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紅
分層施教是因材施教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分層施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及其延伸部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區(qū)別的合作教學活動。我們要處理好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關(guān)系,堅持啟發(fā)式教學,使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對低層次學生采用低起點、多鼓勵的方法,對中層次學生采用慢變化、抓反饋的方法,對高層次學生采用小綜合、促提高的方法。
一、分層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適合他們的問題。如將基本的問題給低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而將通過比較、分析等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高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課堂教學中的絕大多數(shù)提問應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首先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如,在復習質(zhì)數(shù)、合數(shù)時,我請一部分學生回答什么叫質(zhì)數(shù)、什么叫合數(shù),一部分學生回答怎樣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并允許沒有記清楚的學生翻書。這樣,對于第一個問題,中層次學生很容易回答,低層次學生看書后也可以回答。高層次學生思維敏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能力,第一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過于簡單,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會讓他們受到挑戰(zhàn)。
二、分層練習
課堂練習的設(shè)計要根據(jù)教學要求,結(jié)合學生實際,盡量做到讓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課本上的習題,除選學題和思考題外,都是要求全班學生掌握的,做這類題時,中、高層次學生沒有困難,教師要求他們獨立完成并自我檢查,低層次學生有一定困難,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做題速度參差不齊的狀況,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如:一個施工隊裝一條水管,前6天裝了324米,照這樣的速度又用了15天把水管全部裝完,這條水管一共長多少米?對于這樣一道一題多解題,可以要求低層次學生只用一種解法,必要時還可給予適當提示;中層次學生要求用兩種方法;高層次學生則要求思考更多的解法。低層次學生用一種解法解出后,會受到鼓勵去思考第二種解法,中層次學生也會嘗試更多的解法。這樣的練習使學生興趣盎然,調(diào)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分層指導
分層指導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區(qū)別的幫助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思考問題的方法、途徑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需要得到的指導也不同。對低層次學生,一是要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學、愛學;二是在學習活動中,對低層次學生實行“傾斜”,結(jié)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耐心并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要面對面指導,促使他們對新學內(nèi)容有正確認識。對中層次學生,主要是對自發(fā)提出的問題、理解不很清晰的知識加以解釋,并在思維方法上加以引導。對高層次學生,通過點撥引導,讓他們獨立思考及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以啟迪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逐步擴大知識領(lǐng)域。
四、分層作業(yè)
分層布置作業(yè)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布置作業(yè)要因“層”制宜,不在乎“量”,而在乎“質(zhì)”,切忌在教材所編習題中任點幾題讓學生“一鍋煮”。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shè)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對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chǔ)型習題,要求全體學生,特別是低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習題,要求中、高層次,特別是中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較高要求的綜合習題和拓展習題,重點要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去做,當然也鼓勵其他層次的學生量力而行去試一試。
五、分層評價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教師的評價要不僅著眼于解答問題的層面,還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充分挖掘?qū)W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給學生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有困難、基礎(chǔ)不夠扎實的學生,要多表揚,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樹立自信,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對成績一般的學生(這一層學生占多數(shù))要采用激勵性評價,并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則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謙虛、嚴謹、努力拼搏。我們要努力使老師的評價成為矯正學生學習的手段,成為激發(fā)各層學生搞好學習的催化劑。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