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夏
一、引導學生多觀察
只有觀察才能認識事物。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的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才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寫一種水果作文時,我?guī)硪换@水果,有蘋果、石榴、橘子、草莓、葡萄等,學生見了馬上興趣來了,“老師這種水果我吃過?!薄澳欠N水果我吃過……”爭先恐后地搶著說,說明學生對水果已有了解,但怎樣去寫呢?先讓學生仿照“石榴”一文,對各種水果的色彩、外形等進一步認識,在他們討論后,再讓他們品嘗,加深印象。這就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寫一種水果的外形、顏色、味道、吃法等,就這樣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這樣寫作文就有話可寫了,鼓勵他們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習作階段性目標。
二、鼓勵學生多實踐
實踐出真知。三年級學生是貪玩的年齡階段,大多數(shù)缺乏自覺性,必須不斷地鼓勵和督促,讓他們多實踐,了解事情發(fā)展的經(jīng)過,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每周布置兩次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多讓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讓他們怎么做就怎么寫。如,寫家務勞動,我在教之前啟發(fā)學生,我們是中年級學生了,不能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了,要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老師想了解你們在家做哪些家務勞動,怎樣做的?下一周作文課讓大家匯報。布置后同學們都回家去做了,到了作文課上,學生們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勞動的經(jīng)過匯報給我聽聽,為了他們都有說的機會,先分組說,再各組選代表匯報,等他們說完以后,我引導他們怎樣把經(jīng)過寫在紙上給我看,就這樣堅持實踐,幫助他們獲得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
三、啟發(fā)學生多想象
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源泉。我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多觀察,鼓勵他們多實踐外,還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如,用玩具編寫童話,讓學生自帶玩具,擺在桌上,學生分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系,這是他們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也可以鼓勵他們編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學生們看到動物玩具不同的擺姿就有不同的主題,想到動物世界中的畫面,有的說動物們在開聯(lián)歡會呢,有的說動物們在開運動會呢,還有的說動物們在研究怎樣尋找綠色食品,保護動物自己……他們想象得合情合理,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四、幫助學生多模仿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不少是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現(xiàn)在文學作品也有很多可讓學生大量閱讀并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指導學生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如,學習第五冊中“北大荒的秋天”,讓我們了解作者怎樣描繪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美麗、富饒的地方。文中有好多優(yōu)美的句子,“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因為小河是“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碧如洗的天空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里,就顯得更藍了。這種好句子給人以親切的感受。
當然寫景的課文還有不少,如,第六冊“廬山的云霧”,作者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這就寫出了作者游玩時的真切感受。我在教這個單元后的“習作3”時,讓學生仿一些寫景文章的寫法。春天,小作者跟老師到郊外游玩,回來后按游玩的順序?qū)懥怂姷降木拔铩扄溍?,注意了微風吹來時的情景;寫小河,注意了岸邊的花草和水中的小鴨子?!靶∽髡吒覀兿喾碌哪挲g,寫出這么美好的文章,我們也曾經(jīng)跟家長一起到好多地方春游過,人人都會有感受,把你游玩時,見到的印象較深的景物選擇兩三處寫下來。老師想讓大家舉行一次贊美春天的習作朗讀會。”教室里立刻沸騰起來。就這樣,大家都很興奮地寫出春天五彩繽紛的美景。同時我們不能將學生學習范文的范圍局限于教材所選用的文本內(nèi),還應該擴大到所有有益于學生的語言、情感、體驗,多讀課外范文,拓寬學生的作文思路,這樣寫起作文來就有話可說了。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亭湖區(qū)東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