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
閱讀在英語測試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然而,高中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常常耗時很多,收效甚少。有以下幾點原因:1.學生“bottom up”的閱讀習慣,過于關注語言的結構和形式。2.語篇意識較差,對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結構和語用上的差異缺乏敏感。3.缺乏必要的閱讀技能和策略,不知道如何找主題句及相關細節(jié)信息,看不出文章的功能,無法通過文脈線索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推測。4.閱讀時常常忽略文章的題材和體裁,抓不住謀篇布局和句與句、段與段間的邏輯線索。
閱讀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閱讀理解,二是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匯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閱讀的過程,就是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為了給學生更好的指導、建議,筆者對NMET2012的閱讀理解做了簡要的分析,見下表:
通過以上表格可以看到高考閱讀文章體裁及考查題型。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制定閱讀教學方法。
一、以課文為中心,適當增加課外閱讀
課文是教材的中心,是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的依據(jù),是課堂實踐最佳的語言材料,是學生學好外語的關鍵。教科書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集散地,是語言現(xiàn)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guī)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范本。把課文用于閱讀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解、識記、選擇、猜詞、分析、歸納、推論、評價、鑒賞等能力。同時,適當增加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開闊視野,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和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
二、教會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
1.計時閱讀
高考中每篇閱讀理解平均需要七八分鐘左右。因此平時計時閱讀訓練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
2.略讀
通過整體粗讀,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在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讓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
3.跳讀
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4.細讀
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與段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lián)系。弄清文章結構,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5.推讀
推測隱藏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單詞及表達法。引導學生根據(jù)上下文進行猜測,既提高閱讀速度又可形成一種能力。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困難。
6.概讀
從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
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開始學習閱讀的學生,擔心不能完全理解材料,并為缺乏技巧與經驗而焦慮。因此,閱讀時常有一個個單詞閱讀、出聲讀、查詞典、頻頻回視等不良閱讀習慣。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形成規(guī)范的閱讀習慣。
四、制定目標和綜合評價模式
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基礎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包括完成計劃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可以是一周的,也可以是一月的。無論是哪種目標,都要要求學生必須實現(xiàn)。讀的內容可以是幾章、幾頁,或按時間規(guī)定,如每天半小時、每周三小時等。
為了保證閱讀目標的實現(xiàn),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模式??梢砸髮W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袋。資料有:閱讀計劃表、讀書記錄卡、我的得意作品、為你點撥等,學生還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個性化材料。[
(作者單位:河北張家口市宣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