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多不壓身、一門手藝養(yǎng)活一家人、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我們的老前輩,對手藝人一直是推崇不已的,但我們這一代人,卻在很長時間里忽略了他們,因為他們做著最苦最累的活兒,得到的回報也少。然而,時代變幻,如今他們憑著自己的雙手,把生活過得紅紅火火,也把不少“白領”羨慕得很不淡定。盡管如此,真正去做一個拿高薪的水管工,對很多人來說,仍不過是“嘴嘴”而已。我們的就業(yè)觀念以及教育方向,都還有很多課需要補上。
建筑藍領錢景最好
本報官微,針對“那些默默賺錢的行當”所做的調查表明,盡管“白領”生活人人羨慕,但是,90%以上的網友對那些“默默賺錢的行當”的錢景表示看好。
調查引來數千名網友參與。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網友列舉了十余種行當:修鎖、修理皮具、房屋漏水維修、模具工、擺地攤,甚至開麻將室、貼手機膜、賣稀飯都赫然上榜。
此外,調查顯示,工資最高的是建筑領域,如水電工、木工和建筑工,由于供不應求,其月收入在萬元以上。其次是服務行業(yè),如擺夜市賣包包,手機飾品貼膜,甚至是洗腳工,其收入在4000元至1萬元之間。此外,隨著物流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有部分人員收入也非常可觀。
“默默賺錢”有什么訣竅?主要表現在從業(yè)人員具有特殊技能,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成長為管理者,薪水將更加可觀。
一門手藝養(yǎng)活一家人
“月保底工資8000元,收入可達萬元以上……”如果你還以為高薪工作是高學歷者的專利,那就OUT了。記者從多場招聘會上調查得知,不少技術性崗位的需求旺盛,就算是學歷不高,只要技術在手,也能成為月入上萬的“打工皇帝”。俗話說,一門手藝養(yǎng)活一家人,如今顯得格外正確。
一位招聘負責人表示,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其實并不難?!白k公室吹空調的白領人才實在過剩,但是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技術藍領卻緊缺。薪水兩千出頭的文員好招,技術藍領七八千還難招?!?/p>
要想拿到高薪,沒有一定的技術是不行的。武漢一裝飾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去年,他手下的一個優(yōu)秀的泥工師傅拿到了10萬元的年薪,“泥水工很緊俏,是目前家裝行業(yè)中薪酬最高的工種?!?/p>
高薪不一定高興
不過,在部分受訪者看來,對一些所謂的高薪人士,羨慕的不過是薪資數字,而絕非工作環(huán)境,因為高收入意味著高付出。
據了解,近日趕集網發(fā)布了《新藍領職場薪情報告》,詳細揭秘全國各地新藍領薪酬狀況。其中,武漢新藍領每月掙到6163元,才會感到幸福。
房屋維修工小郭深有同感。他說,干這行以來,自己每天早上5點起床,10年來天天如此。而現在的年輕人多是被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寧愿做一份受氣但不受累的工作,也不愿意吃苦。
“做粗活?沒面子!擺地攤?太累!”網友“小豬妞妞”說:“一些行當收入看似很高,但仔細想象他們的生活質量,居住條件,工作環(huán)境,危險程度,背井離鄉(xiāng),節(jié)衣縮食,沒有保險,更沒公積金。和白領工作相比,這份‘待遇不是每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能接受的?!?/p>
國外修理工年薪7萬美元
然而,在國外,藍領工人拿高薪早已不是新鮮事。
根據福布斯調查,年收入七萬到十來萬美元的高薪藍領工作并不少。比如電梯安裝和修理工的收入在藍領工人中就名列前茅,平均年薪為69750美元,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過98000美元。
沌口某外企部門負責人杰森告訴記者,在英國,類似這樣的藍領職業(yè)一般不需要大學畢業(yè),但卻需要專門的技能和廣泛的訓練。木工、電工、水暖工、汽車修理工等技術工種的工資也要達到每小時15鎊左右,英國的人工成本高,所以很多人遇到問題都不得不DIY。因此,當一名“水管工”,會比拿著名牌大學文憑在公司里當白領的更實在。
市場之手托起藍領春天
本報專家顧問團成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學院教授王長城表示,藍領薪酬追上白領是勞動力市場體制轉型的結果。目前,人們過多追求高層次、高素質教育,而對低端技能教育關注少,導致藍領崗位勞動力不足,而市場只能通過提高工資等方式調整這種結構性矛盾。因此,勞動力市場呈現了倒金字塔結構。
隨著人才培養(yǎng)結構調整,人們從“文憑風”轉變?yōu)椤澳芰λ刭|論”,工資結構將呈現白領總體比藍領高的合理區(qū)位,當然,有些特殊技能的藍領工資由市場規(guī)律決定,受供求關系變化,工資不會比白領低。
這種現象可以轉變當下人們的“唯文憑論”,重新調整觀念,教育培訓模式也將引起變化,國家不能一味發(fā)展高學歷教育,也要加強基礎職業(yè)技能教育。
武漢大學社會學家周運清教授也認為,當今社會,有些藍領的收入超過了白領,并非普遍現象。只能說,有些藍領的收入比有些白領的收入高。之前,技術類工人價值本身被低估?,F在,出現一些藍領薪酬追白領,大幅上漲也是本身應有價值的凸顯。
湖北省人力資源中心招聘部部長劉建全認為,大多數人怕傷面子,而不愿從事這些“默默賺錢”也是辛苦賺錢的工作,況且沒有底薪和福利。但很多老板都是從干苦活開始,隨后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萬不可瞧不起這類工作。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面對困難時的堅持,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也正是他們最后能成功的原因。
溫州人的鉚勁
記者有一個朋友,10年前從湖北到浙江溫州工作,休假回來時講述了一個令他感觸頗深的故事。
溫州的居民區(qū)和武漢一樣,有很多便民的小賣部。但和武漢不同的是,只要居民一個電話打來,哪怕是一盒火柴,店主隨時都無條件送到高樓上。朋友感慨,“可能也就掙幾分錢”。這就是溫州人的賺錢方式,既能當老板,也能睡地板。
溫州人敢干,這是人所公認的事實;溫州人吃苦,這也是人所公認的事實。正是這兩個事實,構成了溫州人成功的基礎。
曾有美國學者說,溫州人有一點尤其令他們佩服,那就是吃苦精神。溫州人到了美國,什么技術都沒有,甚至連英語都不懂。就憑著那種勤勞,孜孜不倦地干,不斷積累財富。攢夠了“第一桶金”,他們就自己開店,都覺得自己要當老板,不甘心打工。就這樣,他們竟然在美國能夠成為百萬、千萬富翁。
近代以來武漢城市的發(fā)展史,積淀數千年的楚文化,體現出武漢人敢于爭先、敢于探索的文化性格。我們城市的歷史因此寫下一個個讓人自豪的記錄。記者采訪過程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也看到了武漢人一種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這才是真正形成推動武漢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