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
當前軍旅作品很多,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有清新兵味軍味的少之又少。由此,筆者就軍事題材創(chuàng)作談一點個人看法。
在體現(xiàn)與反映“軍”字上需要進一步升華
軍旅作品無論是從歷史傳承還是文體特性上看,都具有強大的對現(xiàn)實軍旅生活的認知和反映功能,以鮮活靈動而又不失厚重的方式,反映火熱的軍旅生活。像徐懷中的《西線軼事》、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小說,對軍旅生活的認知之深刻、把握之精準、思想之高潔,令人印象深刻,鼓舞教育了很多人。然而,現(xiàn)在有的軍旅作品,包括影視作品,夾雜著許多不合情、不合理的因素,缺乏對軍旅生活的深刻了解和感悟,有的甚至完全脫離部隊生活的實際。特別是有的網(wǎng)絡(luò)作品,出于個人私利,完全顛覆軍旅文學的本質(zhì)。從這些作品之中,看不到新軍事變革浪潮和信息化建設(shè)的圖景,看不到我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武器裝備、訓練方式和兵員成分的新變化,基于這些新變化所產(chǎn)生的新矛盾、新問題都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反映,甚至于新型高素質(zhì)軍人形象在當下的軍旅作品中都是缺席的。
在感悟和把握“大”字上需要進一步提高
“文革”時期的一些軍旅作品過分夸大軍人的形象,講究“高、大、全”,從一定程度影響了作品的質(zhì)量。而現(xiàn)在有的作品,卻一味沉溺于“底層敘事”,難以擺脫“自我意識”的陰影,塑造的人物、反映的生活和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意識,都過于低矮、狹小。特別是有的癡迷于對個人的小挫折、小苦難、小悲劇、小事故的書寫,與部隊軍事變革的火熱生活拉開了距離。軍旅作品在審美品格上,既有低沉悲壯的,也要有昂揚向上的;既要聚焦基層官兵的生存境遇,也要關(guān)注中級軍官甚至是高級將領(lǐng)們的生存圖景,需要有大視野、大氣象、大境界,需要作家跳出個人的小圈子,寫出軍旅生活的新氣象、整體觀和大境界。
在描寫和塑造“活”字上需要進一步加強
《亮劍》、《士兵突擊》等作品為什么深受大家喜歡,關(guān)鍵就是成功塑造了李云龍、許三多等人物,這些鮮活的人物,既具有代表性,更具有鮮活性。在和平時期描寫軍營生活,往往不像戰(zhàn)爭年代那樣的壯觀激烈,但同樣也可以表現(xiàn)火熱生活和高昂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這里最關(guān)鍵是在于人物的鮮活性,在于情節(jié)的曲折性,這就需要更加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角度,對軍旅現(xiàn)實生活的細致觀察和精準把握。當前的一些軍旅作品與時代脫節(jié),與軍隊的信息化建設(shè)進程脫節(jié),與官兵的真實狀態(tài)、價值判斷和思維方式脫節(jié),主要原因就是對和平年代庸常而碎片化的生活把握不好,對軍人的心靈世界和精神圖景建構(gòu)不當,對軍人的意義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和體現(xiàn)。歸根到底就是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缺乏耐心、細膩和有力的刻畫,顯得粗糙而平庸,有的作品只是滿足于自娛自樂,很難引起讀者共鳴。
(作者為空軍指揮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