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婧 沈貴鵬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最早出現(xiàn)在西方興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學力量,以塞利格曼等人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首次將人的樂觀、幸福感、好奇心、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勇氣等作為實證基礎來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人獲得幸福為目標。在當前小學教育加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在預防與發(fā)展中促進學生心理成長,文章主要是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下,對當前小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初步構建一個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1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綜述
1.1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
積極心理學是可以追溯到20 世紀30 年代Terman關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榮格的關于生活意義的研究[1]。積極心理學是由馬丁·塞利格曼首先提出的,它的基本前提是人類的優(yōu)點、卓越之處和人類的缺點、無能為力之處是共同真實存在的,它的任務是提供它所研究現(xiàn)象的最客觀事實,從而使得人們和社會在每一天都能夠做出完整的決定,去追求合適條件下的合理目標[2]。
1.2 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
1.2.1 積極心理學研究方法
積極心理學仍然繼承傳統(tǒng)心理學的相關方法,例如調查法、問卷法、量表法、訪談法等,并且它還與人本主義的經驗分析法等進行相互結合。積極心理學采取了更包容的態(tài)度,它以實證的研究方法為主,同時夾雜非實證的一些研究法,這也是它比人本主義心理學高明之處。
1.2.2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是由消極心理模式轉換而來的,它從一門受害者科學轉向針對普通大眾的科學。它的研究主題包括: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個人特質;積極的機構。這些研究中有許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有較強的相關性,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和目標明確,人為地分為不同的層次和單個方面。
2 積極心理學的未來趨勢
2.1 更多關注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心理體驗。人們對于幸福的含義等方面的了解還是不少的,在我國,幸福指數(shù)、幸福感都是近期在產生、討論和發(fā)展的,所以特別值得我們今后努力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2.2 更多關注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這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積極心理學要培養(yǎng)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yōu)勢會滲透在人的整個生活空間,產生長期的影響。
3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審視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其歸因
3.1 主觀體驗
有部分學生由于受家庭及自身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身高、衣著、相貌等方面極易引起他們的自卑。除此之外,學習成績也是引起自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有些學生,他們習慣將考試失敗歸因于“自己笨”、“題目難”。小學生處于人生一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期,他們很在意身邊人對他的看法,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學對他的看法。
3.2 個人特質
當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的都是獨生子女,在一個“4+2+1”的模式下,受到來自父母,祖父母等多方面的關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養(yǎng)成了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等不良的習慣。再加上有的家長的溺愛,導致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孤僻,不合群、不會人際交往的狀況出現(xiàn)。
3.3 機構
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常常接觸到的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首先,家長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生是不是成績在班級前列,一旦出現(xiàn)成績沒有符合家長的意愿的時候,家長就會嚴厲批評甚至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和壓力,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出現(xiàn)抵觸、焦慮的情緒。其次,學校在相同教育模式下,造成千千萬萬的“讀書機器”,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造成一些可以避免的事故。
而產生問題的原因,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幾點:
3.3.1 主觀體驗和個人特質
(1)小學生心理抗壓能力不強。面對當今如此高強度的社會發(fā)展,一個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是需要一定的抗壓能力的。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不去學校上學,甚至出現(xiàn)自殺或者殺他的現(xiàn)象,這些情況經常在電視新聞中出現(xiàn),看著這一幕幕都不忍讓人揪心。
(2)小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弱。自我調節(jié)是心理學上一種比較有益的方式?,F(xiàn)在的小學生由于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足,心理有什么疑惑或者問題都不能及時得到排遣,擠壓在內心,會造成心理負擔越發(fā)嚴重,出現(xiàn)不良的行為和后果。
(3)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在學校幾個關系好的學生經常會在一起玩耍,那些不會主動交往的同學往往都躲在教室的角落看著大家熱鬧。但是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生的發(fā)展,只有通過不斷地和他人進行交往溝通,才能更好地擴展自己的人際圈,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去發(fā)現(xiàn)、探索和展示自己。
3.3.2 機構
(1)家庭
首先家長存在從眾心理,隨大流的心態(tài),這樣就產生現(xiàn)在的普遍現(xiàn)象——“學習班、補習班成風”。其次,家長自身抗壓力不夠,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又過大。他們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所以對待孩子的學習也很嚴酷,超出了他們的預想,就會對學生進行責罰。最后,親子關系緊張。在影響親子關系的各種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的不當。如家長的要求過高,甚至經常打罵,對孩子歧視,缺乏理解與溝通等。
(2)學校
教師錯誤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由于少數(shù)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在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會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還有一些教師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比如過于情緒化,對學生的態(tài)度極易受自己情緒的影響,缺乏應有的自制力,這種消極的和不穩(wěn)定的情緒常常是造成部分學生某些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的原因。在學校教學中,還存在不良的師生關系。
4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4.1 積極的教師
培養(yǎng)積極的教師,應將積極心理學的因素注入到教師的心理健康中,我們需要引導我們的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和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有積極的主觀體驗。我們的教師身上不是缺少美德,而是我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美德。
4.2 積極的學生
培養(yǎng)積極的學生,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優(yōu)點,建立起應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環(huán)境的控制感。
4.3 積極的學校
創(chuàng)建積極的學校環(huán)境,包括課堂和課余活動兩個方面,創(chuàng)設相互尊敬、相互贊美、相互學習的環(huán)境,讓教師和學生都習慣去發(fā)現(xiàn)優(yōu)點。
4.4 積極的家長
創(chuàng)建和諧的家庭氛圍,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設出一種符合自己家庭狀況的環(huán)境,讓家長和小孩互相之間尋找彼此的閃光點。
5 結束語
將積極心理學注入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去是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的,我們必須認識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還需要關注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心理的建構。所以我們要在今后的實踐中,運用自身所學,不斷改進和發(fā)展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生心理教育中的運用,通過反復的實踐來設計出符合我們國家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5~14.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群言出版社2010,11.
[3]李金珍等.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321-323.
[4]王曉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其原因[J].科教文匯,2010,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