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語文專題化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2013-04-29 23:19:53盧雪云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3年6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第二課堂

      盧雪云

      摘要:大學語文是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的核心課程之一,專題化教學是實踐這一宗旨的有效策略。專題化教學要遵循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專題與生活想聯(lián)系兩項原則,同時,輔以第二課堂作為延伸和拓展。

      關鍵詞:大學語文;專題化教學;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5-0082-04

      大學語文課程屬于母語的高等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的核心課程之一。它的目的是使修課學生在中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升語文素養(yǎng)及人文素質,為其人格和知識能力結構的全面發(fā)展、為深化其專業(yè)學習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大學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也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1]

      基于此,大學語文的教學就要始終圍繞著大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一教學旨歸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當今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其中自然存在諸多原因。如果單從課堂教學來看,筆者認為這和大學語文仍然沿襲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不無關系。

      高校里的大學語文課程基本上是開設一個學期,課時較少,任課教師大多是選擇其中的一些經典篇章分篇講授,一次課一篇課文,一個學期大致能講16篇左右,剩下大部分文章都涉及不到,學生接受的仍是零星、分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一些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得不到拓展和延伸,自然也難以有效完成大學語文所承擔的培育學生人文精神及綜合素質的使命。

      再者,大學語文課程基本是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這些學生剛剛結束了壓抑、緊張的中學時代,結束了中學時期語文課那種支離破碎的分析方法。進入大學,教師采取的仍是單篇講授、就事論事的思路,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也難怪部分學生把大學語文譏為“高四語文”。

      顯然,大學語文課程沿襲中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師也都認識到這一點,并從教材編排、教學方法等各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筆者結合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和所使用的教材,嘗試專題化教學方法,并輔以第二課堂作為延伸,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相對于單篇單講的教學模式,專題化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有益的教學策略。

      一、整合教材,設置個性化專題

      專題化教學“是一種以專題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學模式。從具體實施來講,就是從教材中抽取某一知識點或尋找一個角度,從中引申提煉成一個專題,對教材內容重新整合,并以這個專題作為研究的載體,授課內容圍繞專題展開。”[2]這種方法打破教材編排的固有順序,有利于將知識系統(tǒng)化,由點到面,窺一斑知全貌,能有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對于溝通課堂內外、擴大教學內容的外延也大有裨益。

      筆者所在院校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出版、陳洪教授主編的《大學語文》,一共選編了65篇課文,每一篇都有著豐厚的人文涵養(yǎng),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但在有限的課時里,要講完65篇課文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可以打亂原有課文順序,按專題重新整合,進行教學。

      專題的整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路,整合標準不同,得到的專題也不盡相同。筆者在整合課文時,并沒有按照單一的標準,而是結合課文內容,或按照文化現(xiàn)象,或按照生活、情感,或按照好文章標準重新編排,一共設置了十個專題:①大學之魂;②西南聯(lián)大的人文風景;③魏晉風流與與人的自覺;④天才的寂寞與喧鬧;⑤思想者的天空;⑥進退之間的人生選擇;⑦儒道思想的融通與互補;⑧愛情·家庭·生活;⑨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⑩古典詩詞格律與欣賞。這些專題分別由具代表性的文章組成。例如,“魏晉風流與人的自覺”這一專題主要包含了三篇文章: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劉勰的《文心雕龍·知音》,既有文人的興會雅事,又有任性率真的生活佚事,還有文暢理順的文學評論,三篇文章表達的內容并不相同,但它們卻從不同角度闡釋了魏晉文人崇尚自然、風流自賞的生活方式及獨特的審美追求。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以延伸拓展,聯(lián)系李白、蘇東坡,到明代“三袁”,乃至一些現(xiàn)代文人如林語堂等,進一步闡釋魏晉文人風范對后世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系統(tǒng)了解魏晉風流這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對中國文人文化品格的塑造和養(yǎng)成作用。

      專題化教學主要遵循以下兩點原則:

      1.精講與泛讀相結合

      每個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都是對于整個人類精神文明的梳理和精選。古今、中外,涉及面非常廣泛,即使是同一專題,要求教師面面俱到地去講授所有知識點也是不可取的。這需要教師既具有整合專題的清晰思路,更需要具有圍繞專題選擇典型文章的智慧。

      在設置專題的時候,相關文章都是圍繞一個核心組織在一起的,這個核心是本專題授課過程中始終遵循的靈魂和線索,教師要圍繞這一核心,選擇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加以重點解讀,其它文章則作為泛讀,布置學生課前或者課后進行相關閱讀,課堂上對這些文章進行串講,把與核心相關聯(lián)的要素提取出來,帶領學生一起梳理,無需面面俱到,點到為止即可。

      例如,在“大學之魂”這一專題下,筆者組織了《禮記·大學》、《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專家與通人》、《北京大學月刊發(fā)刊詞》、《我有一個夢想》、《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演說》、《給青年的忠告》這7篇文章的學習,有古代典籍,有現(xiàn)代文章,有大學教育旨歸的闡述,也有為學與為人方面的感悟,有長者對于大學生的諄諄告誡,也有名人關于夢想、自由和信仰的演講。對于初入大學校門的學子來說,這些文章都有各自的啟發(fā)性。圍繞大學的育人與大學生的自我成長這一核心,筆者選擇了兩篇文章進行精講,首先,解讀《禮記·大學》篇,通過典籍的學習,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tǒng)儒家關于教育的宗旨、步驟及作用,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閃爍著人文理想的教育智慧,引導學生把道德的完善、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作為最高目標。然后,學習雷海宗先生的《專家與通人》,引導學生思考治學與人生的關系,明白一個人除學好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旁通本門以外的知識”,“除作專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須作‘人”,這樣才“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才能成為一個身心俱全、健康發(fā)展的人。在此基礎上,把其它相關文章的思想以串珠的形式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大學四年應該如何度過?啟發(fā)他們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第二課堂
      高?!叭斯ぶ悄堋钡诙n堂建設探討
      第二課堂
      大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初探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習近平新時代教育實踐觀對第二課堂建設的啟示
      晉江“四點鐘學?!?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大學語文人文素質培養(yǎng)功能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基于公安職業(yè)特色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江口县| 舒兰市| 北碚区| 岐山县| 屏边| 文水县| 洛浦县| 昌乐县| 巴马| 深州市| 个旧市| 滨州市| 本溪市| 四平市| 太白县| 宁夏| 尼玛县| 哈巴河县| 巴南区| 社旗县| 台前县| 原阳县| 商城县| 久治县| 东阿县| 甘肃省| 库车县| 呼图壁县| 诸暨市| 绥宁县| 湘西| 上栗县| 于田县| 樟树市| 汉川市| 湖口县| 龙井市| 霍城县| 怀远县| 阿克|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