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彷徨憂國志,慷慨濟時才”

      2013-04-29 09:32:39湯天生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3年12期
      關(guān)鍵詞:元雜劇

      摘 要: 元代劇作家生平資料缺失,其文化心態(tài)難以用傳統(tǒng)的“知人論世”方法探尋。元雜劇作品作為劇作家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和藝術(shù)重構(gòu),是我們了解元代社會及文化心態(tài)第一等的材料淵藪。元代劇作家的文化心態(tài)是多元與復雜的,仕與隱之間的徘徊,儒家政治道德堅守與舍棄的迷茫,正是劇作家彷徨無依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關(guān)鍵詞: 元雜劇 文人形象 文化心態(tài) 彷徨

      元代“士失其業(yè)”的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使文人失去既定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人生道路,明經(jīng)濟世成為一種無望的信仰;地位低下,生存艱難,文人的優(yōu)越感蕩然無存;儒家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面臨巨大的沖擊。在新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仕與隱,進與退,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等等充滿了矛盾沖突,元代文人充滿了彷徨無依的心緒,通過元雜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劇作家內(nèi)心的矛盾與徘徊。關(guān)漢卿散曲中放浪紅塵的叛逆與雜劇中揭露現(xiàn)實的批判,馬致遠的神仙道化的幻夢與文人失意的悲嘆,都是這種彷徨矛盾的一種表現(xiàn)。

      一、仕與隱之間的徘徊

      仕宦情結(jié)是文人很難擺脫的一個心結(jié),文人的理想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此來實現(xiàn)。《孟子》曾云:“士之仕也,猶農(nóng)夫之耕也。農(nóng)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1} 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于‘明道救世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保持著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迷狂情操。他們一方面從文獻史鑒中拼命吸取政治知識,以便使自身具備‘通古今、‘決然否的宏才大略,一方面則以道德承擔者自居、自持、自重,理所當然地參與其時代的社會政治……這就是元雜劇作家的汲汲于政治和功名的文化和心理內(nèi)涵。這種內(nèi)涵如此富有歷史厚度,因而如此死死地困擾在他們的心中,以致使他們不能在任何一種人生哲學中獲得解脫。無論是蕩入紅塵深處,還是遁出人世之外,他們都無法抗拒它的吸力”{2}。但因為元代的特殊文化背景,使文人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痛苦,掙扎于仕與隱之間。元雜劇中的包拯形象,可謂這類文人的代表。在《盆兒鬼》中包拯曾自言:“法正天心順,倫清世俗淳……幼年間進士及第,累蒙擢用,皆因老夫秉性正直,有十分為國之心,無半點于家之念……專一體察濫官污吏,與百姓伸冤理枉”(第四折){3},《陳州糶米》中張千說:“你不知這位大人清廉正直,不愛民財,雖然錢物不要,你可吃些東西也好。他但是到的府州縣道,下馬升廳,那官人里老安排的東西,他看也不看。一日三頓,則吃那落解粥”(第三折)?!逗笸セā分邪缘勒f:“憑著我撇劣村沙,誰敢道僥幸奸猾?莫道百姓人家,便是官宦賢達,綽見了包龍圖影兒也怕。”范仲淹贊道:“如今朝中似待制這等清正的,能有幾人?”呂夷簡贊道:“待制為官,盡忠報國,激濁楊清。如今朝里朝外,權(quán)豪勢要之家,聞待制大名,誰不驚懼。誠哉所謂古之直臣也?!保ā蛾愔菁g米》第二折)從以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是儒士出身,廉能清正,節(jié)操剛堅,不懼權(quán)貴,為百姓的利益勇于抗爭。這樣的清官良吏自然成為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救星以及百姓的希望?!毒刃⒆印分袟钇牌耪f:“若是沒清官,無良吏,教我對誰分訴?”“如今百姓每聽的包待制大人到陳州糶米去,哪個不頂禮,都說俺有做主的來了?!保ā蛾愔菁g米》張千語)胡適在《三俠五義》序中說:“包龍圖——包拯——也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身上。”{4}元代人常將正直官吏比作包拯,比如潘澤曾遇囚犯號于市曰:“此州之人神明公(潘澤),以為包拯復生,獨不能相活邪”{5},因救其人,為其平冤。姚燧《南京路點管張公墓志銘》記張庭珍事曰:

      河北大旱,民流徙就饒及河朔數(shù)萬人??たh畏損戶罪,謾以逃聞。省部遣使分道邀之,許發(fā)倉,人給三月食,還所籍。民聚謀曰:“吾得食三月,負難歸,重難勝,鬻將何,且各賣質(zhì)田廬而南,至家何為?”愁歡無聊,若出一喙。公謂其使曰:“斯民非賊,河南非別界,皆圣上民社也。非不知奉命,不輒濟,可以無罪,誠不忍老稚頓踣吾治,甘受禍以活此民?!眲t下令車津急濟。果有以專行上告者。事下御史大夫,即治之境,民皆曰:“吾侯賢牧,其為開封斷不阿,可當今代包拯。大夫察其無他,薄責而歸,奏寢不下。{6}

      這些事例可以看到元雜劇包拯形象的現(xiàn)實基礎,清官廉吏諸如包拯和王然等,只是一個象征性的符號,展示的依然是元代的社會現(xiàn)實和文人心態(tài)。

      元雜劇作者借包拯形象表達了自己官清法正的社會理想,但同時在當時“官吏每無心正法”的年代,做一個正直清廉的官員必然“和那權(quán)豪每結(jié)下些山海也似冤仇”(《陳州糶米》第二折)。元代吏治混亂,官場黑暗,陸文圭《送李良甫同知北上序》中云:

      便文營私,侮法以為奸,懷利以自殖,是人也,蓋十之九矣。拘職而弗敢以不勤,畏義而弗敢以不廉,懼法而弗敢以不謹,是人也,蓋十之二三矣。若夫正大而不私,循良而有守,寬惠而能斷,是人也,千百之一耳。{7}

      陸文圭將元代官員分成三類,其中能稱為正直清能者百中無一。從《武林舊事》載宋代官本雜劇段數(shù)和《南村輟耕錄》記錄金代院本名目都不見包公戲,但元雜劇中出現(xiàn)了很多包公戲。元代官府黑暗,權(quán)豪勢要之家殺人可以不償命,冤案太多,很多冤案得不到昭雪,證以史籍,《元史·成宗本紀四》載大德七年:

      七道奉使宣撫所罷臟污官吏凡一萬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臟四萬五千八百六十五錠;冤獄五千一百七十六事。是歲,斷大辟十人。{8}

      僅大德七年(1303)十二月,七道奉使宣撫所罷臟污官吏就有18473人,贓款45865錠,審冤獄5176件,這個數(shù)字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正如岳伯川在《鐵拐李》中借岳孔目之口所言:“你那里知道俺這為吏的,若不貪贓,能有幾人呵。”(第一折)《魔合羅》中張鼎也說:“我想這為吏的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只這管筆上,送了多少人也呵。”(第三折)因此,處于官場中的正直官員常常進退兩難。在同權(quán)豪勢要為代表的社會惡勢力斗爭的時候,很多是難以正面解決問題的,如包公“智斬魯齋郎”的情節(jié)體現(xiàn)了包公的智慧,同時也表現(xiàn)了包公的無奈,在元代不公正的法律前提和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下,根本沒有辦法正面處斬魯齋郎?!蛾愔菁g米》中包拯說:“紫袍拘束的我難抬手,我把那為官事都參透?!彼诠賵鼋?jīng)常左右為難:“待不要錢呵,怕違了眾情;待等要錢呵,又不是咱本謀。只這月俸錢做咱每人情不彀”,他與“權(quán)豪每結(jié)下些山海也似冤仇:曾把個魯齋郎斬市曹,曾把個葛監(jiān)軍下獄囚,剩吃了些眾人每毒咒”,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從今后不干己事休開口,我則索會盡人間只點頭”,這不是市儈,只是無可奈何,因為“想前朝有幾個賢臣,都皆屈死,似老夫這等粗直,終非保身之道”,他一心想為陳州百姓分憂,但同時也看到了黑暗官場中賢臣的下場:

      [滾繡球]有一個楚屈原在江上死,有一個關(guān)龍逢刀下休,有一個紂比干曾將心剖,有一個未央宮屈斬了韓侯。(呂夷簡云)待制,我想張良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輔佐高祖,定了天下。見韓信遭誅,彭越被醢,遂辭去侯爵愿從赤松子游,真有先見之明也。(正末唱)那張良呵若不是疾歸去,(韓魏公云)那越國范蠡,扁舟五湖,卻也不弱。(正末唱)那范蠡呵若不是暗奔走,這兩個都落不的完全尸首。我是個漏網(wǎng)魚,怎再敢吞鉤?不如及早歸山去,我則怕為官不到頭,枉了也干求。(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

      屈原、龍逢(夏末賢臣)、比干、韓信都是前世賢臣,其結(jié)果都是死于非命。張良、范蠡及時抽身,才得以保全性命。自己就像漏網(wǎng)之魚,只有及早歸山退避,才能全身遠禍。

      元雜劇中,諸葛亮說道:“貧道想那求賢的,每一個用到頭,那一個是有下梢的”(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陳摶向趙匡胤極力推辭的為官說:“雖然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唉,這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陽市血染朝衣”(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嚴光說:“祿重官高,闐是禍害,鳳閣龍樓,包著成敗”(宮大用《七里灘》第四折)。應該說他們既有傳統(tǒng)的忠君愛國、建功立業(yè)的傳統(tǒng)思想,又認識到了政治的黑暗和仕途的險惡,心生畏懼,產(chǎn)生退隱避禍之情。這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反映出來的是元代文人仕與隱之間進退兩難的無奈。

      二、儒家政治道德堅守與舍棄的迷茫

      盡管“在大部分的中國人靈魂里,斗爭著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土匪”{9},大多數(shù)文人的靈魂深處有很復雜的信仰交雜,如龔自珍《最錄李白集》說:“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10},莊子的放達避世與屈原的忠君愛國;儒家的積極入世與道家的無為長生和游俠尚義都奇妙地統(tǒng)一于李白一身。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大多數(shù)中國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對于儒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他們按照儒家設計的人生路線前行,即使李白也同樣有“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11}的人生理想,希望“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12}。

      元雜劇作家也同樣有著執(zhí)著的儒家政治理想,用儒家倫理去匡正天下的愿望。比如《裴度還帶》之中,王員外和劉氏認為“你那讀書的窮酸餓醋有甚么好處,幾時能勾發(fā)跡也”, 勸他棄儒經(jīng)商,裴度回答讀書的價值時說:“正人倫,傳道統(tǒng),有堯之君大哉;理綱常,訓典謨,是孔之賢圣哉;邦反坫,樹塞門,敢管之器小哉。整風俗遺后人,立洪范承先代,養(yǎng)情性抱德懷才”,盡管吃不上一頓飽飯,卻依舊“雖居貧賤,我身貧志不貧”(第一折)。最后作者關(guān)漢卿讓裴度狀元及第,揚眉吐氣的裴度說道:

      [新水令]想著我二十年埋沒洛陽塵,今日個起蟄龍一聲雷震。一來文章好立身,二來是天子重賢臣。好德親仁,束帶冠巾,演武修文,溫故知新。咱人要修天爵正方寸。

      ……

      [慶東原]居廊廟,當縉紳,習《詩》《書》,學《禮》《易》,從先進。君子務本,忘身發(fā)憤,能正其身。酬志了白玉帶紫朝服,茶褐傘黃金印。(第四折)

      “文章立身”“君子務本”說得十分清楚,這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作為人生的歸宿,為安身立命之本?!蛾惸附套印分嘘惸敢餐瑯咏虒鹤樱骸安拍苤t讓祖先賢,承教化,立三綱,稟‘仁義禮智,習‘恭儉溫良。定萬代規(guī)模遵孔圣,論一生學業(yè)好文章……學儒業(yè),守燈窗,望一舉,把名揚。袍袖惹,桂花香,瓊林實,飲霞觴。親奪的,狀元郎,威凜凜,志昂昂。則他那一身榮顯可便萬人知,抵多少五陵豪氣三千丈!有一日腰金衣紫,孩兒每也,休忘了那琴劍書箱?!保ǖ谝徽郏陡]娥冤》中的竇天章一貧如洗,不得已把女兒端云(竇娥)賣于蔡婆婆,只身上朝考取功名。后為官兩淮肅政廉訪使,清廉剛正。劇末說:“從今后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將濫官污吏都殺壞,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第四折),這都是儒家的政治道德,也可以看出外表放浪紅塵的關(guān)漢卿內(nèi)心深處依然潛藏著一份儒家情懷,對于“明道救世”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保持著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迷狂情操。其他如《破窯記》中寇準說:“曾讀前書笑古今,恥隨流俗共浮沉。終期直道扶元化,敢為虛名役片心”(第一折),“世間人休把儒相棄,守寒窗終有崢嶸日”(第四折);《舉案齊眉》中孟光說:“(梁鴻)這的是時命乖,非是他文學疏。須知道天不負詩書”(第一折),“你道是儒人今世不如人,只合齏鹽歲月自甘貧。直等待鳳凰池上聽絲綸,宮袍賜出綠羅新。青也波云,男兒一致身,父親呵,那些時你可便休來認”(第二折)等等,都流露出一種對傳統(tǒng)儒家政治理想的堅持。

      但是,元朝的強權(quán)政治顯然有別于儒家的仁政理想,而且這是一個“士失其業(yè)”的年代,傳統(tǒng)的儒家政治道德也經(jīng)受著巨大的考驗,甚至顛覆。劇作家同時也看到了在黑暗的社會中“士大夫尚風節(jié),恰便似寸草將來撞巨鐘,枉自摧折”(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二折),認為“你道是文章好立身,我道今人都為名利引”(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折),悲憤地說:“人道是文章好濟貧,偏我被儒冠誤此身,到今日越無求進,我本待學儒人倒不如人……道不得個地無松柏非為貴,腹隱詩書未是貧,則著我何處飄淪”(高文秀《須賈大夫誶范叔》第三折),“凍殺我也《論語》篇、《孟子》解、《毛詩》注,餓殺我也《尚書》云、《周易》傳、《春秋》疏”(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他們贊美范蠡、張良、嚴光、陶淵明、陳摶等避世之人,“張良辭漢全身計,范蠡歸湖遠害機”{13},“只恐范蠡張良笑人癡”{14}。但是卻“笑豫讓、嘆,待圖個甚的……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己”{15},認為“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16},甚至一直被當作儒家道德典范人物的伯夷、叔齊、屈原等人也被大加奚落: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辭飲。君若歌時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爭甚?{17}

      采蕨薇,洗是非;夷齊等,巢由輩。這兩個誰人似得?松菊晉陶潛,江湖越范蠡。{18}

      這看似矛盾的堅持與懷疑,是有其現(xiàn)實根源的。現(xiàn)實政治的殘酷導致政治理想的破滅,政治前途的渺茫喪失了堅持信仰的決心,這其中展現(xiàn)的正是元代劇作家乃至元代文人在無邊的黑暗中苦苦掙扎的矛盾心理。

      英國的丹納曾說:“如果一部文學作品內(nèi)容豐富,并且人們知道如何去解釋它,那么,我們在這作品中所找到的,會是一種人的心理,時常也就是一個時代的心理,有時更是一種種族的心理?!眥19}元雜劇作品中文人形象內(nèi)心的彷徨與迷茫,可以讓我們看到劇作家的抗爭與失望,聽到那個絕望時代劇作家悲憤的心曲。

      {1} 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42頁。

      {2} 劉彥君:《欄桿拍遍——古代劇作家心路》,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頁。

      {3} 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496頁。(文中雜劇原文皆引自此書,不再累注)

      {4}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實業(yè)印書館1934年版,第394頁。

      {5}⑥⑦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九),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89頁,第750頁,第514頁。

      {8} (明)宋濂等著:《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 456頁。

      {9} 此語出自韋爾斯《人類的命運》,聞一多《關(guān)于儒道匪》一文中轉(zhuǎn)引,參見《聞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頁。

      {10} (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5頁。

      {11}{12} 瞿蛻園、朱金城撰:《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6頁,第547頁。

      {13}{14}{15}{16}{17}{18} 隋樹森編:《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194頁,第418頁,第736頁,第418頁,第253頁,第189頁。

      {19} 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中),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15—116頁。

      作 者:湯天生,文學碩士,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古典戲曲與小說。

      猜你喜歡
      元雜劇
      衙兵·衙內(nèi)兵馬使·權(quán)豪勢要——元雜劇衙內(nèi)角色淵源考論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10:14
      《鷓鴣》一調(diào)與“舞《鷓鴣》”“打散”——聲詩格調(diào)與元雜劇的收場演出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44
      論元雜劇的文學——以《單刀會》為例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36
      磁州窯瓷枕上的元雜劇投影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16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項目成果推介 明代劇壇對元雜劇接受之研究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中華戲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9:00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元雜劇繁榮原因研究之話語系統(tǒng)變遷
      牡丹(2018年29期)2018-12-18 11:21:36
      元雜劇勃興之演劇根源探論
      戲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32
      英語世界元雜劇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中華戲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26
      青岛市| 天全县| 新竹县| 繁峙县| 团风县| 巧家县| 阜城县| 淳安县| 山东| 澄城县| 无棣县| 班戈县| 隆林| 密云县| 安义县| 济源市| 江永县| 札达县| 通山县| 通渭县| 邯郸县| 逊克县| 喀喇沁旗| 宿州市| 右玉县| 富平县| 吐鲁番市| 永丰县| 汉川市| 兴业县| 象山县| 岐山县| 海晏县| 大同县| 房山区| 石台县| 安阳县| 平陆县| 兰坪| 桂平市|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