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芬
摘要:紫砂壺經(jīng)歷了漫漫歷史,造型藝術演變可謂是豐富琳瑯,其內(nèi)涵藝術更是博大精深,包含、吸收了各種文化,例如:書畫、人文、生活、歷史、宗教、哲學等等。紫砂礦由于是天然形成,不可再造,是陶都特有的藝術品,紫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更是推動了江南陶都的經(jīng)濟進程,形成了一種特有、無可取代的手工文化。
關鍵詞:紫砂;制壺;文化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028-01
對于文化人來說,紫砂是極具藝術魅力的一門藝術。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志士參與到紫砂藝術的傳承與發(fā)揚的活動中來,并為此做出了很多貢獻。紫砂作為藝術,同時也是文人的理想與情懷的寄托與載體,具有極大的人文關懷的精神價值。本文正是從這個立足點出發(fā),探究紫砂藝術中所具備的獨特的人文特質,以求紫砂文化與時俱進,更好發(fā)展。
紫砂壺的造型有簡樸,有繁復,制作手法也不盡相同,同種壺型在不同制壺藝人手中表現(xiàn)出的韻味也是各有特色。紫砂壺的制作工藝手法對手藝人要求甚高,需擁有扎實的基礎手法,良好的審美觀,美術繪畫基礎等等。紫砂壺著稱于世最大優(yōu)勢便是紫砂泥料,深藏在黃龍山巖層下數(shù)百米,是制作紫砂壺最重要的原料。由原礦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壺色澤樸雅,溫潤美好。宜興紫砂泥具有雙層透氣孔結構,其一是化學元素團聚壺體內(nèi)部形成的氣孔,其二是團聚體周圍形成的氣孔群,是一種在高溫燒制完成后擁有2%吸水率和2%氣孔率的特殊泥料。這些氣孔的排列組合猶如一張張密集整齊的網(wǎng),這也是紫砂壺具有非常好的透氣性,能保持茶的色、香、味,用紫砂茶具泡過茶后茶香不渙散的原因。在茶湯泡養(yǎng)滋潤、撫摸擦拭一段時間后,便可看到紫砂泥料發(fā)生的變化,顏色愈發(fā)沉穩(wěn),隱下表面略澀之感,就像羊脂玉般溫潤細膩,光彩熠熠,讓人愛不釋手,至珍至寶,古人道:宜興茗壺“無銅錫之敗味,無金銀之奢靡,而善蘊茗香”。而這種珍貴特殊的紫砂泥料在陶都地區(qū)以外是難以尋到的。在專業(yè)人員的對比試驗下,紫砂壺、瓷壺、玻璃壺用作沏茶器皿,紫砂壺泡出的茶色香味均優(yōu)于瓷壺與玻璃壺。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從未斷流的一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和孕育了中華大地眾生靈的黃河一樣,見證了每一個時代的交替,每一段文化文明的融合與傳承,更見證了所有中國人對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精益求精,極具包容。在所有的實體技藝中,尤以紫砂文化更能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包容性。紫砂茶壺從古至今一直受到各界文人墨客的青睞歡喜,從紫砂壺上的刻繪裝飾等便能看出其韻味悠然現(xiàn)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己將烹茶煮茶視為修身養(yǎng)性的一門功課,茶道也是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歡迎。
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時代不斷更新前進,人們對日常生活用具器皿要求精益求精,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實用,又要外觀設計美觀精致。如何挑選一把好壺,適合自己的壺,已是一門學術,從專業(yè)角度來說,選壺時最重要的便是實用性,其次是制作工藝,再者是其藝術表現(xiàn)度三個方面考量。好的壺實用功能說的便是紫砂壺容量適中,不會過大不會過小,壺嘴出水順暢利落,不會斷斷續(xù)續(xù)。漏水等,壺把制握舒適、便于端拿,茗茶沏泡時能夠得心應手。一把優(yōu)質的紫砂壺除了壺嘴、壺把、壺鈕、壺蓋、壺肩、壺腹要與整個壺體比例協(xié)調,還要注意方方面面,細節(jié)部位的把控,壺體上點與點,線與線、面與面之間的過渡、轉折做到自然,流暢。
評判一把壺的好與壞從四點可看出:
一是“泥”:紫砂壺在世享有盛譽的根本原因,就是制作時所用的原材料具有的特性,一句“玩賞揩摩在人手”就能說明紫砂質表感覺的重要性。紫砂觸摸時的手感與其他陶土泥質不同,紫砂制成的在觸摸時細而不膩,光滑溫潤,非紫砂制成就如膜玻璃質器物 粘手。紫砂壺是組成整個茶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它所表達的意境與茶道中“淡泊平和、脫俗超世”不謀而合,古樸造型器具更是符合這種氣氛。
二是“型”:紫砂壺的造型,是存世各種器具用品中造型最為多樣,不同造型表達出的韻味各有不同,清秀,古樸,可愛,君子,有趣皆有對應壺型,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
三是“工”:紫砂壺的“工便是工藝制作,在工藝制作中更是融合了制壺藝人的情感與思想,在制作時加入了國畫中的大氣細膩,京劇唱段的嚴謹。將點點線線面面融匯貫通,猶如繪畫中虛虛實實,實實淺淺。
四是“功”:“功”是指壺的功能使用美。紫砂壺相較于其他的藝術品有著很好的實用性,如果沒有“功”那將是失敗的一件作品。紫砂作品的美如同各種寶藏,只有不斷發(fā)掘才能欣賞其美。各種不同的美規(guī)劃統(tǒng)一,動靜結合,韻味表現(xiàn),比例尺寸,合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
在一代一代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下,紫砂壺做到了實用與美觀兼具,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每個手藝人存在的意義,是一個國家越來越好的動力。我們的創(chuàng)新不是追求天馬行空不切實際,而是在創(chuàng)新時不忘實用性,實用才是創(chuàng)新之根本,我們這一代所肩負的責任不僅是傳承,還有創(chuàng)時代特色新產(chǎn)品。創(chuàng)新一定要具有合理科學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征,創(chuàng)新的本質是探索新的未知,挑戰(zhàn)未知的自己,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更新世界面貌的改造活動,其是不可言喻的艱巨與復雜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于川,紫砂壺把玩與鑒賞[M].北京:北京美術出版社,2007.
[2]范俊龍.紫砂物語[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