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路文生
摘 要:以讀為主,是語文教育理性回歸的標志,是解決學生厭學語文的關(guān)鍵,是貫徹語文課標的基本方法。只有多讀書,才能培養(yǎng)學生語感,才有利于學生感受母語,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習語文自信心,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以讀為主;體驗語感;收獲自信;享受快樂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6-0023-03
閱讀是語文教學之本。古訓(xù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是母語學習的基本原理。朱自清在《論朗讀》一文中呼吁:“讀的用處最大,語文教學上應(yīng)特別重視它?!?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語文“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這是幾十年來,我國在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中,語文教育理性回歸的標志。
長期以來,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老師講學生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是正常的語文課。相反,多讀少講或不講不像語文課。這是造成學生課文讀不通、不順、不熟,文章內(nèi)容、方法不能理解,影響寫作、讀書,進而導(dǎo)致厭學語文的根本原因。
我們在繼承和發(fā)揚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中,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主,以讀為媒,營造了語文學習的健康氛圍,讓學生在書聲瑯瑯的陪伴中,體驗語感的美妙,收獲讀書的自信,享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一、以讀為主,體驗語感
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一節(jié)閱讀課,學生很沉悶,情緒沒有被調(diào)動起來,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充分讀書。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文本上的語言信息在頭腦中是支離破碎的,難以形成意象,失去了對文本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體驗,更不能綜合把握文本而產(chǎn)生共鳴。因此,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學生越是不理解,教師越想講明白。這也是目前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步入的怪圈:學生不讀書,不能理解文本,教師就講解,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占用了讀書時間);學生仍然不理解,教師就繼續(xù)講。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總目標和具體建議中三次提到要“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什么是語感?語感是人們在言語交流中對詞語表達的直覺判斷或感受。培養(yǎng)學生喜歡語文,熱愛語文,必須從感受語言開始。感受語言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過程。
為了做到以讀為主,我們應(yīng)把學習一篇課文分為四步走,第一步為熟讀課文,第二步為感情朗讀,第三步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第四步為語言積累和訓(xùn)練(精彩段落背誦和好句好段仿寫)。第三第四步可以交叉完成。在這四步中,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chǔ),每一步完成的質(zhì)量都決定著后幾步的效果。對于閱讀教學改革以讀為主不知道怎么做的教師來說,閱讀教學四步模式如同一座簡易橋,用起來簡單易學,操作方便。
顯然,做到以讀為主,培養(yǎng)學生語感,學生熟讀課文是基礎(chǔ)。什么是熟讀?宋代朱熹就說過:“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最多的就是一部分教師降低熟讀要求,表現(xiàn)在:部分優(yōu)生熟讀了,就以為達到了要求,以偏概全;舍不得花時間,讀了兩遍就滿足,走個過場,做做樣子;把熟讀作為預(yù)習任務(wù),培養(yǎng)學生預(yù)習習慣,是我們所倡導(dǎo)的,是好事,但是一部分教師只布置不檢查,對于是否熟讀也不聞不問,難以保證效果。因此,閱讀教學應(yīng)切實落實熟讀環(huán)節(jié),確保學生讀書“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完成了熟讀,為第二步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課程標準對于朗讀教學的要求,雖然各學段都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關(guān)于使用“普通話”的要求卻有明顯的區(qū)別。第一學段是“學習用”,第二學段是“用”,而第三學段是“能用”。但是在長期語文教學中,老師對朗讀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各學段學生朗讀水平并沒有達到課標要求,至少大部分學生沒有達到要求。因此,我們應(yīng)采取如下措施,保證朗讀要求落到實處。
(一)學生朗讀,老師先“補課”
學生學習朗讀,離不開老師的范讀。然而,學校語文老師中,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還比較差。我們通過舉行老師朗讀比賽,摸清每位老師的朗讀基礎(chǔ),采用以年級組為單位,一對一或一對二結(jié)組朗讀輔導(dǎo)、聽磁帶錄音為主,以學校組織朗讀好的教師集中輔導(dǎo)為輔,用最短的時間爭取更多的語文老師可以獨立指導(dǎo)學生朗讀。
(二)用好磁帶,模仿為主
以往,老師上課也讓學生聽一遍朗讀錄音,但聽磁帶的目的不是為了朗讀,而是學課文之前先讓學生欣賞一遍就算了,很少有老師把磁帶的作用擴大到指導(dǎo)朗讀。顯然是把磁帶大材小用了。為此,我們明確要求老師,課前要自己先聽磁帶錄音,在朗讀指導(dǎo)環(huán)節(jié)采用放磁帶錄音、老師范讀、學生范讀(個別朗讀好的學生)、師生合作范讀等多種形式,指導(dǎo)朗讀重點句或段或全篇。
(三)小組合作,面向全體
過去,我們指導(dǎo)學生朗讀,重點關(guān)注優(yōu)生,他們讀好了,就算完成任務(wù)了,其他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觀眾。為了完成朗讀目標,我們采取小組合作方法,在老師重點指導(dǎo)朗讀之后,要經(jīng)過自由練習,隨機抽查(必須有好中差學生參加),同位一組互相朗讀,學生自由推薦進步大或朗讀非常出色的學生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完成朗讀目標。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閱讀教學以讀為主的嘗試,學生朗讀水平大有長進,無論個人朗讀還是小組或全班齊讀,也無論是語氣、語調(diào)還是停頓、重音,聽起來都越來越合理,語感越來越鮮明:一年級學生能夠把“當我親眼看見\你擊傷一只快樂的小鹿\我的夢\就再也不能飛翔”(冀教版一年級下冊《爸爸,你知道嗎》),詩句讀出絲絲憂傷;六年級學生不管是個人讀還是齊讀,能夠把“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zhuǎn)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人教版小語六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讀出依依不舍、堅定自豪與驕傲不屈的肺腑之情,著實讓我們喜不自禁。聽學生讀得抑揚頓挫,看他們洋洋得意的讀書狀態(tài),感覺學生已經(jīng)讀出了語感,營造了良好的朗讀氛圍。一個班是這樣,班班都這樣,又營造了一所學校的朗讀氛圍。朗讀,讀出了語文教學的希望。
二、以讀為主,收獲自信
學生把課文讀熟練,讀得有感情,是不是像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可以自己獨立理解課文,不用老師去講了? 許多老師懷疑,不敢嘗試。習慣了以講為主的閱讀教學,一下子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兒了,他們懷疑、甚至不相信是正常的。
為了打消老師的疑慮,我們安排部分骨干教師先嘗試,做示范。結(jié)果基本達到了預(yù)期效果:在學習較好的學生帶領(lǐng)下,學生能夠自己解決詞語、主要句子、主要內(nèi)容的理解和大部分教學重點問題,只是有些問題還需要老師點撥甚至講解。開始參與的學生是少數(shù),但很快就多起來,理解得也越來越好。這個過程可能與學生對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逐漸適應(yīng)有關(guān),畢竟學生習慣了聽講,對自己還沒有信心。但是,隨著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不斷深入,學生逐漸自覺地進入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境界,老師還沒有提問,學生已經(jīng)開始準備了老師要問的問題和答案,由過去老師要學生回答問題變?yōu)閷W生自己主動設(shè)計并回答問題。
學生這種學習角色的轉(zhuǎn)變,是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生成的“其義自見”的效果,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體會“多讀幾遍”是理解文章的根本方法,這也正是“教是為了不教”,并可以陪伴學生一生的學習方法。課堂上當學生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老師的一句“再讀讀”、“再有感情地讀讀”,就不斷出現(xiàn)學生讀后正確理解了問題的場景,由此不斷地鼓舞學生放棄等待老師講而主動讀下去,多讀幾遍。正是以讀為主,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也可以讀得有感情,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由此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平時一些學習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刺頭”的學生,他們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回答問題語言不是很規(guī)范,但是意思差不多,老師如能注意鼓勵,很快會成為課堂新增的活躍力量。
三、以讀為主,享受快樂
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把學習語文的門檻降到了最低點。班級里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無障礙地參與;朗讀,像一個磁場,把學生都聚攏在朗讀的氛圍里。
(一)集體榮譽感讓學困生張開了嘴
學困生一般都有自卑感,主要表現(xiàn)在羞于張嘴說話。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在朗讀環(huán)節(jié)常常伴有小組之間的“賽讀”,為了不使小組落后,學困生也會很賣力地放聲讀,認真學習模仿朗讀,特別是在小組之間互相任意點名,或?qū)iT點可能讀不好的學困生時,這些學困生在本組同學的鼓勵下,也都不甘示弱,大膽比拼。很快,熱烈的氣氛感染了每個人,多年不敢張嘴的學困生張開了嘴,在同學們掌聲鼓勵下,享受了和大家一齊朗讀學習的快樂。
(二)以讀為主,讓學生感覺自己又多了一個閃光點
每個學生,不管原來成績?nèi)绾?,通過朗讀訓(xùn)練,每人都可以讀得繪聲繪色,漸入佳境,發(fā)現(xiàn)自己是朗讀的“料”,不比人家差,大有“我不是丑小鴨,而是漂亮的天鵝啊”的感嘆。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被激發(fā)起來。
(三)以讀為主,讓學生學習語文有了主動性
每次學習課文,學生讀熟了,讀出感情來了,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收獲,或是詞語意思,或是句子含義,或是修辭方法,或是寫作技巧,這些感受和收獲都是讀書得到的。為了讀熟課文,很多學生提前預(yù)習;為了背誦課文,他們又提前準備;為了寫好作文,他們主動讀課外書——朗讀,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以讀為主,更有價值的可能是語文老師對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