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真理的追求?!背踔幸魳方虒W離不開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音樂是情感的表達藝術,音樂的感染力產生于情感迸發(fā)的時候,是人們情感的宣泄與傾訴。所以,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中,情感的表現、情感的宣泄與情感的交流就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以趣激情,在興趣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興趣激發(fā)情感,在音樂課上應首先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把興趣濃厚的學生引入音樂作品中。例如:在欣賞《瑤族舞曲》前,先讓學生觀看瑤族舞蹈的視頻,再請學生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并說說自己的感受。欣賞音樂后,課堂氣氛活躍,精彩不斷。想要表達看法的學生非常多,許多學生都有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給人的感覺是悠閑自如,心情舒暢?!绷硪晃粚W生說:“這一部分以木管樂器獨奏為主,音調統(tǒng)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彪m然這些說法有時存在大同小異的現象,但是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學生學得自由、輕松,何樂而不為呢?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情感,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以情動人,用新穎形式激發(fā)學生情感
教學在不斷地變革,教師不能總用傳統(tǒng)的形式教,必須嘗試采用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情感,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那么,新穎的教學形式有固定的模式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如果總是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進行教學,是非常教條的。廣大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每首曲目的特點,采取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教學法。例如:在教唱《七子之歌》這首歌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視頻。然后講述澳門的歷史,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這首歌是中央電視臺專題片《澳門歲月》主題歌,它反映了民眾迫切盼望澳門回歸的愛國之心。在學生情系澳門人民時再分析整首曲子,全曲分為三部分:(1)童聲獨唱:傾訴“不忘生母”的無限深情。(2)重復演唱:“三百年來……”達到全曲的高潮。(3)反復吟唱:“我要回來”,反映了澳門同胞迫切回歸的愛國之心。最后,在濃濃的愛國之情中學唱《七子之歌》。學生先了解歷史再體驗樂曲,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升華了情感。
三、以情育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心理學原理認為:“情感不僅是興趣、動機、信心、意志、態(tài)度等個性品質培養(yǎng)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及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所在?!背踔猩那楦惺秦S富的,思想也是波動比較大的,正是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初中音樂課本中有許多歌曲,《當兵的人》、《保衛(wèi)黃河》、《歌唱祖國》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良好材料?!蹲屖澜绯錆M愛》可以讓學生感受愛和生活的美好。演唱《嘎達梅林》讓學生充分感受粗獷的西北風情,與祖國音樂寶庫中“最優(yōu)秀的旋律”對話。這首歌講了一個英雄的傳奇,表現了蒙古族人們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英勇和頑強精神,從而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繼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意識。再如在欣賞古曲《彩云追月》時,啟發(fā)學生從樂曲中富有民族色彩的旋律開始,分別用笛子與二胡輪番演奏,探究彈撥樂器的節(jié)奏。在這樣的欣賞過程中,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民族音樂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培養(yǎng)。
四、結合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教學
音樂是與時代并進的一種藝術。但是,當前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學生感覺枯燥,興趣不高。傳統(tǒng)音樂教材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學習的需要。傳統(tǒng)音樂教材大多數是藝術歌曲和內涵較深的古典樂曲,幾乎沒有涉及通俗音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音樂情境。新課改的發(fā)展,結合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將優(yōu)秀的通俗音樂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課堂中。在日常的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欣賞鋼琴曲、二胡、古箏等世界名曲,還添加了現代音樂因素,如吉他、電子音樂等。如學生比較喜歡的周杰倫、蔡依林、鳳凰傳奇等歌手演奏的歌曲,通過欣賞此類歌曲讓學生對說唱音樂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還有就是對于古典音樂的震撼力。另外,一些新生的純通俗音樂也是學生喜歡的,如雅尼的大型現代電聲音樂,那壯觀的演出場面、嫻熟而優(yōu)雅的演奏技巧,通過老師的介紹和音像資料的觀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得到了激發(fā)。
五、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很多,選擇教學方法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并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僅可以采用欣賞法,還可以采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lián)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于一般技巧訓練采用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手法激發(fā)學生情感,讓他們獲得情感體驗。由于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學生獲得的體驗也是千差萬別的。為了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法。如可以選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我愛你,中國》、《我和你》、《愛心滿天》等讓學生直接感受音樂,讓學生自己聽懂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音樂旋律的曲折、流暢、起伏平衡等特點,分析旋律或旋律的風格,進而讓學生感知音樂內涵的美。
總之,初中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音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音樂教師要善于通過音樂作品打動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