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拉拉 張佳穎
在近期看過的一些涉及亞文化的書中,有兩本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一本是弗雷德·特納(Fred Turner)的著作《數(shù)字烏托邦——從反主流文化到賽博文化》,一本是馬庫斯·烏爾森(Marcus Wohlsen)的著作《想當廚子的生物學家是個好黑客》。前者再現(xiàn)了那些與今時今日已被全世界所接納并共享的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的發(fā)端有著密不可分之聯(lián)系的一批icon,他們來自上個世紀;后者描述了一批正在引領許多城市逐步悄然興起的生物技術探索潮的geek,他們生活在當下。這兩本都是群像式的寫作,用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串起一個時代,勾勒出它在文化意義上的面貌。有趣的是,兩本書都不約而同扯到了音樂,確切來說是搖滾,更確切來說,是朋克。
從蛛絲馬跡中去追尋兩位作者對朋克的理解,乃至于溯源到他們筆下人物對朋克精神的貫徹,是一件頗為激動人心的事,但鑒于這樣做會導致書評發(fā)展至不可預測的方向,我覺得還是要收住自己的竊喜,且留待以后專門做個評述好了。誠然,今天要談論的內(nèi)容其實僅僅是關于《想當廚子的生物學家是個好黑客》的,它本身具有如下標簽:科普、生物、技術、DNA代碼開源……好,我不知道此刻你是不是已經(jīng)明白了,它是一本知識型閱讀物,一定將考驗讀者的腦力。
回來說說這位作者吧,烏爾森的身份是《連線》雜志的科技報道者,曾經(jīng)先后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后專注于技術類報道,也可以算得上一位業(yè)內(nèi)的“名記”了。于是不難想見,趁職業(yè)之便,這人可以輕松地接觸到如下角色:DIYbio組織的發(fā)起人之一麥肯齊·考威爾(Mackenzie Cowell)、自學成才的生物工程師兼《生物朋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梅瑞迪斯·帕特森(Meredith Patterson)、激進的技術樂觀主義者約瑟夫·杰克遜(Joseph Jackson)、自籌實驗室進行癌癥研究的約翰·施朗登(John Schloendom),等等?;蚨嗷蛏伲@些人都有著某種瘋狂氣質(zhì),他們是反對基因技術壟斷、呼吁PCR開源的開拓者,熱衷于DIY和各種有關創(chuàng)新,一個個每天都在家里擺弄儀器忙個不停。在普通人的想象中,他們的行為猶如正在制造新世紀的弗蘭肯斯特那么具有破壞性,但是幫幫忙,他們自己可不這么想,聽聽其中一位帕特森姑娘是怎么講的:“科學素養(yǎng)賦予其所有者成為積極奉獻者的權利,他們可以參與提高社會衛(wèi)生健康水平、提高食物水源和空氣質(zhì)量,更好地與自己的身體及周圍復雜的世界互動。”
在考威爾等人的眼里,我們的世界從來沒有如今日這般充滿層出不窮且關系到生命、生活質(zhì)量的危機,也從來沒有如今日這般需要透明、公開的DNA序列數(shù)據(jù),以便糾集全世界的技術力量和天才大腦來尋求解決之道。2009年,就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首次宣布檢測到豬流感三天后,他就在推特上發(fā)表了一條表達自己的不滿:“@CDCemergency(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準備)拒絕回答與H1N1病毒基因組序列特征有關的問題。”在他看來,該做法無疑是掐斷了讓更多計算機科學、遺傳學和工程學工作者加入進來做貢獻的可能,如果CDC認定只有一小撮學院派的政府雇員才能接觸那些核心數(shù)據(jù),那么必將拖延攻克病毒的時間,而使得更多民眾處于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脅之中。2013年春夏,當新一輪的禽流感恐慌又籠罩在地球上空之時,不知道是不是對2009年考威爾那條質(zhì)疑的說明補充。
IT界已經(jīng)為信息開源做出了顛覆性的表率,身為行業(yè)領軍的谷歌,2008年在發(fā)布瀏覽器的同時順便就公開了它的源代碼。所以,自詡為生物玩客的DIYer們也力圖在這個領域掀起一場黑客運動,他們的核心訴求是擊破大公司的霸權和官僚,讓技術服務于真正需要它的人們。別以為這些是空洞的口號,事實上,生物黑客們已經(jīng)用自制三聚氰胺檢測工具、方便廉價的傳染病疫苗、極具希望的個人癌癥方案和習自微生物的膽固醇清理技術……干凈利落地實踐了理想主義。
和《數(shù)字烏托邦》中寫到的那些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早期精英一樣,《想當廚子的生物學家是個好黑客》的主人公們也是烏托邦世界的踐行者,他們也曾迷戀搖滾朋克所描述的人類大同、不再有因階級政治經(jīng)濟造成不公平的世界,而現(xiàn)實中無法突破的障礙擊碎了烏托邦之夢時,他們就另辟蹊徑在一個技術理想國中繼續(xù)——這是真正打動我的地方,也是我盡管明白這些技術一旦流入民間其實也有諸種后患但依然鼎力支持的原因,因為歸根結(jié)底,我相信只有將善的力量發(fā)揮至最大才能突破人類自身的局限。
網(wǎng)絡上流傳甚廣的一則新聞,大概可作為DNA技術開源有益于人民的啟示:說有一對英國親兄弟,一紅發(fā)一棕發(fā),常常被人開玩笑肯定有一個不是爹媽親生的,于是這兩人決定自己檢測DNA。終于,花了250英鎊、在家中用材料組裝了一臺PCR儀,最后找出了那個導致發(fā)色不同的基因突變。兄弟倆遂喜滋滋地昭示天下,解開心頭大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