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由于農村初中辦學條件較差,服務區(qū)優(yōu)生外流,很多班級學生的結構比例失衡,課堂教學質量較低。這對于我們這些從事農村初中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何教育轉化這些后進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以解決而又必須解決的難題。因為,它事關農村普九成果的鞏固,事關農村未來人口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農村初中教育的生存和發(fā)展。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工作,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調查研究,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要想解決好后進生問題,大面積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宜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分析成因,以利對癥下藥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須先知人”。后進生的成因非常復雜,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學生個人的因素,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各不相同,要想成效顯著,既要了解共性,更要摸清個性。就后進生形成的共性原因來說,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長期在外打工,父母教育的缺失
我這幾年任教的班級,據統(tǒng)計約90%以上的同學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其中60%以上是父母均在外,而負責監(jiān)護他們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不僅年齡大,而且文化層次低,又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的溺愛往往讓他們只知對孩子的生活極力照顧而忽視了對孩子學習上的嚴格要求。
2.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農村孩子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不好的。除影視媒體所宣傳的暴力、色情等因素,平時學校周圍無人監(jiān)控的網吧、游戲廳,家庭成員以及村民整天無所事事的打牌賭博,因大學生近年就業(yè)壓力增大而產生的新的讀書無用論等等,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初中生處于生長發(fā)育的迅猛時期,體力增長,精力旺盛,自我意識強烈,但心理水平卻并未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做事僅憑興趣,心理極易波動,得不到恰當的引導是后進生形成的重要心理原因。
后進生形成的個性因素就更為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除智力因素外,還有諸如家庭的變故、伙伴的影響、父母教育不當,甚至以前老師的落后的教學方法等。
二、 課堂善教,妙手回春
雖然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很復雜,但是這些學生本身并不笨,只要課堂教學科學合理,教育得當,就一定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以教師人格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是課堂的先導,學生能否對教師產生興趣,是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前提。語文教師更應該利用語文課堂自身的優(yōu)勢,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體來說,語文教師可以依靠課堂的精彩演講、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妙語連珠的課堂點評、豐富多樣的講課技巧增強人格魅力,也應該依靠對學生的公平公正、無私的愛心奉獻、與學生的親密交流去增強人格魅力。
2.輕松施教,激發(fā)興趣
教材不同,教法也應不同,一成不變的教法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在一堂課內,教師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無意留意。如有時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難,有時讓學生用多種形式來讀各類課文,有時用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有時教師還要用幽默的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幽默教學風格,會給緊張的課堂帶來生氣和寬松的氛圍。教師巧用幽默的語言,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同時,教師不應對后進生啟而不發(fā)和上課留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采取指責、罰站等錯誤的做法,而應采用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提出一些新奇的問題刺激學生,從而激起后進生學習語文的愛好。
三、 課外跟蹤,密切聯(lián)系
由于后進生成因的復雜,僅僅靠課堂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密切關注他們的課外活動。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語文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密切聯(lián)系學生,引導學生過健康積極地生活。我在教學之余進行了這樣的一些嘗試。
1.課前5分鐘思想交流活動
每天上課前,利用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課堂交流,把自己前一天的活動、學習、思想情況、關注的問題等都拿出來和大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既密切了學生的聯(lián)系,又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也促進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2.建立班級QQ群,搭建師生交流平臺
利用現(xiàn)在的網絡優(yōu)勢和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喜歡上網聊天的現(xiàn)實,在班級中建立QQ群,老師積極參與,讓同學們利用這個交流平臺,每天及時交流自己的思想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同時,教師也在第一時間把握住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進行積極地引導。
家長在后進生教育改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利用給家長的一封信,手機短信、節(jié)日賀卡等形式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讓他們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要求他們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支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達到家校同步,共同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長縣黑家堡中學 7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