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榮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笨梢?,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是何等的重要,直接決定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也關系整堂課的質(zhì)量。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基礎,也是值得教師精心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過程進行得怎么樣,決定了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運作狀況,因此,確保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性,切實發(fā)揮好導入的引學功能,是值得每一位英語老師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確保導入的有效性。
一、游戲?qū)耄c燃學習熱情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試想,如果剝奪了孩子們玩的自由,那么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方式都難以贏得孩子們的信賴,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兒童的這一天性,滿足他們的內(nèi)心需要,將游戲請進課堂,將游戲活動和英語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邊玩邊學,愉悅身心的同時又收獲了知識和技能。在英語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呈現(xiàn)和引入新知識,將所要學習的知識以玩的形式指向?qū)W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學習顏色類單詞red、green、black、white等,我先讓學生玩“投飛鏢”的游戲,讓學生根據(jù)指令投相應顏色的飛鏢,失誤者為大家表演一個英語節(jié)目。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認真聽著我的指令,在游戲中初步了解顏色類單詞,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二、故事導入,促進整體感知
故事導入法對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渲染情境,烘托氣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英語教師要在課堂導入上多動腦筋,可以將整堂課所要教學的內(nèi)容以故事的形式貫穿起來,引導他們在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感受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使英語課堂在故事情境中充滿生活的氣息,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語言訓練的平臺。例如:教學文具類單詞pen、ruler、rubber、pencil等,我先為學生講述關于“文具家族”的故事,將所要學習的單詞串編成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具類單詞,掌握它們不同的特點和本領,輔助單詞教學。
三、遷移導入,注重以舊引新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新課程在注重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奠基和鞏固作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復習是必要的,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找準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切入點,實現(xiàn)以舊引新,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讓課堂教學走向事半功倍的境地。我們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能夠迅速將學生帶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縮短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在巧妙遷移中自然過渡。例如:學習句型“Whatre these/those ? Theyre …”時,我先組織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句型“Whats this/that ? Its …”然后結合單復數(shù)的變化來學習新句型可謂是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見,利用舊知有效遷移,對于英語新知識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四、歌曲導入,營造良好氛圍
常言道:“Well begun,half done.”精彩的課堂開頭能夠帶給學生與眾不同的感覺,使學生將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求,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英語歌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也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有利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理解語言,掌握語言,交流語言,能夠?qū)⑺獙W習的語言以歌曲的形式引入引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快樂學習。例如:教學表示“星期幾”的一組單詞,我利用歌曲《What day is it today?》進行導入,帶領學生學唱歌曲,在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中走近新單詞,然后趁熱打鐵引向單詞學習,效果非常理想。
五、表演導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shù)孩子在課堂上很難持久地靜坐于座位,這其實并不是他們的過錯,而是身心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只能適應孩子的這一特點,多為學生的“動”提供有利的機會。利用動作表演輔助語言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兒童普遍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英語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的手腳,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例如:教學運動類單詞時,我先讓學生模仿圖片做動作,然后提問:What are you doing?引導學生用Im …回答,從而進入單詞教學,學生學得既輕松又開心,各種感官得到有效運行。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