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佳
如果讓我自我陶醉式地說一句話,我會說:“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在教育工作中迅速地成長起來了。”促使我提升的強勁動力,便是努力去充盈自己的課堂;而途徑,自然就是不斷地說課和做課了。
我教齡尚淺,但經(jīng)過歷練,前行的足跡依稀可見。我至今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愛生心切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滿腹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每節(jié)課都是由自己主導著課堂,講得眉飛色舞、激情澎湃。最可笑的是,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我竟然把大學教授傳授于我的文學鑒賞理論中淺顯的部分,照搬到小學低年級的課堂上,在詩歌教學中大談“音畫美”。學生聽得一頭霧水,而我卻在課后反思時納悶:是我口齒不清,還是學生愚鈍?而今想起,真是羞愧萬分。
初出茅廬,雖說我也潛心鉆研教材,可這閉門造車終非良策,其間鬧出的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真是不勝枚舉。所幸學校領導細心栽培。我工作的頭三年,經(jīng)常有年級導師、學校領導乃至區(qū)里的教研員蒞臨指導。于是,說課、做課的機會漸漸多了起來。
前輩和名師的評點,讓我在挫敗中找到了出路,這揮灑汗水艱辛奮斗的三年,讓我深刻領會到說課和做課的功效之深。
有人覺得說課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在說課過程中教師所要口頭表述的具體課題的教學目標、方法等內(nèi)容,無異于宣讀自己撰寫的教學設計,似乎毫無新意。其實不然,就我個人而言,以前總是認定備課就是安排知識點與課堂時間的銜接,安排重點難點和講解方法的串聯(lián),完成這兩項任務,也就大功告成了??此仆侠?,因為這種情況下既安排好了課堂進程,又落實了教材。幾次碰壁后我才恍然大悟:我們?nèi)鄙倭藢虒W意圖及其理論依據(jù)的進一步探究,這往往切斷了教師由知識點植入方式引發(fā)的思考,降低了教學的效率,也阻礙了教師技能的拓展。
說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用清晰的語言,向聽眾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簡而言之,就是自己的教法及初衷。只有做到對自己所備課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了如指掌,甚至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圖心中有數(shù),我們才能娓娓道來。更難得的是,授課之前的說課,可借助同行面前的條分縷析,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我就不乏在課前說課過程中靈光一閃的體會;做課之后的說課,可以讓聽課教師更加準確地判定課時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否得當,從而有所評價或建議,那些能推動我改進教法的評論意見就更加數(shù)不勝數(shù)了。
做課的妙處就更大了。沒有真槍實彈的演練,怎能練就教師的氣定神閑?教學設計就好比一個劇本,日常的授課頂多只能算是一場場練功房里的排練。只有到了公開做課那會兒,才迎來了舞臺上展現(xiàn)真功夫的契機。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本事,而能否胸有成竹地呈現(xiàn)出來,是對教師諸如膽略、語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技能的綜合考驗。只有在做課的煉爐里久經(jīng)歷練,才能練就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爐火純青。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毕胍诮逃枧_上大顯身手,又怎能錯過說課、做課這兩股“好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