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如同平靜的湖面,自從信息技術步入思想品德課堂,令人耳目一新。多媒體將文字、圖像、模型、實驗展現(xiàn)在屏幕上,模擬微觀世界,化抽象為直觀,增強了知識容量和視覺效果,鍛練了學生觀察、判斷的能力。本文闡述教師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信息技術;思想品德;融合
一、巧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有時,花大量的時間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卻不能盡興盡意。我突發(fā)奇想,換個角度,把身邊許多事例,許多情景,拍成照片,編成故事,創(chuàng)設成新穎的情景,在恰當時機利用多媒體推出,會以完全不同的效果震撼課堂,讓學生油然而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例如,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時,我利用計算機剪輯了三峽工程、神州六號及青藏鐵路等的有關影像片段,引起學生的共鳴。又利用CAI課件掃描了教材中第37頁的插圖,播放《走進新時代》歌曲,雖用時不到5分鐘,卻深化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因勢利導,突破要點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要將二者融為一體。因此,教師不能把信息技術強加在教學中,處處濫用,無的放矢,而應找出教材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因勢利導,自然融合,以突破教學的重點、疑點。
三、適時展示,事半功倍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苯虒W媒體的展示要在學生“憤”“悱”時,要符合學生的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流向。從學生的心理流向看,教學媒體的最佳展示時機是學生的興趣淡化、思維抑制時。從教學內(nèi)容與媒體的切入關系看,只有二者達到最佳銜接時,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豐富了教學的形式,使教學的內(nèi)容更顯真實,更具感人效果。
四、寓教于樂,滲透德育
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色兼?zhèn)涞葍?yōu)點,具有拓寬教學時空維度,提高審美能力和道德水平,寓教于樂,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功能。例如,在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時,用我從電視和錄象中剪輯的“98抗洪搶險”、“祖國衛(wèi)士王偉”的畫面導入,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事業(yè)需要我們?nèi)ソㄔO,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逐步實現(xiàn),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五、大膽實踐,注重創(chuàng)新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無數(shù)事實向我們闡釋著一個道理: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所以,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思想品德教學,要求我們做到:
1、勤學巧用,智慧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課件的容量,要對搜集的眾多材料進行篩選和取舍;版面設計和顏色的選取要突出主體授課內(nèi)容,避免圖案的色彩和動態(tài)的視覺影響學生對具體內(nèi)容的掌握;對主體授課內(nèi)容的字體設置要突出重點;演示上要注意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鏈接等,要注意速度快慢,使用其他媒體的先后順序。這樣才能將科學性、輔助性融為一體。
2、主次明確,錦上添花
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非主導,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選取得當,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過大,否則將淡化重點難點,形成了為趕時髦,擺花架子,或越俎代庖、或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的不良后果。更不能只注重外表,忽視實質(zhì),為熱鬧、為表現(xiàn)自己教學手段先進而使用它,更不能以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對教材的分析、講解,要擺正關系,在恰當?shù)臅r候運用多媒體,做到水到渠成,錦上添花,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聲畫兼?zhèn)?,效益共?/p>
多媒體通過聲音、圖形、動畫的有機結合,產(chǎn)生詩一般的情調(diào),畫一般的意境,引發(fā)學生不盡的遐思,尤其是多媒體能夠?qū)F(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實體通過創(chuàng)意,展現(xiàn)在熒屏之上,更能給學生無邊的想象,給學生一種超越時空的身臨其境的體驗。面對繽紛的世界,面對海量的知識,面對復雜的場景,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通過網(wǎng)絡搜索無疑是最快捷的做法。教師在課堂運用信息技術必須做到效益共生。
4、成竹在胸,靈活運用
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能夠從視覺,聽覺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的欲望,新教材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將學生所遇到的要解決的問題以多樣化的形式出現(xiàn)在教材上,集文字,圖片,名言警句,思考題目為一體,通過對學生循循善誘的引導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多媒體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qū)⑦@一特征淋漓盡致地,恰倒好處地展現(xiàn)出來,既形象,又生動。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用圖片,還是文字,還是音樂,教師心中一定要有一盤棋,仔細斟酌考慮。
總之,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勢在必行,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必然會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水到渠成。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九年級《思想品德》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全一冊。
[2]八年級《思想品德》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上冊。
[3]李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2011,(12).
[4]王麗,多媒體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網(wǎng)絡與信息,2007,(11).
作者簡介:馬文梅(1969—),女,甘肅省環(huán)縣第五中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打造適合學生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