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貴州是個多民族的地方,在貴州的黔中地區(qū),聚居著一群既像少數(shù)民族又不是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說他們像少數(shù)民族,是因為他們的穿著服飾與貴州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服飾有很多相似之處,然而他們的語言、信仰、建筑風格以及風俗習慣卻一如我們漢人,人們稱他們?yōu)椤巴捅と恕薄?/p>
公元1381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云南梁王叛亂,朱元璋令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部旗30萬遠征云貴平定了梁王的反叛。但幾年后烽火再起,傅友德又奉旨第二次“調北征南”。征南戰(zhàn)事一直延續(xù)多年,軍事鎮(zhèn)壓的結果并不理想,朱元璋于是采取以征剿與安撫相結合的策略,除置官設衛(wèi)外,還推行屯田制度,使屯軍和家屬就地立寨安居;同時,還以“調北填南”的舉措,從中原、湖廣、江南等省強行征調大批農民、工匠、役夫、商賈、犯官等遷至黔中,與屯軍一起,形成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構成黔中一帶獨特的漢族社會群體——安順屯堡。
今天黔中地區(qū)仍有300多個屯堡村寨,形成了黔中大地上秀麗而神奇的“山里江南”風光,竟至其原主籍地已經(jīng)消失的一些習俗,在貴州的大山腹地悄然地保留下來。屯堡是人類生存的特殊遺存,江南水鄉(xiāng)文化和黔中山地文化劇烈碰撞后相互融合形成的屯堡文化,具有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2010年和2012年,我先后兩次來到這一地區(qū)。屯堡的一切深深吸引我,我從他們的建筑、服飾、長相、方言、飲食、信仰……看到我們的昨天、漢族的昨天。在屯堡隨便你問誰,他們都會告訴你:“我是南京人,我是鳳陽人……1381年朱元璋調北征南,我的祖先就來到這里,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20多代!”我驚嘆他們的堅守!
600多年的傳統(tǒng)延續(xù)到今天,一切似乎在慢慢發(fā)生改變。如今屯堡已經(jīng)成為安順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越來越火的旅游,對于屯堡文化的保護是件好事,它讓屯堡人認識到了屯堡文化的價值,并自覺地將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下來。但是,當今社會其他文化尤其是外來文化的影響,對屯堡的沖擊相當巨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屯堡,隨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走進屯堡,現(xiàn)在的屯堡到將來也必將慢慢地消失,就像漢族的其他地方一樣——人們所看到的屯堡只是旅游的屯堡,生活在屯堡里的人家也只是為旅游者表演古老漢族而存在的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