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堅持
奧馬成立于中國冰箱市場已經走向成熟的2002年,從理論上講,這個時期市場格局已基本成型,屬于新品牌的機會很少。當時冰箱行業(yè)的形勢是很微妙的,冰箱在整體上的供給是大于需求的。但憑著對行業(yè)的深刻了解和嗅覺,我們還是看到了冰箱出口的市場機會。當時的冰箱行業(yè),除了四大家族(海爾、科龍、美菱、新飛)以外,黑電也想要介入白電,所以我們覺得內銷創(chuàng)品牌難度太大,就把業(yè)務重點放在了出口。
其實,我們當時離開科龍創(chuàng)立奧馬的時候心里還是很沒底的??讫垥r代出差,秘書把所有事情安排妥當,我們直接走就是了,如今出差訂票全靠自己搞定。有次國外的客戶過來,我得自己開車去接,到時候再去送,中間還有一堆事情要忙,所以創(chuàng)業(yè)之初是很困難的,心理也經歷了很大的轉變。當時,我請了一些科龍的老人過來看看,他們在這個行業(yè)都是很有閱歷的,看了之后都說我們難成氣候,所以心里還是很慌張的。但是年輕人總有創(chuàng)業(yè)夢,打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在奧馬剛剛創(chuàng)立的時候,為了讓工廠趕上冰箱銷售旺季,蔡總帶著一千多萬創(chuàng)始資金汗流浹背地干。他雖然年過半百,一雙涼鞋滿臉塵土,荒地上一指揮就是一天。然而人努力,天卻不幫忙。一場“非典”忽如其來,設備供應商們紛紛告知“不敢來”,原計劃三個月建成投產的工廠變數(shù)頓生。當時的困境也讓我們蔡總破了不失眠的記錄,數(shù)次派人拿著衛(wèi)生部門的證明前往武漢做工作,可對方就是打死也不來。
事發(fā)突然,事態(tài)緊急,襁褓中的奧馬等不起熬不起。于是,我們的研發(fā)團隊先行設計數(shù)款樣機,然后蔡總也親自前往海信等企業(yè)談訂單。當然,我們的品質有足夠的保證,也使得海信的人來看了之后就立即和我們簽單了。為了追回失去的兩個月,員工們自愿兩班倒,機器24小時響作一片。
奧馬的第一桶金
我們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代工,而是做ODM 。
基于我們對市場的了解,我們最開始做的就是原創(chuàng)的設計,主要是在產品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奧馬還不具備為客戶代工的基礎(信任的建立問題)。第一批產品生產完成之后到產品出口要經歷一個很長的認證時間,我們是2002年10月份動工,2003年5月份投產(非典時期),投產之后的認證期時間很長,這也增添了我們的焦慮。創(chuàng)業(yè)初期最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恰恰這個時候,有些黑電要進入白電,這些黑電企業(yè)看了我們的產品后十分滿意,直接就跟我們簽訂單了。
出口的認證直到第二年初才下來,如果沒有國內訂單的支撐,奧馬的日子就要痛苦很多了。第一年的時候,國內黑電企業(yè)給我們的訂單量雖然只有幾萬臺,但對我們是相當重要的。第二年,因為我們的標準和歐洲的標準是承接的,所以接到歐洲的訂單也并非難事,出口就跟上了。
向國際巨頭學習和提升
因為歐盟對冰箱標準的要求是最難的,所以我們在建廠之初就將產品能夠滿足歐盟的標準要求作為目標。當時有個氟利昂替代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技術路線選擇的問題。當時科龍走的就是碳氫的技術路線,對臭氧層沒有破壞,溫室效應也很小,這是以歐洲為代表的技術路線。而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技術路線,主要使用R134a制冷劑,雖然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但是溫室效應相對較大。這兩條路線的區(qū)別主要是有沒有一步到位解決溫室效應,且兩條路線對生產制造的要求也有區(qū)別(以美國為代表的技術路線不愿意考慮防爆問題)。以歐洲為代表的路線更為先進,但對制造的起點要求也更高,為了與歐洲的標準接軌,我們選擇了這條路線,提高了我們出口的起點。歐洲的標準與中國的標準比較統(tǒng)一。
當然,和國際知名企業(yè)的合作也讓我們提升的很快。以和惠而浦的合作為例,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在質量層面,我們的水平與他們的要求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接觸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慢慢地提高。當然,我們的技術是保障他們最終接受我們的硬性條件。作為世界知名品牌,惠而浦在產品外觀、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上都非常高。所以與惠而浦的合作逼著我們改善質量,根據它的要求建立新的質量管理體系,指定配套的零部件。好的方面就是他會在體系和管理方面給予我們很多的指導。所以一個企業(yè)要成長,必須要和大公司合作。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很樂意跟惠而浦、夏普、伊萊克斯等世界級大公司合作的原因。有的時候,跟大公司的合作有可能是賺不到錢的,但是與他的合作會讓我們成長很快。他們對質量的這種骨子里的堅持使得我也被罵過很多次,甚至見到他們都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是這種精神很讓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