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均達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增強歸宿感、幸福感的好事。為了把這件好事做好,貴州省盤縣采取實打實的措施,積極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取得了顯著成績。
加強組織機構建設,確保項目建設有人抓、有人管。2010年10月納入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財政獎補試點范圍后,盤縣及時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副組長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理順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領導及辦事機構。同時,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了對應機構,主抓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做到了有機構、有領導、有人員、有經費保障的“四有”運行機制,為以后年度抓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為平臺,搭建村支兩委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2010年恰逢盤縣村支兩委集中換屆,村級公益事業(y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此時進入農村,為改變農民生產生活環(huán)境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新選拔上來的村支兩委干部以此為平臺,帶領群眾認真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他們全身心撲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上,起早貪黑,早出晚歸,一干就是兩三個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考驗這批干部的履職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領,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突出“議”的主題,集受益干部群眾的智慧,建村民滿意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過去的一些項目較多地為鄉(xiāng)鎮(zhèn)政府安排,由于投資標準低,群眾也不了解具體情況,加之項目監(jiān)管力度不夠,許多項目群眾不滿意。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把上級批復的資金、要求的做法、時間要求告知群眾,群眾選代表參與物資采購、保管、發(fā)放,群眾監(jiān)督施工或自己直接施工。通過“議”字,把資金管理、項目管理、項目施工、項目評價權交給群眾,增強群眾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多方籌集資金參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緩解農村勞動力緊缺狀況,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時間。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為了把爭取到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早建成早受益,多次召開村民大會,講清、講透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政策、投入標準、建設要求、投勞數量。統(tǒng)一思想,有力出力,有技術的出技術,有錢出錢。所籌資金在村委領導下,由村民選出的信得過的人專人保管、專門用于項目上。
整合資金投入,提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標準。其措施包括:協(xié)調企業(yè)資金參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構建企業(yè)與社區(qū)的和諧;以超前規(guī)劃為前提,鄉(xiāng)鎮(zhèn)政府整合資金,提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水平;整合其他部門資金,提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上水平。
明確項目負責人,嚴把項目質量關和檢查驗收關。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項目實施中,除縣主管部門至少督促指導1次外,鄉(xiāng)鎮(zhèn)明確專業(yè)技術人員對項目實施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堅持對項目復核檢查結果開展民主評議,對工程質量一般、群眾滿意度不高的項目,要求其整改,并組織再次復驗,直到滿意為止,切實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
加強項目公示和資金公示,給項目覆蓋區(qū)群眾、投資企業(yè)和捐資人一個明白賬。項目開工前需要“議”項目建設資金估算,作出籌資投勞決定;項目建后需要及時給出資出勞人一個明白賬,不能久拖不決,導致猜忌而影響和諧。
獎優(yōu)罰劣,嚴把項目建設質量關。項目驗收時對影響到全縣工作的,重的報有關部門問責,輕的停止該鄉(xiāng)鎮(zhèn)的項目申報,以觀后效。
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確保項目持續(xù)發(fā)揮效益。村內公益事業(yè)形成的資產是村里的公共財產,屬全體村民共有,全體村民有愛護的義務和享用的權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完畢后,一定要把項目移交村委會,讓村委會清楚資產狀況,方便管理和管護。
據統(tǒng)計,2010—2013年,盤縣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459個,總資金14363.31萬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獎補資金8415萬元,縣級財政資金5948.31萬元。直接受益群眾27.2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數的22.87%。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