化性、綜合性,滲透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效性,旨在探討課堂教學對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逐步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不斷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一、遵循原則
1. 任務設計的真實性
生活事實和真實文本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內(nèi)驅力,加速學生對語言的內(nèi)化。學生對事件的認知也會加強他們表達的意愿。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任務是學生平常關注的問題,學生會容易投入到任務中去。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師生感情的真實流露。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就能緩解學生內(nèi)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而學生也會對教師表現(xiàn)為尊重、信任并積極配合教學。
2. 形式—功能性原則
語言的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系應該非常明確,教師與學習者一目了然,要讓學生學會用語言做事情。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在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時,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意義是緊密結合的。這就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交往的模式是多方位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師生間、學生間、個體與群體間、群體間等等,最佳選擇應以互動主題而定。
3. 階梯型任務原則
學習任務的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任務猶如階梯,相互依存,步步升高,初級任務支撐高級任務,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共同構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系統(tǒng)內(nèi)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每一項任務逐步發(fā)展,使教學呈階梯式的層層遞進。
4. 做中學原則
任務型語言教學把學習語言看做是做中學的過程。任務強調(diào)“做中學”,強調(diào)“用語言做事”,語言與做事兩者相互關聯(lián)。要求學習者在做中提高英語語言的聽說能力,在聽說中增強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
5. 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原則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分層教學,小組合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在教學中,尤其要關注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要更多地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
二、主要任務方法
1. 拼圖式任務
拼圖式(Jigsaw)合作學習是其中的一種深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其模式為:3-6名學生為一組,學習同一課中的不同部分,然后由各小組承擔同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生組成“專家組”(expert groups)在一起討論、研究所學內(nèi)容直至掌握,并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再分別回到各自原來的小組(home groups)教會其他組員,然后測試每個學生對全部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并做出適當?shù)脑u價。需要注意的是:在拼圖式閱讀開始前,老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指導和任務分工。
2. 信息差型任務
信息差距即在了解和掌握信息上所存在的差距。因為信息差距的存在,教師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一系列為達到“信息平衡”進行的交流和傳遞信息的言語交際活動。具有信息差的交際活動表現(xiàn)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猜謎、角色扮演、調(diào)查、采訪、講故事、討論等等。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有目的地運用所學語言,通過自身參與形成技能,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
3. 解決問題型任務
在設計任務活動時,內(nèi)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發(fā)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解決實際性問題的任務時,所設計的學習任務要盡量符合把語言融入生活實際的原則。任務設計時選擇的語言材料以及所設計的語言情景要力求真實,盡可能反映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
4. 創(chuàng)造型任務
創(chuàng)造性任務設計具有較強的語言開放性,是指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任務。人物設計形式多種多樣,如學生用英語制作節(jié)日賀卡、就某個話題向筆友發(fā)出電子郵件、應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網(wǎng)上聊天等。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