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海
時近酷暑,我應長安先生之邀,去其府上欣賞他之藏畫。長安先生現(xiàn)任北京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書畫收藏委員會主任。他愛好收藏,尤其是字畫。經(jīng)過30多年的收藏,李長安手頭已經(jīng)藏有數(shù)十位書畫大家的作品。長安先生認為:收藏字畫就是“知識加緣分”。他非常愛惜自己的藏品。他希望以后自己收藏的上世紀70年代的傳統(tǒng)繪畫作品,能夠被有影響的藝術博物館所收藏,能夠為后人留下一段真實的歷史和珍貴的百年民族文化歷史遺產(chǎn)?!拔也幌胱屖诸^這些精品流落市場,否則他們將失去文史資料和科研價值?!?/p>
長安先生數(shù)十年如一日,節(jié)衣縮食,殫精竭慮地收藏這些名畫,絕不是為了發(fā)財或是保值、增值,他完全是為了傳承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為了宣揚這些老書畫家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他收藏書畫的起步很早,如果為了發(fā)財,他完全可以在當時收藏一些古代的名人字畫,因為那時可以僅用幾十元、幾百元錢就可以收藏到許多明清大家的作品,甚至還有宋元的高仿,但是,長安先生卻用他那有限的工資買了許多沒有名款的字畫。這其中的緣由是什么呢?
上世紀70年代,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民族繪畫的創(chuàng)作陷于停頓狀態(tài),后來為了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經(jīng)周恩來總理的提議,恢復一些書畫家創(chuàng)作,將他們的作品作為外貿(mào)出口產(chǎn)品提供給國際友人,以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并給國家創(chuàng)匯。在這個指示下,經(jīng)外貿(mào)部門審批挑選,北京一批造詣頗深的畫家如王雪濤、田世光、周懷民、周元亮、徐北仃、顏寶華、齊大壽、徐鏡汀等先生,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的一大批繼承我國宋元以來至明清四王等優(yōu)秀繪畫流派風格的山水花鳥作品,填補了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在特殊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空白斷檔,這些作品產(chǎn)生于上世紀70年代,因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繪畫藝術價值。長安先生介紹說,由于年代久遠,且大部分畫作已經(jīng)流向世界各地,他們所畫的這批歷史珍品保存在國內(nèi)的數(shù)量十分稀少,而且老畫家們大多已經(jīng)駕鶴西行,失去了再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所以現(xiàn)有的作品彌足珍貴。這些作品雖然無款無章,但因為是大家手筆,精心繪制,所以各家的繪畫風格、筆墨功力躍然紙上。這些作品如果不及時收集,任其流落,就可能會在我國繪畫史上留下一個不可彌補的缺憾,歷史責任感使他產(chǎn)生了_一個收集這些老書畫家的作品,并整理點評,留給后人一段真實歷史的動力源。但是,又有誰能夠理解長安先生的苦心呢?我說:“您真可以稱得上是孤帆單舟一苦旅,殫精竭慮的覓寶人!”
為了尋覓那些散落在市場上的隱名書畫,長安先生的足跡遍及北京四九城內(nèi)外的大小書畫市場,歷經(jīng)重重困難,尋真辨?zhèn)危瑢⒁环⒙湓诟魈幍纳鲜兰o70年隱名畫作收入囊中。并根據(jù)有關史料和實物對比分析出:1970年-1976年的作品是沒有落款和章印的;1976-1978年的作品有落款但沒有章印。1979年以后中國傳統(tǒng)繪畫創(chuàng)作才逐步恢復正常,這同當時的政治氣氛密切相關。長安先生認為,這些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和文物收藏價值,是因為參與創(chuàng)作的畫家均為上世紀70年代北京畫壇大碗級的畫家,如王雪濤、田世光、董壽平、何海霞等人,而且這個時間段正是他們70歲左右的年齡,是他們繪畫技藝爐火純青的時期,加之是作為政治任務參與創(chuàng)作,所以,筆墨點畫一絲不茍,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
長安先生到現(xiàn)在總共收集了140余幅作品。如今他一邊整理這些作品,一邊深入研究這些作品的風格流派和筆墨特點。長安先生正在考慮將這些稀世珍寶整理出書。他說:“我的書名可能暫定為《探秘中國70年代隱名畫作》,這對于補充中國,特別是北京的傳統(tǒng)繪畫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我想給那些參與繪畫的老書畫家們樹碑立傳,感謝他們在困難時期,為延續(xù)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血脈所作出的無私奉獻。”
其實,在長安先生收藏的這些字畫中,每件作品得來都不容易。他告訴我有一次頂風冒雪尋覓書畫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一位收藏家約好去看他的畫片,不巧那天正是隆冬臘月時節(ji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漫天迷茫。為了不失信于人,我下了車撐著傘、拄著拐杖,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人家樓下。藏家看到我如雪人般的來到其家,不由地驚呆了,趕忙將我迎進家門,并將畫作展示我看,看到畫的那一刻,我大喜過望,果然不虛此行。這是王雪濤的《黃鸝》花鳥圖,繪畫技術相當精湛,水平非常高。藏家被我的誠心所感動,他認為我是誠心誠意地求購,就把畫轉讓與我,并從此與我互通有無,結為朋友”。
對上世紀70年代的那些畫作,長安先生頗有研究,深知其價值。有一次在西琉璃廠,他看到了兩幅上世紀70年代某位名家的精品。店主開價500元一幅,他想買下。可是突然問他發(fā)現(xiàn)那幅畫的左下角有個歪歪扭扭的落款。店主告訴他:“這幅畫本來是沒有落款的,我擔心賣不出去,就自己在上面題了字?!彼浅M锵У卣f:“您這是畫蛇添足,歷史的真實就是如此,沒有必要濫作涂鴉?!币环卯嬀瓦@樣被不懂它的人給糟蹋了,這才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損失。
對于名頭,長安先生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見解。他說:“在今天的收藏市場中,‘買名已經(jīng)成為一個最慣常的操作原則。打開近幾年翰海、嘉德、保利等大拍賣公司的圖錄,你幾乎看不到當代不知名畫家的作品?!睂Υ?,長安先生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怪現(xiàn)象:重名不重藝,往往名家的作品價錢賣得高。問題是,這個“名”是不是真的值得購買呢?名人中往往有些人是“畫以人名”“畫以官名”,其實大名之下常常有名實不符的現(xiàn)象,這是需要收藏者警惕的。
今天的藝術市場,追名逐利帶來了泥沙俱下,一些藝術素養(yǎng)平平的人可以利用炒作變成名人。一些人則因為社會地位或者職位而受到吹捧。此類事情在今天的藝術市場上絕不是個別現(xiàn)象。即使是“人以畫名”的名人,難免也會畫一些應酬畫,甚至也會有技法失常的時候。與此相對應,很多新生代畫家的創(chuàng)作也許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卻乏人問津。“匿名拍賣”意在把所有作品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公平競爭,給新畫家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這一點也得到了長安先生的倡導,他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匿名拍賣”方式不失為一種嘗試。
長安先生慧眼識珠,他得知收藏家王鈞先生藏有一幅清代《乘風破浪圖》后,陪同王先生將此圖展出,并參加2005年的中央電視臺民間賽寶大會,會后該畫獲銅獎。為使廣大觀眾和讀者知悉此事,了解當時此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王鈞先生的支持下,長安先生親自撰文《同仇敵愾保衛(wèi)海疆》,在該文中談到:清道光己酉年即公元1849年,廣東虎門和瓊州海峽一帶,洋人勾結海匪危害地方,海疆不寧,時廣州太守史樸(字蘭畦,清道光進士)奉檄憤然率部出擊,蘭畦太守親臨前線,身先士卒,率領艦隊,追擊???,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殲滅的盜匪數(shù)干,生擒賊寇渠魁,余者望風投降,太守舟師大獲全勝。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這的確是一次來之不易的重大勝利,這極大地鼓舞了廣州沿海軍民。時在廣州居住的山西籍書畫家侯坤元(山西臨汾人,時寓居廣州,擅長王時敏細筆山水畫法,為時人稱道。)聞訊欣喜若狂,鋪紙研墨,提筆作畫,把太守舟師追擊洋匪的壯觀場面繪制成長1.2米的畫圖,名日《乘風破浪圖》,用以記此盛事。
長安先生與我談到:我發(fā)表《乘風破浪圖》的有關文章,意在表明中華民族有守疆衛(wèi)土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日本國的本質(zhì),我們的老祖宗——康熙爺早就看到他們的骨子里,他說:“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于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睂τ谝灰聨泥彴?,我們寬大為懷(不向日本提出二戰(zhàn)期間賠償)也好,不計前嫌(中國近代史也是日本侵華史)也罷,絲毫不能感動日本一二,他們所能做的就是以美為父,欺凌鄰邦。所以,我們必須丟掉幻想,關鍵時刻不惜以武力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
我被長安先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所感動,遂將該文發(fā)表在《西部時報》藝術與收藏專版上。
長安先生對知識有著一種鍥而不舍和追根溯源的精神,他收藏字畫不是藏之密室,束之高閣。而是經(jīng)常深入社區(qū),舉辦畫展,不斷深入研究,并隨時修正自己的研究成果。匿名書畫看起來很美,但是又有誰能解其中味呢?長安先生就是解味之人,憑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美學修養(yǎng),長安先生對每幅得來的畫作都潛心研究,他精心比對筆法、細心體會書畫氣韻,將那個時代各個書畫家的特點逐一掌握。功夫不負有心人,常年的研究使長安先生對這些書畫家的藝術特點了如指掌,雖然畫作沒有名款,但是,長安先生好像在于無聲處聽到了老藝術家們的心聲。反復研究的結果,他基本沒有指鹿為馬的現(xiàn)象。他為每幅匿名畫作都找到了各自主人。
為了驗證自己的研究與判斷,長安先生還千方百計聯(lián)系這些大師們的后人,請他們檢驗自己的收藏是否為大師們的真跡。果不其然,有的后人們在畫作面十分激動,說:“這是老先生生前的絕筆,太珍貴了!”有的人主動拿出大師生前常用的印章,為長安先生所藏畫作補上無名章的缺憾……這些都為長安先生帶來了巨大的鼓舞與慰藉,他覺得:自己30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長安先生對書畫研究的成果不斷發(fā)表于報章,他不求什么回報,只是認為:我此生注定與這些書畫大師們有緣,我宣揚他們,并不是宣揚個人,而是在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后來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我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提高了,藝術欣賞力提高了,必將推動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大復興、大發(fā)展。
我祝愿長安先生健康長壽!藝術青春永駐!
作者系《西部日報》藝術欄目主編資深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