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2013年4月7日,中國臺灣地區(qū)前副領導人蕭萬長,在卸下職務后再度出席博鰲論壇,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二排左側。在多邊國際會議上,各國家和地區(qū)領導人座次怎么排是一門學問,按照國際慣例,國名字母決定國家順序,但在實際操作中,排位既要體現(xiàn)出平等,又要考慮到國際局勢,中國在朝核六方會談上,為了讓美、朝相鄰便煞費苦心。說到底,禮賓次序排列,最終還是由組織方本身的政治需要決定的。
各國元首匯聚一堂:多邊會議如何排序
多邊會議鐘情“圓桌”:不分首末平等對話
據說,圓桌會議產生于公元5世紀的英國。當時的亞瑟王有許多騎士,這些騎士一個個爭強好勝,亞瑟王召集他們開會也大傷腦筋,最后想出了用圓形桌子一法。騎士們人人地位平等,不分首席末席,個個喜上眉梢。于是“圓桌會議”的名稱就產生了。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會議采用圓桌的形式就逐漸多了起來。2005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紐約出席聯(lián)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圓桌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排位的國際慣例:國名字母決定國家順序
在多邊外交活動中,為了體現(xiàn)各國平等的原則,在與會國人員身份相同的情況下,常常以通用文字或東道國文字的字母順序,排列各國代表的順序。例如聯(lián)合國開會,用英文字母排列各國代表的順序。但問題是,國名首字母靠后國家的代表們,座次總是排在靠后的位置。現(xiàn)在聯(lián)大采用“抽簽制”來解決座次問題。
有時也會按出席人的姓名字母排列禮賓順序。1992年,聯(lián)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世界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12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會,會議上的座位順序,就是按與會領導人姓名英文字母先后決定的,不過這種做法并不常見。還有一種比較陳舊的方式是在身份相同的前提下,按其任職時間先后排序。1998年,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就是采取按各國首腦任職時間先后排列的,不過實踐效果并不好,還引起了與會者的不滿。
暗藏玄機:各國元首湊一桌,冷熱親疏一覽無余
國際地位決定國家元首座位:G20峰會晚宴中國領導人穩(wěn)坐主人右側
晚宴的席位安排一直是G20峰會的重要看點。2009年,英國首相府設宴招待參加G20峰會的各國元首,作為宴會的主人,戈登-布朗首相坐在長形宴會桌一側的中央,他右側那個眾人矚目的座位屬于胡錦濤。這樣方便他們在宴會上討論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依照國際禮儀的普遍慣例,“以右為尊”,可見中國領導人在布朗心中位置之重。
座次排位暗示政局“合縱連橫”:胡錦濤曾對望奧巴馬,遠離菅直人
G20峰會工作晚宴餐桌為長方形2010年的G20峰會工作晚宴座位表顯示,晚宴餐桌呈長方形,坐在主人李明博兩邊的是奧巴馬和卡梅倫,而與奧巴馬對望的是胡錦濤,挨著胡錦濤的就是梅德韋杰夫。菅直人坐在李明博右手邊第四個的位置,與胡錦濤相隔非常遠。在這張座位表的背后,我們也似乎看到了此次G20峰會背后合縱連橫的端倪。
避免敏感國家相鄰:奧巴馬與卡扎菲“冤家路窄”很尷尬
聯(lián)合國大會上的卡扎菲2009年9月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首次登臺亮相。盡管美國外交人員在幕后緊張地工作,保證奧巴馬總統(tǒng)榮登世界舞臺不會被同卡扎菲和內賈德的尷尬碰面而“攪場”。但是,當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就核不擴散問題舉行特別會議,奧巴馬不得不同卡扎菲握手。而且在會議桌前,兩人的座位距離也很近。
主辦方為破冰巧做安排:中國打造六方會談桌 為讓朝美相鄰費苦心
每次朝核六方會談,團長的座位固定不變。以中方為起點,右手逆時針依次為日本、朝鮮、美國、俄羅斯和韓國。據說,為了設計這個順序,中方當初也頗費了一番心思。英文字母順序是排列的第一要則。不過,英文字母是取全稱,還是縮寫則很有門道。如果用縮寫的話,中國是China(C),朝鮮是DPRK(D),日本是Japan(J),韓國是ROK(Ro),俄羅斯是Russia(Ru),美國是USA(U)。按照這一順序,美國團長和朝鮮團長就被隔開了。為了讓美、朝代表坐在一起,中方采用了按國名全稱排座位的方式。這樣一來,朝鮮是DPRK(D),日本是Japan(J),中國是P.R.China(P),韓國是ROK(Ro),俄羅斯是Russia(Ru),美國是USA(U)。美朝正好在首尾兩端,雙方團長在六方會談的桌子上,也正好成了鄰座。
中國地區(qū)領導人挨著國家主席坐 蕭萬長曾在博鰲論壇第一排
2009年11月,為期兩天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安排在新加坡總統(tǒng)府舉行,據主辦單位的領導人和代表座位圖顯示,代表中國臺灣地區(qū)與會的連戰(zhàn)坐在胡錦濤的斜對面,時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特首曾蔭權則坐在胡錦濤的左方,而胡錦濤的右方是智利總統(tǒng)。連戰(zhàn)的右方是當時的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
2013年4月7日,中國臺灣地區(qū)前副領導人蕭萬長(現(xiàn)任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已非政界人士)在卸下職務后再度出席博鰲論壇,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二排左側。而2008年的博鰲論壇,蕭萬長當時正參選臺灣副領導人過程中,他被主辦方安排坐到第一排。
外交“排位戰(zhàn)”花樣翻新:北京奧運九常委分桌宴客
北京奧運九圓桌宴請各國元首:九常委分別款待貴賓
北京奧運九圓桌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貴賓們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桌形設計和席次安排也獨具匠心。桌形采用了九圓桌的形式——既拉近了距離,又體現(xiàn)了“九九歸一”、“團團圓圓”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座次安排上,既遵循奧運慣例,又體現(xiàn)中國特色。首桌突出了奧運大家庭,不僅有重點國家而且還兼顧了地區(qū)代表性,請胡錦濤夫婦與羅格、薩馬蘭奇和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哈薩克斯坦、巴西、菲律賓、加蓬、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就座。其他八桌請另外八位政治局常委分別作為主人,款待來自八方的貴賓。為了體現(xiàn)平等性,每張桌子都以花卉的名字來命名,而非采用數(shù)字排序。
泰國禮賓部安排領導人按大小個排序合影
2003年,在泰國舉行的亞歐首腦會議上,泰國禮賓部門大膽創(chuàng)新,摒棄以往常規(guī),獨出心裁,在全體合影時,按照出席會議各國領導人身材高矮排列順序,矮者在前,高者在后,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