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瑜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讓現(xiàn)在的孩子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領路人,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是教師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
一、教師尊重學生的必要性
1.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時代的需要
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時代的需要,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是我們的希望所在,保護好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尊重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保護學生,讓他們在一個平等、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2.尊重學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
尊重學生是遵守法律法規(guī)、依法執(zhí)教的需要,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調(diào)查表明,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的突出品質(zhì)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信任學生。我們現(xiàn)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其核心就是關注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對學生個體生命的理解、尊重和關愛。培養(yǎng)適應社會進步的具有主體人格的人,這也是新課程體系的目標取向。
二、教師如何尊重學生
1.必須對學生有愛心
愛心是熊熊燃燒的大火,可以讓絕望的心靈重新點燃。作為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熱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做到深入了解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在學習中失去信心時,教師應給予他們父母般的關懷,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體驗到教師的愛心時,他們就會努力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揚起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必須對學生寬容
著名作家雨果說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敝袊灿芯涔旁捳f得更好:“宰相肚里能撐船。”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所以,教師對學生要寬容些,千萬不要嘲笑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或成績差以及犯了錯誤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用同情心去喚醒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幫助他們消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而且要用熱情和溫暖的話鼓勵學生,給學生打氣,讓他們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特別是當遇到與自己頂撞的學生時,教師更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三思而后行。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自我批評的勇氣。教師的寬容大度最終會讓學生心服口服。
3.必須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
在寬容學生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差異就會存在。教師首先應該承認并且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一刀切”地按照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因人施教,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做到分層施教,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取得發(fā)展,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歧視學生的現(xiàn)象,既讓好生“吃飽”,培養(yǎng)出更多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尖子生,同時又讓“好、中、差”學生都有進步。
4.必須尊重學生的興趣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很多學校都很重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但仍有部分教師習慣武斷地為學生設計將來,不考慮學生的想法。眾所周知,每個學生的愛好是不一樣的,教師不能強求。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選擇愛好,并且健康地發(fā)展愛好。
總之,“以人為本”“依法執(zhí)教”,其實質(zhì)就是“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只有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目前,雖然對教師的師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教師僅僅知道或做到這些要求還不夠。教師不能僅從大的方面去要求、規(guī)范自己,或只唱些高調(diào)。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應更多地從點點滴滴入手,從細微處入手,真心實意地把學生當成獨立的個體,細心呵護他們脆弱的心靈,尊重他們,關愛他們,用心培養(yǎng)他們,學會賞識他們。這樣,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都是天才,每一個學生都是參天大樹,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
參考文獻:
[1]柳海民.現(xiàn)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林冬桂,張東,黃玉華.班級管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柳海民.教育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