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晶
對收藏紫砂壺的熱愛,源于馬運根對中國傳不可磨滅的深厚情結。
初次見到紫砂壺收藏家馬運根,與其交談,你會感到其實傳統(tǒng)文化在他身上是一種融在血液里的智慧,而那些談話中信手拈來的趣聞與典故,以及在采訪開始前高超的魔術表演,都會讓人覺得眼前這位愛笑的藏家真是個生活的高手。
作為有著二十來年收藏經(jīng)歷的藏家,馬運根最初的藏品并不是什么名貴的古董,而是小小的打火機。在近千種打火機中,外行人也許看到的僅僅是形狀各異、年代久遠、材質豐富的“香煙伴侶”,但在馬運根看來,這些打火機則是中國輕工業(yè)歷史的獨特縮影。而他對這種歷史文化的獨特切入,以及日后對收藏紫砂壺的熱愛,都源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磨滅的深厚情結。
壺留有緣人
“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與審美,有其獨特的方式、技巧和視角,帶有濃厚的中國色彩,也是最具有中國哲學內涵的藝術形式之一。在紫砂壺造形的同時,形成韻律,這時制壺人的學養(yǎng)、品格、性格、才情都顯露無余。這些具象的線條輪廓的組合,是藝術家的生命被激化所留下的軌跡,有呼吸,有心跳。”
馬運根愛壺,也許,對于這樣一個過盡千帆,有著下過鄉(xiāng)、打過工、扛過槍等等特殊經(jīng)歷的人來說,十五年前可以開始玩壺,有大環(huán)境賦予的驚喜,也有一路顛躓的坎坷,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人很難體會。不過,馬運根那種與生俱來的,一切盡在把握的從容氣度,也讓他可以敞開心懷,平靜而愉悅地進行收藏。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眾多紫砂壺工藝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
用他的話說,“自己的起點高,也可以盡量
避免走太多彎路?!边@里的起點高,指的是他常常與制壺工藝師成為朋友,從看他們制壺到聽他們講壺,從觀他們賣壺,到最后自己幫他們寫壺,所以別看他收藏的紫砂壺數(shù)量不少,有著200多把,卻有一部分是大師的饋贈,或者說是其碼字評析紫砂壺藝術的辛勞所得?!拔页Pφ?,從書本里偷些知識,從專家那里偷些知識,從博物館偷些知識,再從藏友中偷些知識,一起放在自己的腦殼里揉幾遍。結合多年來自己的藏品和收藏經(jīng)驗,形成本人的收藏理念。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一些書本理論及人言套上緊箍?!庇捎陂L期研究紫砂壺文化藝術,目前,馬運根在圈內小有名氣,我們時常看到他的一篇篇關于紫砂壺的藝術評論文章發(fā)表在眾多藝術期刊之上。
“在寫作中,我給藏友們傳遞了盡量做到收藏的‘六不,就是不過度迷信專家,不盲目跟風,不貿然投資,不浮躁驕矜,不沖動逞能,不過于貪婪。堅守好了這‘六不你就定會有大收益。俗話說:人有人緣,物有物緣一點也不假。而有緣之壺也會隨之留在你的身邊?!瘪R運根說道。
“厚古”不“薄今”
當然,也有很多人藏壺不是出于這種緣分。比如,眼下掀起的一股炒作之風,就讓馬運根很是為紫砂壺收藏的未來擔憂。他認為,紫砂壺畢竟是藝術品,而不是可以隨意炒作的股票或商品。所以,他建議:收藏紫砂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不要想著能夠從市場上撿漏、點石成金,這種抱有僥幸心理的收藏往往會吃大虧。在收藏老紫砂壺時,至少應該請多位專家鑒定。收藏新紫砂壺時,最好是從正規(guī)的紫砂壺商店,或者直接從紫砂壺大師等制作者手中購買,因為現(xiàn)在的地攤貨里幾乎不會有真紫砂壺了。
此外,藝術品市場具有板塊輪動的現(xiàn)象,老紫砂行情穩(wěn)定,因為好東西可遇不可求,但前期被買家買高了的就出現(xiàn)調整。整體看,紫砂板塊還是新貨唱主角,主要是因為資源充足。對此,馬運根表示,材料并非當代紫砂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因素。紫砂壺的價值歸根結底還是應從藝術品味和工藝水準來談,綜合考量其工藝、造型及功用價值。而市場上老紫砂價格不斷推高,也促使中青年藝人作品更受關注。
“藏家看中的正是其‘文化血統(tǒng)。所以我收藏的紫砂壺傾向于帶有紀念意義、限量版,價格不高,含有文化韻味的壺。諸如上海鴻運齋創(chuàng)意的系列限量版紀念壺,我就收藏了不少。如中國皇帝書法系列壺、大龍寶璽壺、金釘子壺、韓熙載夜宴圖壺、西冷印壺等,這些茗壺經(jīng)火的冶煉后,它就成為一種史料文物價值、藝術欣賞價值、使用價值和記載一個時代的文化載體。我收藏的幾十款壺,集中在一起可謂,五花八門,多姿多彩,展現(xiàn)出壺文化美妙絕倫?;貞涍@些壺的收藏過程,再一次驗證了這么幾句很有趣的話:有緣千里來相會(劉天源的龍井戲獅提梁壺);碰巧,得來全不費工夫(胡洪明的金豬兆豐年壺):好壺總留有緣人,轉來轉去都屬你(周桂珍的方珍壺)”馬運根說道。
“當然,收藏者如果對紫砂有很深刻的了解,那么在能力允許情況下可以買一些老壺;如果自己本身就一知半解,則最好買些新工藝的名家作品。這樣買真、買對,才不會被市場的誤區(qū)所傷。收藏者應做到‘厚古不‘薄今?!瘪R運根補充道。
極致追求
總之,在馬運根看來,拋開“厚古”、“薄今”這些,玩壺終究講的還是一個“度”,不得玩物喪志。這一點,馬運根把握的極好,每到春拍和秋拍的時節(jié),馬運根都會抽時間去欣賞設有紫砂專場的拍賣會預展,但幾乎是只看不買,純?yōu)榱私庑星?,沒有被那瘋狂的舉牌所迷惑。但隨著藏品越來越多,勤于思考,有著清晰收藏脈絡的馬運根也開始進行藏品的調整。2002年,馬運根個人紫砂壺收藏展在莆田舉行,此次展覽不僅提升了當?shù)刈仙皦匚幕氖詹胤諊€成功將其部分低端藏品交流了出去。
“我收藏還是會遵循自己的審美取向,不太受別人影響。這幾年市場比較好,換些手,賣些不需要永久收藏的東西,不是單純?yōu)榱四苜嵍嗌馘X,而是為了買些終極收藏品。因為,我不是一個炒家,對大多數(shù)作品,我是一個終極藏家。”
關于未來,馬運根想和藏友們一同舉辦紫砂壺藏品巡展,至于會不會對外宣傳、開放,他滿是笑意地說:“我是一個自娛自樂的人”。這或可當作是他對自己半生最精辟的總結,也是他對收藏的極致追求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