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松
詞語是閱讀教學中最活躍的教學元素,在教學中引領(lǐng)學生比較、揣摩、品位、體悟詞語的內(nèi)在意蘊、內(nèi)在情感,想象詞語背后的畫面,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詞語辨析,領(lǐng)入情感的深度
很多詞語看似簡單,但簡單的背后卻蘊涵著豐富的知識信息和情感信息,教師應(yīng)引導(dǎo)學生深入、準確地挖掘。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在課堂上,教師如此引導(dǎo)。
師:我們一起來看圖,鈴蘭花是如何簇擁著野薔薇的?
生1:鈴蘭花在野薔薇旁邊。
生2:簇擁就是許多鈴蘭花圍著野薔薇。
師:你說得真好。簇擁就是緊緊圍著。那我們找?guī)讉€小朋友來演示一下好不好?簇擁著老師。誰來試一試?
(學生面向老師,圍著老師)
師:你們?yōu)槭裁炊济嫦蛭夷??轉(zhuǎn)過身去背對著我叫不叫簇擁?(邊說邊安排幾個學生轉(zhuǎn)過身去)
生3:這不行。
師:為什么?
生4:因為同學們簇擁著老師,這說明老師就是中心,轉(zhuǎn)過臉去就不是向著中心了。
師(恍然大悟):哦,原來被簇擁者是中心啊!那這個詞還蘊涵著哪些意思?
生5:同學們簇擁著老師,說明同學們很愛老師。
師:你真棒!你在這里看出了愛。
師:同學們簇擁著老師,把老師當成了你們的中心,同學們很愛老師,那鈴蘭花簇擁著野薔薇又說明了什么呢?
生6:因為這朵野薔薇是開出的第一朵花,物以稀為貴,所以別的花都簇擁著它。
……
這種充分的挖掘絕不是多此一舉、畫蛇添足。教師不斷地引導(dǎo),豐富、細膩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無論是在知識層面,還是情感層面都得到了一次升華。同時,準確地捕捉了詞語所傳達的信息,也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詞語想象,帶入畫面的深度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中有一句話:“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學。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p>
“總是”“默默地”兩個簡單的詞語道盡了英子內(nèi)心的感受,背后隱藏著的情感和畫面都十分耐人尋味。只有引導(dǎo)學生深入想象,他們才能體會英子內(nèi)心的自卑、孤單,才能突破難點,體會到掌聲的重要性。
師:“總是”“默默地”,能想象一下,都是什么時候?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生1:下課的時候,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那時候,同學們在做什么呢?
生2:同學們都在外面做游戲。
師: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在外面做游戲,玩得多開心啊,只有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還有什么時候,只有英子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3:上體育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在操場上奔跑、跳躍,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4:舞蹈課的時候,同學們翩翩起舞,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
“總是”是一幅時間上的畫面,教師引導(dǎo)學生用想象將畫面縱向延長,具體化為課間、體育課上、舞蹈課上等?!澳北旧硭尸F(xiàn)給我們的只是一幅靜靜的畫面,沒有多少感染力。而與英子的“默默”所對立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學們的生龍活虎、歡聲笑語。只有將英子的“默默”放入周圍的環(huán)境中去,橫向比較,強烈的視覺對比才能產(chǎn)生更強大的震撼力,學生也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三、詞語運用,引入生活的深度
學習“驕傲”一詞時,教師引導(dǎo)學生運用該詞語。
師:驕傲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說句話嗎?
生1:我為我的爸爸感到驕傲。
師:如果能說清楚讓你感到驕傲的原因就好了。
生2:爸爸非常勇敢,我為有一個勇敢的爸爸感到驕傲。
師:太棒了!這樣說就讓人感覺很清楚了。
師:還有哪些事或物也值得我們驕傲呢?
生3:我們班獲得了流動紅旗,我感到十分驕傲。
生4:四大發(fā)明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褒義的,其實驕傲有時候也帶有一種貶義。虛心使人進步……(生齊說:驕傲使人落后)
師:你身邊有這種例子嗎?請你說一說。
生5:我期中考試考得很好,后來我驕傲了,現(xiàn)在成績就下降了。
生6:××穿了新衣服就驕傲得像只小公雞了。
……
在指導(dǎo)學生運用詞語的時候,我們不應(yīng)淺嘗輒止,而應(yīng)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考慮。既要指導(dǎo)學生用得完整、用得準確,又要指導(dǎo)學生用得精彩,用得形象。
挖掘詞語的深度,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讓我們領(lǐng)略的更多,感悟的更多,想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