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妍
“留白”是教學藝術之一。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可以給學生的思考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想象力得以發(fā)展、體驗感情進一步豐富。因此,“留白”可謂是新課改背景下最值得推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一、給語義“留白”,品讀語文的趣味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當做好文本的深化學習,因為當前教材的不少文章意韻深遠,很值得細細品讀。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簡單而含意深刻的語句進行衍化、拓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語句更為形象化、具體化。所以,教師應當找準凝練的詞句,留足空白供學生進行實踐感悟,以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例如,在教學《窗前一株紫丁香》一課時,不妨對“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中的“老師”二字進行解讀,向學生提問:“紫丁香為什么會在老師的窗臺而非種在其他人的窗臺?”隨而留白,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尋找美麗的紫丁香生長在老師窗臺的緣故。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丁香的圖片,再配上歌曲《丁香花》在課堂中播放,營造閱讀的情境,使學生從歌曲中領會到紫丁香同教師的聯(lián)系,學會結合生活進行閱讀,發(fā)現生活美、自然美,利用自己對美的感受,領悟“老師”在文章中的作用。這樣的閱讀訓練,學生專注于人文精神的感悟,可以促進他們人文精神的提高。
二、給思考“留白”,讓學生充分的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是個體的一種品質,也是大腦考慮問題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只注重個體思維的結果,而忽略思維過程。教師一提問,就要求學生立即給出答案,而學生卻沒有思考的余地。學生回答對了,教師就感到滿意。這種不“啟而不發(fā)”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鬃釉唬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逼渲械摹皯崱焙汀般?,就是指在空白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維處在活躍期,是學生思維中的情感與意志等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是個體思維形成與發(fā)展的最佳時刻。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空白”階段,引導學生進入“憤”與“悱”的狀態(tài)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與興趣,使思維的火花迸發(fā)。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在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學會等待,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從而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如果不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課堂中的提問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才會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
三、給提問“留白”,激活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設計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質疑,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所以,提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思考的余地,讓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提出有價值的、值得思考的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生命橋》時,筆者就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橋?見過生命橋嗎?”這個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但還不能急于給學生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先自讀課文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對課文內容作進一步地探究。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并寫在黑板上,這樣就為啟迪學生的思維“留白”,有利于他們對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質疑,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的小組對下面這一句進行詳細的研讀與分析:“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卻出現了:老羚羊的身體正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腳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地蹬起,于是下墜的身體猛地升高并正好地落到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一下子墜落到懸崖中。”學生們對文中老羚羊一系列干脆的動作進行體驗感悟,看出了老羚羊的堅定態(tài)度,從而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四、給時間“留白”,展現學生思維過程
心理學認為:對學生的提問,在問題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幾秒鐘;如果不給學生留足思考余地,提問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事實也是如此,一次在 “請你幫個忙”的口語交際教學時,我請學生分別就多媒體中出現的幾種情境談談應該怎樣請求別人給予幫助。當幾個學生回答之后,我發(fā)現他們都能有禮貌地發(fā)出請求,并且能清楚地說出是什么樣的困難,但是請求的方式沒有什么技巧。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一定的語言技巧,但現在卻沒有體現出來。于是,我追問:“有沒有同學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一下,讓被請求幫助的人更加樂意來幫助你呢?”教室里頓時沉默了,我在耐心等待。不一會,看到有一只手舉了起來。他說:“我會說:這個小山坡我實在爬不上去了,如果你能幫我一下,到了山頂,我請你喝飲料?!甭犃嘶卮穑覍λ蠹淤潛P,說:“請求他人幫助時,承諾其事成之后給予一定的報酬,是很有吸引力的。”這樣的一個獨特想法,讓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頓時開朗了。于是,他們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不善于思考,而是教師沒有給學生“留白”的時間。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留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進一步思考的積極性。課堂留白不是教學流程的空白,而是給學生留下思考與探究的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調動思維,去填補問題中的空白內容,發(fā)揮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