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訪
一、背景摘要
高中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高中課改的新理念,還要改變高中教師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要求教師學會挖掘開發(fā)課程資源、重新構建教學模式、優(yōu)化組合教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師生關系的重建及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二、現(xiàn)狀分析
新課改需要教師具有開發(fā)本土化、鄉(xiāng)土化、校本化課程的能力;對課程進行評價的能力;對各種教材進行評鑒,對課程實施的狀況進行分析的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的能力。但這往往被部分老師尤其被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高中地理老師忽視甚至忽略。
三、構思心得
如何增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呢?筆者幾經(jīng)探討與嘗試,最終審選其一,努力打造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心得與大家共享。
1.材料展示
材料一:我國某市區(qū)、郊區(qū)、近郊、農(nóng)村夏季午后氣溫變化。(學生自主回答并繪制四條氣溫變化曲線。)
材料二:夏季里市區(qū)的氣溫要比郊區(qū)高。為什么在享受現(xiàn)代化城市的舒適與便利的同時,市區(qū)人要忍受比郊區(qū)更炎熱的酷暑呢?
(場景設計)(說明:開放性課題設計與研究的材料選取要盡可能來源于生活,選擇學生日常生活身邊的一些話題,既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又能有效地增強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
2.問題設計
(1)展示市區(qū)﹑郊區(qū)﹑近郊﹑農(nóng)村夏季午后氣溫變化的四條曲線?如不考慮其他因素,市區(qū)與郊區(qū)近地面的風向特點是什么?
(降下帷幕)(說明:開放性課題設計與研究的試題要盡可能淺顯化,便于學生及時準確找出教材對應的原理內容,要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展現(xiàn),埋下伏筆,回歸教材。 )(評析:三地夏季午后的氣溫變化,暗示城市是“熱島”;市區(qū)與郊區(qū)近地面的風向特點,暗示城市“熱島效應”。為下一題的設計做好了鋪墊。)
(2)請根據(jù)圖文材料所揭示的問題,寫出主題詞(限4-6字);如就這一主題進行課題研究,請補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①認識什么是……(主題詞);②討論(主題詞)給城市帶來的影響;③……④……
(主角登臺)(說明:主題詞的設計實質就是圖文材料對應的教材原理的展示。開放課題研究思路的設計,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調動參與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對教材原理進行程序化的分解,使課堂教學能夠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增強課堂實際的教學效果。)(評析:課題原理展現(xiàn)以后,其研究的基本思路通常為:主題詞是什么?其影響是什么?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其防治的措施有哪些?還可以進行一些綜合性、可行性的評價,等等。)
(3)2005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某城市圍繞2005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展開討論,請市民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區(qū)封山育林改善市區(qū)綠化面積少大氣質量差的問題。這種做法,你認為可行嗎?如認為可行,請說明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條件;如認為不行,請說明理由。
(演出開始)(說明:實際運用課題原理,結合地理事實熱點話題,讓學生廣泛參與討論、分析,從教材理論角度出發(fā)進行開放思考,并對措施進行可行性評價,以加深對原理深層理解。)(答案:如認為可行,應首先研究城市風的下沉距離,造林應在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之內。如認為不行,理由合理即可。)(評析:開放性課題展出以后,如何調動學生廣泛參與,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激烈的研討之中,是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主要問題?筆者經(jīng)常采用劃分興趣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舉行課堂辯論賽的形式,分正反雙方進行辯論,等等。)
(4)該市規(guī)定,本市綠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喬木灌木樹種為主。與林木綠化相比,城市綠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漸入佳境)(說明:在針對相關的地理熱點話題進行常規(guī)的分析探討之后,再次結合身邊的現(xiàn)實,研究探討對現(xiàn)實中一些舉措進行綜合試探性評價,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答案:城市綠化中修建大型草坪環(huán)境效益不如林木;易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等。)(評析:借助現(xiàn)實案例比較分析,城市綠化中修建大型草坪與喬木灌木樹種綠化相比的不足。表層上考核不同種類的綠色植被對環(huán)境的調節(jié)作用效果差異,深層次上引導鍛煉學生參與社會問題的敏銳觸覺,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保護環(huán)境的愛國主義情感。)
(5)近年來,許多大城市紛紛實施“大樹進城”計劃,將鄉(xiāng)村山區(qū)的大樹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樹移栽進城,大樹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綠化的時髦做法。大樹移植進城,對改善城市環(huán)境固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異議。你認為此舉有何弊端?
(步入高潮)(說明:緊扣(4)問步步緊逼,大膽開放,再次引入現(xiàn)實問題做深層次的研究與探討,全面分析舉措,綜合評價其利弊,絲絲緊扣,毫無漏洞可言。)(答案:技術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綠色資源的浪費;容易對原生長地生態(tài)造成破壞;造成外來物種的入侵等環(huán)境問題。)
通過上述一節(jié)開放式地理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嘗試,筆者深有感悟,某個教學原理難點的突破、某個疑難問題的剖析、一幅地圖的運用、一個案例的分析、一道習題的設計都可以作為課堂開放式教學設計的內容,而且通過開放性教學的實踐探索,我驚喜地看到在開放性教學中,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時空;學習個性得到體現(xiàn)和張揚,學生感到不壓抑;有思維呼吸的機會和優(yōu)異空間,能夠顧及學生的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切準學生的學習心理,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學生主體的學習,讓學生感到課堂的溫馨,體現(xiàn)課堂交流的歡樂,收獲課堂學習的愉悅。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