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布魯斯(blues)是傳統(tǒng)美國音樂形式的一種,19世紀末起源于非裔黑人勞作時所哼唱的民歌。美國著名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掌握了這一音樂類型的精華,并將其融入詩歌中,成為創(chuàng)作布魯斯詩歌的先鋒人物。本文以他的作品《夜幕下的布魯斯》為文本,結(jié)合音樂與詩歌的關(guān)系,對文本中的詞匯、音韻、修辭手法、節(jié)奏和主題加以分析,從而挖掘出休斯對布魯斯樂的把握及其蘊藏于作品之中的情感。
關(guān)鍵詞:蘭斯頓·休斯 《夜幕下的布魯斯》 音樂與詩歌
眾所周知,布魯斯樂(blues)是傳統(tǒng)美國音樂形式的一種,19世紀末起源于非裔黑人勞作時所哼唱的民歌,是美國黑人在困苦的底層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的音樂風格?!斑@是一種獨特而又富有特色的美國音樂,在國內(nèi)外都享譽盛名?!盵1](P128)時至今日,布魯斯樂已成為美國黑人文化的主要代表,甚至是美國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個性的歌詞、和諧的節(jié)奏以及憂郁的旋律不僅吸引了眾多音樂藝術(shù)家,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現(xiàn)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就是把爵士、布魯斯的韻律與節(jié)奏引入抒情詩的先鋒人物。正如杰米(Onwuchekwa Jemie)所說:“休斯的布魯斯詩歌與流行的布魯斯是相通的,他掌握了這一類型的精華,即含著眼淚的笑聲?!盵2](P211)可以說,休斯繼承了布魯斯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這種音樂的節(jié)奏和特色融合在詩歌當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體,因此頗受黑人讀者的喜愛。
1942年,休斯發(fā)表了詩集《莎士比亞在哈萊姆》(Shakespeare in Harlem),其中第一首就是《夜幕下的布魯斯》(Evenin Air Blues)。該詩主要講述了一位美國黑人滿懷期待地移民北上,卻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陷于貧窮和饑餓的囹圄之中。他在夜幕下擺手蹈舞,希望用音樂和舞蹈驅(qū)散心中的憂郁和絕望。全詩共分四節(jié)(stanza),每節(jié)六行,采用ababab的韻腳規(guī)律。值得一提的是,《夜幕下的布魯斯》在結(jié)構(gòu)上運用了布魯斯歌詞的形式,用詞簡單,節(jié)奏明快,但內(nèi)涵豐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诖?,本文將結(jié)合詩歌和音樂的關(guān)系,從詞匯、音韻、修辭手法、節(jié)奏和主題的角度出發(fā),對《夜幕下的布魯斯》加以分析,挖掘出休斯對布魯斯精髓的把握,以及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
在英文中,布魯斯的原意隱含了悲傷、消極的情緒。當歌者唱著布魯斯時,我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個孤獨而又傷心的人,也許正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之中。在《夜幕下的布魯斯》中,作者通過長元音的使用,也表達了詩中黑人悲傷憂郁的情緒,將詩歌的音韻和思想內(nèi)容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發(fā)音暢通無阻的長元音,如North中的/?:/,lose中的/u:/,evenin中/i:/,以及blues中的/u:/等組合在一起,產(chǎn)生相當?shù)囊糸L,使這首原本不長的詩顯得開闊而舒展。我們仿佛身臨其境,聽到了黑人對于自己悲慘經(jīng)歷的哀悼,他自然、連綿地釋放自己的情感,給人一種哀訴無助、心無所依的孤寂之感。不難看出,音韻本身的特點與功能和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表現(xiàn)了受歧視的黑人在音樂中所投注的悲傷情緒和濃郁感傷。
然而,布魯斯不僅僅是黑人抒發(fā)悲情的宣泄方式,更是他們尋找心靈慰藉的精神寄托。與傳統(tǒng)美國音樂不同,它天然、簡單而又隨意的文字和形式,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使人感到放松,并開始舞步。而在這首布魯斯詩歌中,通俗的短詞和句子以及音樂般的節(jié)奏感便是這種音樂形式的具體體現(xiàn)。
仔細欣賞詩歌中的語言,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文字比較隨意,如人稱不一致(But if you was to ask me)、使用非正式語(如folks)、非標準語(如cause—because,chewed—chawed)等等??赡芤驗檫@個黑人自述者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在他的敘述中,dancing變成了dancin,morning成了mornin,evening成了evenin。作者放棄標準的語言形式,采用一些帶有黑人方言特色的短詞和簡單詞,讓整首詩歌的節(jié)奏更為輕快,文字更為流暢,樂感性更強。如果休斯把de morninair寫成了the morning air,詩歌的流暢感就會遭到破壞。值得注意的是,方言詞的使用顯示了黑人的口語體特點,是區(qū)別黑人文化差異的獨特特征,也加強了詩歌情節(jié)上的真實感。休斯曾經(jīng)強調(diào),黑人作家的創(chuàng)作應(yīng)該體現(xiàn)黑人性(Negritude),即黑人的“靈魂”(soul)[3](P109-113)。休斯的方言詩也因此成為了最具黑人文化特色的作品,更加成為黑人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保存。
除了使用頗具黑人語言特色的方言詞外,休斯還把布魯斯樂的長短句劃分、重復(fù)的技巧和節(jié)拍等運用到詩歌當中。實際上,傳統(tǒng)的布魯斯樂歌詞常常寫成三行格式,前兩行完全一致,而第三句即最后一句稍長,三句話韻腳一致。一首來自同一詩集的小詩《好奇》(Curious)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我能看見你的房子,卻看不到你,
我能看見你的房子,卻看不到你,
你何時在房里,告訴我親愛的,你在干什么?[4](P226)
《夜幕下的布魯斯》的結(jié)構(gòu)與這種音樂形式也很相似,每一節(jié)中每兩行句子構(gòu)成一個單位,分別重復(fù)兩次:我來到了北方/因為他們告訴我北方好(I come up North/Cause they told me de North was fine),今晨的早餐/咀嚼著早晨的空氣(This morninfor breakfast/chawed de morninair),一小段舞/來趕走憂郁(a little dancinto drive my blues away),如果你問我/憂郁從何而來(if you was to ask me/How de blues they come to be),而且每節(jié)當中三個單位的韻腳也都一致。這種格式上的相似性體現(xiàn)了這首布魯斯詩歌的魅力,加強了詩歌的音樂效果。除了句子重復(fù)外,某些詞匯如north、mornin和dancin也在詩歌中重復(fù)了三次以上。這種模仿音樂形式的重復(fù)技巧使行文前后呼應(yīng),加強聯(lián)系,達到了一種連貫?!霸谖捏w學中,連貫體現(xiàn)在詩歌的一部分與其它部分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盵5](P169)休斯含蓄而又不失邏輯地運用重復(fù)手段,將不同的部分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讀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詩歌的主題之上。
布魯斯自由隨意的音樂形式暗示了非裔黑人想要脫離白人壓迫、追尋自由的美好愿望。由此布魯斯詩歌的音步也同樣不能受傳統(tǒng)形式的束縛。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詩歌所用的音步在大體上往往是一致的,但是《夜幕下的布魯斯》卻突破了各行音步數(shù)都應(yīng)大致相同的框框,用不規(guī)則的音步結(jié)構(gòu)使每個句子根據(jù)情況或長或短。以詩中一三節(jié)為例。在第一節(jié)中,第一行共五個音節(jié),第二行八音節(jié),第三行四音節(jié),第四行八音節(jié),第五行六音節(jié),第六行七音節(jié)——單行句子較短,雙行句子較長,相鄰兩行形成一長一短的句子形式。很顯然,用音步控制句式后,整首詩的排列不再整齊、單調(diào)。這種錯落有致的長短句式產(chǎn)生了一種左右搖擺的舞蹈感,令讀者在閱讀中仿佛和那黑人一起跳起舞來。但我們應(yīng)當注意,這是首詩。詩歌理應(yīng)比黑人勞工的哼唱的歌曲更為優(yōu)雅。而休斯嚴格保持的ababab韻腳規(guī)律則幫助我們更為整合地解讀這首詩歌,體會到他控制節(jié)奏感的用心,讓這段“讀者與主人公之舞”始終在平衡的狀態(tài)下來回擺動。
休斯不僅掌握了布魯斯的音樂形式并巧妙地運用到詩歌當中,更加領(lǐng)悟到了音樂當中包涵的情緒,并將這種核心的情感內(nèi)涵傳遞到他的詩歌作品中。前面我們曾經(jīng)提到,布魯斯樂不僅僅是黑人勞工們感懷傷逝的悲訴,更是他們調(diào)節(jié)情緒、宣泄自我的方式,代表了一種成熟的積淀。正如歌手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在他的歌中《再見了,黃磚路》(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所唱的:“男孩你還太年輕,唱不了布魯斯”(the boys too young to be singing the blues)。如果一個人一邊哭著哼著音樂,一邊沉溺在悲愴之中不能自拔而最終絕望自殺,那么他所唱的絕對不是布魯斯樂,而是葬禮上的喪曲。布魯斯是比這還要復(fù)雜的音樂。它帶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推動著人們?nèi)ヌ?,去享受這種暈眩的旋律。布魯斯促使人們釋放自我,把絕望化為歌聲,從而重新找回生命中的歡樂和幸福感。休斯完美地掌握了這種復(fù)雜的情緒,利用布魯斯的節(jié)奏同時表現(xiàn)出黑人的消極情緒和精神力量兩大方面的主題。休斯在第一節(jié)中寫道:
各位,我來到了北方
因為他們告訴我北方好
我來到了北方
因為他們告訴我北方好
來到這里六個月了——
我快要迷失方向。[4](P225)
他首先給讀者帶來了希望,然而隨著這種期望漸至高潮,他卻急轉(zhuǎn)一筆,提到:來到這里六個月了——我快要迷失方向(Been up here six months—/Im about to lose my mind)。所有的希望在貧窮和饑餓中幻為湮滅。在詩歌的后半段,這個黑人想到用舞蹈來舒解痛苦:相信我會跳一小段舞/來趕走憂郁(a little dancin/to drive my blues away)。此時他的情緒似乎得到了緩解而不再絕望。而詩歌的最后一句:別問我/看著我就能明白?。╕ou wouldnt need to ask me:/Just look at me and see?。﹦t又神乎其技般地展現(xiàn)了這名黑人的狂喜之情。說話者并沒有跟著憂郁情緒掉進絕望的深淵而不可自拔,他似乎對于自己的處境非常自豪,甚至想同其他人分享。在此,休斯將黑人的苦難生活和內(nèi)心的堅定樂觀作了鮮明對比,隱含著他對黑人勞苦大眾的同情與熱愛。
不可否認,布魯斯樂是一種極具魅力而又獨特的音樂形式。休斯成功地掌握了它的精髓,將其融入到詩歌之中,透過詩歌中音韻、詞匯、修辭技巧、節(jié)奏和主題等展現(xiàn)出來。在此我們不僅領(lǐng)略了布魯斯詩歌音樂般的魅力,欣賞了黑人的文化特點,更加理解到詩人在這首簡短詩歌背后所隱含的深刻情感。
(該論文得到寧波大學外語學院芮渝萍教授的指導。特此感謝?。?/p>
注釋:
[1]Kunzler,Martin:Jazz Lexikon,Rohwolt Taschenbuch Verlag,1988.
[2]Daniel G Marowski: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Detroit:Gale Research Company,1985.
[3]羅良功:《論蘭斯頓·休斯詩歌對民族文化的建構(gòu)》,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第4期。
[4]Arnold Rampersad:The Collected Poems of Langston Hughes,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94.
[5]Wang Songli:English Stylisics,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2.
附《夜幕下的布魯斯》原文和作者譯文
EveninAir Blues
Langston Hughes
Folks,I come up North
Cause they told me de North was fine.
I come up North
Cause they told me de North was fine.
Been up here six months—
I'm about to lose my mind.
This morninfor breakfast
I chawed de morninair.
This morninfor breakfast
Chawed de morninair.
But this eveninfor supper,
I got evenin'air to spare.
Believe Ill do a little dancin
Just to drive my blues away—
A little dancin
To drive my blues away,
Cause when Im dancin
De blues forgets to stay.
But if you was to ask me
How de blues they come to be,
Says if you was to ask me
How de blues they come to be—
You wouldn't need to ask me:
Just look at me and see!
各位,我來到了北方
因為他們告訴我北方好。
我來到了北方
因為他們告訴我北方好。
來到這里六個月了——
我快要迷失方向。
今晨的早餐
我咀嚼著早晨的空氣。
今晨的早餐
咀嚼著早晨的空氣。
但今天的晚餐
我只剩下晚上的空氣。
相信我會跳一小段舞
來趕走憂郁——
一小段舞
來趕走憂郁,
因為當我在跳舞
憂郁會忘記駐足。
但如果你問我
憂郁從何而來,
如果你問我
憂郁從何而來——
別問我
看著我就能明白!
(蔡潔瓊 浙江省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