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摘要: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發(fā)展,新時代對高等教育的教育管理也有了新的認識。雖然我國新的高等教育體制相對來說比較健全,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不能因循守舊。所以,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性也一直在探討中,并且慢慢融合于國際化環(huán)境。針對全球性的經濟競爭,應在培養(yǎng)新型人才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這對我國的經濟體制下的人才儲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管理體制現狀的客觀分析,并針對我國現有體制下的問題,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學者的文獻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出改革現有體制相應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經濟環(huán)境;人才儲備;管理體制;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5-0027-03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中國的經濟體制一直處于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國際化的人才需求非常巨大。雖然我國一致處于高教體制改革當中,但是隨著經濟市場形式的多變性,人才的培養(yǎng)一定要結合社會的需要,一直在這種改革體制中保持人才的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鑒于我國教育改革的現狀,在國家的機構改革的契機下,遵循十五大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發(fā)展至今,仍存在相當大的調整需求。
本文針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在過去的教育管理改革方案中吸取經驗,并針對現階段體制,在推行自主權的進程當中,掌握其優(yōu)點,針對其弊端引起的問題,作了科學性的總結歸納,并利用學者和教育學家在教育管理政策的引導下提出的針對現狀問題的策略性方案。
2.研究綜述
在針對高等教育管理的體制改革中,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學界、業(yè)界人士的探究。在當下的經濟體制下,高等學校的專業(yè)技能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了新的發(fā)展目標和新的要求。在貫徹實施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指示過程中,必須朝著正常的、健康的方向飛速發(fā)展。
我國有學者指出,由于經濟體制的改革,人才需求量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同步性,當前的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教育體制跟不上經濟體制的發(fā)展,一方面,我國缺乏各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就業(yè)形勢還是跟不上節(jié)奏。這種矛盾,使管理體制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一些學者還提出要在經濟改革體制下建立新的教育管理體制的方案,以使得在加強高等教育的策略實施中始終保持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吻合。
3.研究方法
針對教育管理體制的方案策略,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的教學現狀進行深入的調研,明確當今教育管理體制的先進策略。同時,致力于對我國的教育管理體制的研究,找到其弊端與缺點,通過合理的比較分析,在我國現有的政府政策和管理體制的大方向下,進行針對問題的相關策略研究。
二、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現狀
依據黨中央制定的大方向,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及其各個教育機構自身的調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當前的經濟發(fā)展。在新的高等教育管理環(huán)境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當前,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中央統籌領導一般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范圍的調整。在早期,中央政府管轄著高等教育的細項的規(guī)劃,而當前的表現形式則完全不同于這種傳統模式。當今的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體制,主要是在宏觀大方向上進行調整。二是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上的權利的加強。在中央僅限于宏觀方向確定的條件下,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正在不斷地擴大。三是高等學校自身的教育管理自主權不斷加強。經濟市場的影響,對人才的需求在高等學校的教育管理的作用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成功,而且朝著非常健康的情況發(fā)展,但也存在著很多的弊端,高等教育不完善,沒有統一的教學體制,導致了高等教育管理機構的參差不齊,嚴重地制約了滿足經濟人才需求的培養(yǎng)進程。本文針對我國的高校管理體制現狀,提出策略方案,總結了教學管理體制的弊端。
1.管理體制不到位
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雖然比較符合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要求,但在市場體制多變性的模式下,集中領導與協調比較困難。在管理體系的調整上,改變的效率低,得不到迅速的調整,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能力一直趨弱,導致先進管理體制不到位。
2.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
在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下,高等教育人才的品德影響著經濟發(fā)展,在現行體制下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僅在專業(yè)技能上要達到標準,而且要重視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我國高校教學忽略了對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文化、媒介、政治、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培養(yǎng),也體現出了教學管理中制訂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目標的不完善性。問題的由來,在于制訂職業(yè)教學目標時,專業(yè)能力的課程設置較多,但在文化培養(yǎng)領域則相對地欠缺。
3.政治法規(guī)不完善
我國在教育管理體制下頒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規(guī),但就經濟體制的多邊化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穩(wěn)定性來說,許多教育管理體制沒有相應的規(guī)定。由于在我國的教育法制沒有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進行迅速的調整,因此教育管理體制下的法律法規(guī)就失去了一部分調控的能力。
四、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策略研究
1.深化高等教育體制的理論改革
我國文化體制的改革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也推出了文化體制方面的課程教學改革,以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向著健康的狀態(tài)發(fā)展。改革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應該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正確的教育管理方案的引導,改變政府的管理職能,從直接監(jiān)管到間接調控,充分發(fā)揮高等教育機構自身的能動性,將高等教育管理機制較快地適應經濟體制的變化頻率,從而更好地提升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對市場的適應能力。
2.構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型體制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經濟市場在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方面也承擔著越來越重的責任。中央政府著重于高等教育的導航,大方向的規(guī)劃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命脈,因此至關重要,也是必須遵照的政府行為準則。同時,在大方向確定的條件下,地方政府的統籌管理更是至關重要。地方的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狀態(tài)有著較好的掌控能力,因此對高等教育的管理體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規(guī)劃作用,這種規(guī)劃關鍵在于使得高校能夠意識到自身管理體系的構建內容。同時,地方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撥款,支持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的研究開拓工作。
3.構建高等教育管理的社會參與體制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中,公民的認可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我國的政府管理以及地方性的管理體系,都應該符合廣大人民的要求,都要得到廣大人民的贊許,簡單的效益和經濟學效率根本無法體現出教育對人民積極性的促進作用。在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融入大眾的觀點、大眾的實踐性、人才類型的需求認知,也就是讓大眾享有參與構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權利,使得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真正得以體現。
4.構建高等教育管理的中介組織體制
在現代社會的科學化、民主化的進程當中,中介組織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健康化、實踐性。在中介機構中,由于對研究、咨詢、信息、考試等各方面擁有非常重要的職能,使其在政府管理、社會需求與高校運行之間發(fā)生著非常的促進作用,成為重要的中間力量。中介的形成,使得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能夠很好地與各界產生良好的溝通。當然,由于中介的中立性質,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是以一個信息分享和導向建議的形式參與,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構建,也對我國各界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參與起著重要的推動和媒介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于富增.國際高等教育發(fā)展與改革比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閔維方.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吳畏.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管理體制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3).
[5]邵金榮.中國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張宏巖.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9).
[7]浙江大學高教研究所課題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與大學關系的比較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5).
[8]李文長.我國高等教育行政體制變革與智能轉變[J].中國高等研究,2010,(08).
[9]別敦榮.我國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芻論[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2012,(05).
[10]屠森林.新時期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回顧、探析與展望[J].理論研究,2012,(07).
[11]宋文紅.我國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結構的演變及其啟示[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
[12]陳默開.經濟全球化與我國教育行政職能的轉變[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