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泰中文化的融會貫通

      2013-04-29 05:14:34鄧麗娜馬銀福
      關鍵詞:華人民族語言

      鄧麗娜 馬銀福

      摘 要:中國與泰國兩國自古以來在社會、經濟、文化、旅游、教育等領域頻繁交流,相互促進帶動并發(fā)展。本文將就泰國文化的中國源流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中泰文化;民族;語言;華人;交流融合

      中圖分類號:G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147-02

      文化既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它是人類長期創(chuàng)造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沉淀物。不同國家的文化,由于歷史、地理環(huán)境,加之觀念、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等諸多因素的不同,有所差異;但也伴隨著地理環(huán)境、宗教傳播、移民雜居、貿易往來等因素,不斷地向外擴散,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中泰兩國地理上相距不遠,兩國人民在長期的互相交往中,文化相互滲透。在泰國,現代文明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而中國有的瀕臨消失的傳統(tǒng)文化卻被泰國人堅持沿用并傳承。華人群體數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兩國的交流被阻隔,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或多或少在泰國“本土化”,特別是隨著泰國與中國大陸交流距離的縮短,經濟、文化、人員交流的頻繁,語言本身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本文將就泰國文化的中國源流展開相關論述。

      一、民族的起源

      泰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人口約6500萬,主要有泰族、華族、老族、馬來族、高棉族等。據歷史研究考證,最早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泰族人民,因為某些原因逐漸南遷達到了如今的泰國境內。泰族占到全國總人口的83%,是泰國的主體民族。我國民族學人類學專家范宏貴的最新研究表明,同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中國8個少數民族與東南亞泰國、越南、老撾、緬甸等國家的十幾個民族,或稱壯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國南方。

      華族是各個少數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族群,華族人口主要從中國的粵、閩、瓊等地區(qū)移居泰國,因此兩國文化有著很多必然的相通之處。

      二、中泰兩國交往史

      中泰兩國從漢武帝時期便相互往來,據史料記載,公元1~5年西漢年間,中國漁船曾經到過泰國。而后從東漢至隋唐時期,中國與當時的狼牙修國、盤盤國等都有交往,此后兩國互派使者,加強了相互往來,加深了中泰友誼。

      泰國人祖先大部分都來源于中國南方,包括暹羅人、老撾人和華人。歷史上,由于游牧民族南下,漢人逃往南方,擠占南方民族的生存空間。南方民族只好往更南的地方遷徙。泰國人血統(tǒng)和語言接近壯族、布依族、傣族等中國南方民族,華人(南方漢人)遷徙到泰國的時間可追溯到宋朝,但大規(guī)模遷徙是在明朝及以后。

      幾個世紀以來,這種遷移從未斷絕,到了20世紀90年代,據統(tǒng)計泰國華人已經超過四百萬,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中。不光如此,華人已經完全滲透進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與其他東南亞華人聚居的國家,如越南、印尼、菲律賓等不同,華人在泰國不屬于“少數民族”,沒有受到當地人的排斥,反而在整個泰國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人在泰國社會受到廣泛的尊重,與當地群眾友誼深厚,例如曼谷“耀華力路”是泰國最富有最著名的藥材和黃金市場,在這里中泰兩國人民和平相處,和諧混居,共同發(fā)展。

      泰國前兩大民族是暹羅和老撾人,祖先都是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的百越人。由于兩者祖先相近,語言、風俗幾乎相同。所以泰國人為了讓國家團結,統(tǒng)稱兩族為“泰人”。這種觀念也日益被人接受,所以一般認為泰國只有“泰人”、“華人”和少量馬來人。

      因此,在中泰兩國人員的交流過程中,表現出了泰國人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正因為這種包容性,才有利于當地華人的生存發(fā)展,和諧共生。

      三、中國文化在泰國社會的融會貫通

      泰國華人依然保持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習慣,同時也逐漸與泰國本土文化和生活習慣相互交融,形成了互相補充、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為泰國社會的民族多元化發(fā)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近代社會華人在接受高層次教育的同時,提升了整體素質和修養(yǎng),為泰國社會的發(fā)展竭盡全力??梢哉f泰國華人群體對泰國現代化進程做了很大的努力。目前,對泰國社會文化產生主要影響的三大文化,即印度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逐漸在宗教、物質和生活等方面顯現出來;其中,中國的語言文學對泰國的影響尤其深刻。

      (一)語言方面

      漢語與泰語之間有著極其相似的共同性。漢語普通話有著四個聲調,各個聲調有著不同的含義;泰語有五個聲調,同樣蘊含著不同的含義。同時,漢語和泰語都沒有類似英語詞匯那樣的詞匯內部單復數形態(tài)的變化,語法關系主要依靠語序以及虛詞等的表示。泰語中用[loau]表示動作的完成,意譯為“了”;而漢語同樣用“了”表示動作的完成;漢語和泰語在句子的基本結構形式上也同樣保持著一致性,都是“主—謂—賓”的格式。綜上所述,漢語和泰語在語音聲調、詞匯還有語法方面都有著不可忽略的共同性,這與兩國的歷史邦交、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二)民俗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的到來為泰國社會帶來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俗和文化。陶瓷進入泰國社會后逐漸取代了原有的植物葉片,成為主要的餐具;中國的“祭祖”習俗也被華人帶入泰國社會,并被泰國當地人民認同,成為泰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年中國的農歷除夕,泰國家庭都會祭拜自己的祖先,祈求祖先的庇佑,泰國王族也履行了相同的習俗,由國王或是王室成員主持祭祖儀式。不過有趣的是,華人在祭拜時用的主要語言仍然是泰語,特別是具有中國血統(tǒng)的泰國前總理克立巴莫在祭祖時懺悔道:“列祖列宗在上,請諒解后人已經不能用中國話祭祖,可我們的誠心依然還在……”

      (三)禮節(jié)禮儀

      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泰國也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長期以來,中國文化在泰國蓬勃發(fā)展,但是外來文化的滲透不足以撼動本土文化,中國文化的滲透只是對泰國文化的補充和發(fā)展,而且其文化本身也被泰國本土文化影響和改變。中國和泰國兩國文化都是基于自然經濟為主的農耕文化,以家庭為基本的作業(yè)單位,在生產資料原始積累的過程中,人們相互之間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形成非常和諧的人際關系網。

      中國文化和泰國文化都具有重視親情友情、注重人際關系的特點。這種注重親情友情、注重人際關系的現象,與漢泰民族的傳統(tǒng)社會結構與生產方式分不開。漢泰兩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耕文化。農業(yè)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家庭是最基本的單位,在生產條件與生產工具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人們互相幫助,親如一家,人際關系是非常和諧的。

      漢民族與泰民族都非常重視禮儀。在中國,中國文化為倫理型文化,而在泰國,因受佛教與婆羅門教的深遠影響,泰國古代社會早就形成一個明顯的等級社會。在這一歷史根源里,在泰國人們頭腦里埋下了“以下敬上”的思想觀念,加之來自于“禮儀之邦”中國的華人的交匯融合,這種思想觀念在當今泰國的人際關系上以禮儀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姓氏取名

      泰國政府也解決了中國華人的居住和公民身份問題,這為華人在泰國的生活和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證,使其具有合法的身份和得到泰國法律的保護。泰國華人已經逐步融入泰國社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泰國人,同時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

      一般來說,在國外很多華人華僑都仍然堅持有自己的中國名字;但在泰國,華人華僑在公共場合以及登記自己的身份等普遍采用泰文名字,而很少使用自己中國名字,這與中泰之間的通婚密不可分。在泰國,華人與泰國本地人通婚是很普遍的,這大大加強了中泰兩國民族之間的友情,也為民族間的和諧共同發(fā)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并大大地縮短了民族間的距離,進一步加深了民族關系,使民族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五)節(jié)日習俗

      華人除了要參加泰國日常的節(jié)日外,也保留了農歷春節(jié)、元宵、清明等各種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些節(jié)日里,泰國本地人也會積極參與,與泰國節(jié)日節(jié)目相互搭配,文化互動交流。對泰國人民生活文化影響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廣東文化,甚至影響到了泰國民眾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區(qū)域文化”,市里店鋪的金字招牌往往都是用漢字書寫,一排排具有廣東老式街頭風情小鎮(zhèn)的房子仍然屹立在曼谷街頭,街道路面采取了遮天蔽雨的模式;進入街市,攤檔與廣東街頭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模式。在泰國以“唐人街的耀華力路”最為聞名,如果你是潮州人,在這里不僅可以聽到相同腔調的方言,并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潮汕文化元素和食品比比皆是;如果你不懂潮州話也不要緊,現今越來越多的店鋪也可以使用普通話來招攬生意。

      泰國華人既具有中國血脈,也具有泰國風情,在中泰兩國友好交往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促進了中泰文化的溝通與交流,為中泰文化保持長期良好的交流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則為中泰兩國的親善大使。

      參考文獻:

      〔1〕許紅艷.泰國泰語民族的起源與變遷[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5).

      〔2〕范宏貴.同根生的民族——壯泰各族淵源與文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

      〔3〕披耶阿努曼拉查東.泰國傳統(tǒng)文化與民俗[M].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

      〔4〕張錫鎮(zhèn).當代東南亞政治[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5〕任一雄.沙立的民主嘗試及其”泰式民主”[J].東南亞,2001(3).

      〔6〕陳曉律,李國民.高速增長中的低度政治發(fā)展——泰國模式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9(1).

      〔7〕羅榮渠.現代化新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華人民族語言
      何為“華人”?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我們的民族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元民族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股票| 湖南省| 赣州市| 柯坪县| 莱州市| 东阿县| 读书| 梁河县| 北宁市| 百色市| 固安县| 兖州市| 昆山市| 武威市| 秀山| 调兵山市| 广西| 顺义区| 长宁县| 托克逊县| 淮安市| 宽甸| 西乡县| 永丰县| 安顺市| 浮山县| 邳州市| 金沙县| 松江区| 齐河县| 齐齐哈尔市| 台安县| 西充县| 大渡口区| 界首市| 南通市| 昭觉县| 黄梅县| 东海县| 勐海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