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香 金美玲 孫先秀
【摘要】 目的 探討淺談靜脈留置針在術中應用效果及其護理經驗。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術患者1702例,均選擇淺談靜脈留置針,對其進行精心護理。結果 靜脈穿刺部位:四肢淺靜脈,頸外靜脈,首選上肢淺靜脈。一次穿刺成功1617例,失敗67例,液體滲出18例,成功率95%。結論 脈留置針在手術室應用的實踐證明,其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既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又大大提高了手術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不僅要熟練掌握操作規(guī)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減少或避免血管硬化、局部紅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真正起到留置針的留置作用。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手術;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8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177-02
靜脈留置針優(yōu)越性在于材料柔軟,對血管刺激小,能長時間留置于血管內,便于肢體活動,不易脫出[1-3],作為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而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4-6]。為探討淺談靜脈留置針在術中應用效果及其護理經驗,本文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術患者1702例,均選擇淺談靜脈留置針,對其進行精心護理,現(xiàn)將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術患者1702例,其中,男性623例,女性1079例,年齡6-82歲。靜脈穿刺部位:四肢淺靜脈,頸外靜脈,首選上肢淺靜脈。結果:一次穿刺成功1617例,失敗67例,液體滲出18例,成功率95%。
2 操作方法
2.1 靜脈留置針和靜脈的選擇 一般來說下肢、腹部、腰背部手術盡量選擇上肢進行靜脈穿刺,上肢開通靜脈通路可以短時間內使藥物到達心臟,快速發(fā)揮作用,有利于術中用藥和搶救;對于上肢、頭頸部及胸部手術,為了不妨礙術中操作,應在下肢進行靜脈穿刺。當患者取側臥位、俯臥位等特殊體位時,應盡量避免受壓肢體側靜脈穿刺;也不應在扎止血帶、測血壓的袖帶側以及受傷肢體進行靜脈穿刺,以免影響輸液速度和給藥效果。
2.2 穿刺方法選好血管后,扎止血帶,使血管充盈,確定穿刺點。檢查留置針日期及完整性,用0.5%碘伏消毒液環(huán)形消毒皮膚8cm×8cm兩次待干,除去針尖保護套,旋轉松動留置針外套管,右手食指、拇指持針翼和針柄,針頭斜面向上,左手繃緊穿刺點遠端皮膚,固定穿刺血管,與皮膚呈15°-30°角旁刺或直刺血管,見有血液回流時降低穿刺角度,將留置針繼續(xù)沿血管前行1-2mm,左手退出針芯少許,右手將套管送入血管后松開止血帶,拔出針芯,打開輸液器的調節(jié)器調節(jié)滴速,用無菌透明貼固定留置針。
3 注意事項
3.1 操作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向患者簡單敘述操作過程,告知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其樂于接受。檢查留置針包裝有無破損或過期。結合患者情況選擇型號適宜的留置針。
3.2 操作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
3.3 操作后注意觀察,做好護理工作。每次穿刺后,標注穿刺時間并簽名。手術完畢,應與病房護士進行認真的交接班。
4 護理體會
4.1 嚴密觀察防止管道扭曲、受壓、留置針脫出,及時更換液體以防液體滴空致空氣進入血管。特別是小兒、躁動、全麻蘇醒不合作的患者,要做好巡視,必要時使用約束工具,注意保護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在液體滲出18例中,16例是由于患者躁動不合作引發(fā)的,2例是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引起外滲,因此加強巡視尤為重要。當發(fā)現(xiàn)貼膜開膠、導管移位時,應更換敷料,及時調整導管位置,并再次局部消毒,重新固定留置針[7-8]。
4.2 注意調節(jié)液體滴速留置針具有管壁薄、管腔大的特點,因而滴速較快。術中要加強巡視,根據(jù)患者年齡、病情、手術需要調節(jié)滴速,防止液體輸入過多。尤其是小兒、老年人、心肺功能差者,做好術前會診,防止增加心臟負擔或肺水腫。
4.3 推注麻藥時避免用力過猛,以免血管內局部壓力驟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體外滲。若液體滴入不暢,切勿用力擠壓輸液管,否則可將小凝血塊強行擠入血循環(huán)中而發(fā)生栓塞。為了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輸注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沖管。對于煩躁患者應適當制動,避免活動幅度過大[9]。
4.4 留置針在拔出后,壓迫穿刺點的時間要長些,可用無菌棉球或創(chuàng)可貼覆蓋。
靜脈留置針在手術室應用的實踐證明,其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既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又大大提高了手術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不僅要熟練掌握操作規(guī)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減少或避免血管硬化、局部紅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真正起到留置針的留置作用[3]。
參考文獻
[1] 潘百強,陸文靜.靜脈留置針在術中輸液的應用體會[J].華夏醫(yī)學,2008,13(5):692.
[2] 李曉燕,劉洋.套管針常規(guī)留置時間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0-301.
[3] 神兆敏.淺談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和護理[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2):52-53.
[4] Crandall D,Slaughter D,Hankins P J,et al.Acute versus chron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with kyphoplasty:early results[J].Spine,2004,4(4):418-424.
[5] 曹憶妹,陳阿嬌,王九花,等.淺靜脈留置套管針輸液封管技術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2):714-715.
[6] 陳吉莉,朱麗琴.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剌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07,22(1):40.
[7] 黃麗云,林妙嫻,幸連春,等.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藥物與時間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6):287-288.
[8] 艾芳.不同年齡小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與留置時間的護理[J].醫(yī)學信息,2008,21(8):1374-1375.
[9] 舒湘蘭,海新霞.小兒靜脈留置針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B):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