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聰
在詔安縣老城區(qū)縣前街上,默默地佇立著一座座在悠悠歲月中經(jīng)風沐雨依然挺拔的石牌坊,千百年來堅守著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曾經(jīng)的光采與殊榮,成為丹詔大地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縣前街,顧名思義即為古時縣衙所在地。此條街上集中了詔安的諸多歷史文化建筑,如城隍廟、武廟、文昌宮、文廟、沈公書院等等。而那些巋然挺立的牌坊,就分布在這一條曾經(jīng)繁華的古街上。
建于時代天啟五年的關(guān)帝坊,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重修。坊坐北朝南,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正面坊匾楷書“關(guān)帝坊”,旁署“知詔安縣事楚荊朱訓南詔所印張繩武同立”。大額枋上署“天啟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右邊石柱鐫書“廟坊因風雨損壞乾隆五十八年四月日監(jiān)生黃廷舉捐修”。坊匾背面楷書“正氣行生”,至今保存完好。
“父子進士”坊,建于明萬歷十三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上懸“恩榮”直寫字匾,中鐫“父子進士”坊匾,大額坊上鐫“嘉靖丙辰科胡文萬歷丁丑科胡士鰲”、“萬歷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該坊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飛機轟炸,損壞南側(cè)一根石柱和中下梁一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但主體及其余部份仍保存完好。
前些年,在路邊一間民房不知何故倒塌了。在房門的位置上,露出一個節(jié)孝坊。此節(jié)孝坊坐落于縣前街十字街處,建于乾隆四十四年,為故勇士洪生妻許氏立。其它牌坊都是立在路的正中,這座坊卻側(cè)立在路邊。多年的塵封,坊身上還沾著許多塵土,還有纏繞著的老藤蔓在訴說著歲月滄桑。
奪錦坊位于奪錦街,建于明代成化四年。坊坐北朝南,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正面坊匾題刻“奪錦”。坊額題刻“明成化戊子科許潛立”;背面刻“世科”兩字。建筑及雕刻粗獷,部分構(gòu)件脫落,保存基本完好?!对t安縣志·建置志·坊表》載:“奪錦坊,為明舉人許潛、許判、許選立”。許潛系明成化四年戊子科舉人,為詔安縣明代首中舉人者,其子許判系明正德二年丁卯科舉人;其孫許選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舉人。
誥敕申貤坊位于東門中街最西側(cè),建于明萬歷三十年,東西朝向,花崗石材料仿木結(jié)構(gòu)。上懸“恩榮”字匾,中掛“誥敕申貤坊”坊匾,署“為敕贈直大夫知縣中知州沈一鯉立”。沈一鯉,系明隆慶元年丁卯科舉人、臨江同知沈水之父。以子贈文林郎、廣西融縣知縣、后晉贈奉直大夫、廣東化州知州。
一條縣前街從父子進士坊起到文昌宮、五谷帝廟止。而奪錦街以奪錦坊始,向南延伸。誥敕申貤坊則緊挨著文昌宮東墻,是東門中街的最西端。而從誥敕申貤坊往東,是天寵重褒坊。天寵重褒坊位于東門街,建于明代萬歷十二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上懸“恩榮”字匾,中掛鐫刻“天寵重褒” 坊匾,大額枋上署“為萬歷甲戌科進士沈贈南京戶都主事沈璽立”
在離此不遠的另一條叫“圣祖街”的街上,一座明代的百歲坊也與這條街上的牌坊相呼應。百歲坊位于圣祖街北段,建于明萬歷八年,坊坐東朝西,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坊匾題刻東西兩面同為楷書“百歲坊”。坊額題刻“明萬歷庚辰秋為冠帶壽民沈仲選立”?!对t安縣志·人物》載:“沈仲選,三都人。冠帶壽民,壽一百歲。萬歷間有詔建坊旌其門”。
從天寵重褒坊繼續(xù)往東前行約50米,就是囧卿申貤坊。囧卿申貤坊建于明萬歷十五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jié)構(gòu)。上懸“恩榮”直寫字匾,中掛鐫刻“卿典”坊匾,大額枋上鐫刻楷書“勒贈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胡清”。胡清系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進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胡文之父。
牌坊一般都是建在交通要道,為的是彰顯被旌表者的功績或德行。丹詔大地諸多的先賢取得驕人的政績而得到當朝或后世的彰表,這是后人所應崇敬并引以為豪的。建造牌坊所用的花崗巖質(zhì)地高貴,且堅實厚重,因此才能經(jīng)歷漫漫歲月而屹立至今。如此一組頗為集中、保存完好、高大精美的明清牌坊群,確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它的價值和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早在1988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委員單士元(故宮博物院顧問)、鄭孝燮(高級建筑師)來詔安考察時就曾斷言:“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國內(nèi)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