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
GE不是六西格瑪的發(fā)明者,但卻是做得最有聲有色的一個,被商界奉為成功樣板,六西格瑪也因GE的成功而聲名大振,為何GE能將六西格瑪發(fā)揮到極致?
GE在幾個方面是比較著名的:一是人才培養(yǎng),全球500強企業(yè)的CEO里有三分之一曾經在GE工作過;二是文化建設,企業(yè)比較難以形成的是核心文化,GE的每個員工卻都能意識到,并且認同六西格瑪這一核心文化。如果問六西格瑪給GE帶來了什么?可以說,一是競爭優(yōu)勢,GE關注客戶最關心的價值,這正是六西格瑪的本質點;二是流程優(yōu)化,由于六西格瑪,GE的速度和質量大大提高,生產流程、財務、領導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優(yōu)化。六西格瑪為GE確立了相同的標準,明確了方向,使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共同努力,即使十幾年以后,它仍然能夠對我們有非常強的指導作用。
GE與六西格瑪的淵源
GE認為,六西格瑪是一套比較流程化的方法,是一個和統(tǒng)計學走得非常近的理論體系,在這套方法和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有效解決問題。換句話說,當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你可以把實際問題轉化成一個統(tǒng)計學問題,然后在統(tǒng)計學領域里求解,從中你得到一些統(tǒng)計信息,然后再把它轉化成實際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六西格瑪在GE正是這樣一種用方法學指導問題解決的思路,是很多問題的解決辦法。
相對來講,GE是一個比較流程化的公司。我們希望通過流程化的方法,把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否更多引向流程方面,而不是個人主觀因素。六西格瑪在GE取得成功,可能并不是因為有很多杰出的領導者,而是因為GE公司的制度體系比較完善,在這樣的體系下做事情,事情就比較容易往前推行。
雖然摩托羅拉是最早應用六西格瑪的公司,也一直在推行六西格瑪,但六西格瑪并非摩托羅拉整體文化的核心。而對GE來講,六西格瑪是公司的核心文化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六西格瑪在GE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當然,GE的六西格瑪做得比較出色的原因還有很多,這要從引入六西格瑪之初講起。
1996年,GE開始引入六西格瑪。當時的CEO 杰克·韋爾奇(Jack Welch)認為,GE缺乏一種能從生產力上幫助我們改變流程的東西,我們需要用一種比較系統(tǒng)的工具,去幫助我們提高產品質量,減少重復的質量變化,六西格瑪恰好能滿足這種需求。從CEO的角度來說,韋爾奇認為引入六西格瑪是GE公司整體需要去做的,對公司長期發(fā)展會有很大幫助。
一個從來沒有這方面文化的公司要去推動這樣的事情,當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不認同。在這種情況下,韋爾奇對GE推動六西格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不遺余力地推動這件事情,當時比較高層的領導或者是有潛力的個人都會被派到GE的克勞頓管理學院(GE Crotonville)培訓中心去培訓,這些人再作為種子把六西格瑪的文化、課程傳遞下去。這部分人后來都成為了各個業(yè)務團隊的黑帶大師。后來,GE在項目執(zhí)行上開始實行六西格瑪,我們的很多流程、很多思路都開始按照六西格瑪的方式來進行。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慢慢地完善六西格瑪的整個培訓體系和整個項目發(fā)展、開發(fā)流程,很多東西都逐步形成GE企業(yè)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用六西格瑪推動公司文化的變革,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包括領導的全力支持,相應的人員分工協作,建立質量培養(yǎng)體系和培訓機制等等,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年、兩年、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遺余力去推動,才能真正把這個核心文化建立起來。我們取得今天的成果很不容易。現在,在GE內部項目討論中,大家的很多術語、縮寫都是從六西格瑪里來的,六西格瑪已經成了我們的共同語言,沒有任何人會在項目評審里面解釋這些術語是什么意思。六西格瑪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我們核心文化的一部分,大家都在這樣一個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環(huán)境下工作。
GE六西格瑪的獨到之處
培訓體系最為完善
談到GE六西格瑪的獨特之處,首先,可以說,我們有最為完善的培訓體系。我們有專門的教材,GE內部共用一個六西格瑪教材,以保證我們的各種理念和數據都是一致的。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嚴密的培訓體系。
每個加入GE的員工都要在一年之內接受六西格瑪培訓,一般為期一到兩周。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會要求員工每個人做一個項目,用這個項目來把他所學到的東西付諸于實踐,使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除了剛入職的新員工之外,GE公司里所有人都是綠帶,1996年我們開始推動公司文化的時候,這是非常硬的要求。但是近些年來,對商業(yè)團隊的要求變得稍微彈性一些,這是因為商業(yè)團隊和業(yè)務團隊的需求不盡相同。
從GE的質量管理體系來講,在六西格瑪之上還有更高的要求,綠帶之上有黑帶,黑帶之上有黑帶大師,黑帶大師之上有質量總監(jiān)。黑帶帶著綠帶做項目,黑帶大師帶著黑帶做項目,質量總監(jiān)則抓住公司發(fā)展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讓黑帶大師在這方面努力。
認證體系獨特
GE六西格瑪的第二個獨特之處,我認為是我們的認證體系。GE內部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認證體系,對綠帶來講,員工接受培訓之后,參加項目,到網上考試,用GE內部的操作系統(tǒng)取得綠帶認證;對黑帶來講,培訓之后,員工要參加一到兩個黑帶項目,同時還要去參加兩到三個綠帶項目,給綠帶相關指導,以保證他們的思路、方法和流程是正確的;而對黑帶大師的要求就更高了。通過這種方法,很多人參與到六西格瑪中。
此外,我們的綠帶是每個人都能去申請認證的,而申請認證黑帶,則必須要團隊領導批準??梢哉f,黑帶是一種對發(fā)展?jié)摿Φ恼J同,一般情況下,員工在GE發(fā)展三到五年之后,GE如果認為該員工是有潛力的,會愿意花更多時間去培訓他。這也是日后員工在升遷時的考核因素之一。我們的人才管理體系會考慮到哪些人現在可以進入下一個新臺階了,對于這部分人,我們有什么樣的培訓機會可以提供給他們,他們是不是要參與更多的黑帶項目,以鍛煉他們的領導力。
從價值流看收益
GE六西格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價值流圖。一個公司的流程,從它的第一個步驟開始,到最后一個步驟結束,在價值流圖里你可以看到這其中哪些步驟是對最終客戶產生價值的,哪些步驟是對公司有價值的。這其中,需要確認哪些步驟對最終客戶沒有價值,公司為此付出成本,而客戶并不會買賬。
對推行六西格瑪而言,我們也做過一些分析,從1996–2001年,基本上第一年在賠錢,到了兩三年之后,才開始盈利。例如,1996年,為推行六西格瑪,我們投資了2億美元,它對GE的價值是1.7億美元。我們通過推行六西格瑪優(yōu)化流程,把很多問題控制在前端,后面出現問題的費用就大大減少了,如果把這個分成內部價值和客戶價值,從內部價值的角度看已經盈利了,但從客戶價值來講仍然是零,因為我們不遺余力地推動這個文化,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客戶在1999年才看到這個價值。
GE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GE引入六西格瑪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歷程,在此過程中GE也是在不斷完善六西格瑪。從培訓體系來講,我們的培訓課程設計一直在做相應的變革。
從公司核心文化來講,我們也在不斷地引進新元素,把它融合到六西格瑪的文化里去。1996年,我們單獨講六西格瑪,而到2005年,我們看到六西格瑪和精益之間有非常好的互補和融合。于是在六西格瑪的基礎上又引進了精益思想。
從精益與六西格瑪的區(qū)別來講,精益更多地從減少浪費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六西格瑪則更多從流程來控制質量。例如,生產一只鉛筆,六西格瑪做的是控制生產過程中鉛筆質量的誤差,從鉛筆質量的角度,把誤差控制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區(qū)域。而精益更多的是去減少浪費,從原材料開始,怎么生產鉛筆,怎么包裝,把它最后再送到客戶的手里,從流程的角度分析生產過程,看流程中哪些步驟是增值的,哪些是不增值的,然后想辦法去減少或者剔除一些步驟??梢哉f,雖然兩者的方向稍微有所不同,但有很多的理念是共同的。精益里面需要用到很多六西格瑪的理念,六西格瑪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精益的思想。
另外,公司最高層也一直在推動六西格瑪項目,很多重大項目更多是GE總部涉及六西格瑪的質量總監(jiān)或者是他們的上層在大力推動,并和團隊一起工作。事實上,這些項目不僅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效益,同時,也給GE的領導團隊傳達一個非常清楚的信息:GE非常重視六西格瑪的推動,非常重視六西格瑪核心文化的建設。
為何GE能堅持
從引入到發(fā)展,再到創(chuàng)新,GE的六西格瑪能走到今天,是不容易的。GE能堅持推行六西格瑪并取得成功的原因,我認為一方面是領導的支持。領導的支持在前期非常重要。在最初的兩到三年,高層的支持讓大家去嘗試這個理念,讓每個人都接受這樣一個想法,并按照這個要求去做事情。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們認識到了其中的價值。最初高層支持很重要,但兩三年過后,六西格瑪能否生存下去,取決于它是不是有價值。六西格瑪這個核心文化在GE能夠持續(xù)這么多年,我認為,最關鍵一點是它帶來價值,不管是我們的工程團隊還是商業(yè)團隊都認識到了它給我們帶來的價值,自然而然好東西大家都愿意用。
此外,變革非常重要。GE為什么能夠生存130多年,是在道瓊斯指數里面唯一一個現在還存在的公司?因為GE一直在變革。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能夠改變自身去適應環(huán)境,才能繼續(xù)把企業(yè)做好、做大。GE唯一的不變量就是變化,這是我們的信念。GE六西格瑪也在不停地變化。它的課程設置、元素、體系也在不停地進化,這種變化還會繼續(xù)。(采訪∕/高冬梅;編輯/雷大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