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光
中國的書畫作品不論探用何種裝裱形式,首先必需在畫心背后托裱一層紙,這就叫托畫。托畫所用的紙叫命紙,顧名思義是攸關該書畫性命的一張紙(因其緊密地襯托于畫心背后,所以托紙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其所托書畫的壽命),既然與該畫的性命有關,那么在選擇托紙時就絕不可以掉以輕心。每一個書畫家因其風格和特點不同,其所選擇的紙張絹帛也各不相同。
首先是托紙的材質(zhì),并根據(jù)畫心紙的情況選配紙張的厚度,所選定的紙張應無破洞、死褶皺。
其次是托畫的漿煳必須自製,這對名貴的書畫尤為重要,并根據(jù)畫心的情況調(diào)配濃度相應的漿水,在托畫之前必需對漿水去礬,以確保書畫作品經(jīng)年之后不會發(fā)脆。
最后就是托畫是方法(手法),根據(jù)畫心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以確保書畫作品的墨、色不會暈化(跑墨、跑色),托紙與畫心緊密地裱在一起,如同抄成一般。并在以后的揭裱中可以不必揭去命紙,即使需要揭去命紙對畫也不會有任何傷害。
對于古舊字畫的修復,托就尤為重要。明人周嘉胄在《裝潢志》中云:“畫經(jīng)小托,業(yè)已功成。沉疴既脫,元氣復完。得資華、扁之靈,不但復還舊觀,而風華氣韻,益當翩翩道上矣?!?/p>
1.直托[又稱之為“濕托”]:將畫心正面向下平鋪在案桌上,并噴水使之濕潤(水霧宜細勻。以濕透不沾桌面為度),然后用排筆把漿水直接刷在畫心背面,勻漿后刷上托紙,排實。最后四周刷漿上壁。
這種托法,有益于色彩華滋,墨氣潤澤。封於繪畫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留下的黃色水漬線能有效的消除。對紙張、絹素完好、墨色不會暈化的畫心,可以采取直托。
2.飛托:飛托是在托紙上噴水并刷上漿水,再把畫心刷上去。然后翻過來排實。最后四周刷漿上壁。
對舊畫有補綴或新畫色墨容易脫化的畫心,以及礬心熟紙,要采取飛托。
3.復托[又稱之為“干托”、“干蓋”]:復托相對直托和飛托來說其難度要大的多,除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畫心都不能與桌面和排刷直接接觸外,還要求動作要快、準,最好是在畫心紙伸漲之前就上壁。在備托紙時還需另外準備兩張與托紙一樣大小的紙。先在托紙上刷好漿水,再用一張干紙襯在托紙下吸去一些水分,然后清理桌面,畫心正面向下平鋪在另一張干紙上,將吸去水分的托紙反扣在畫心上并迅速排實、刷漿上壁。
4.水托[又稱之為“清托”]:與直托相似,所不同的是,在畫心背面刷的不是漿水而是清水,待刷上托紙,排實后,還須翻面在托紙四周(漿糊不可侵及畫面)刷漿上壁,將畫心向里面反貼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