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雅靜
“具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是在抽象藝術衰落與大眾文化興起的前提下出現(xiàn)并發(fā)展起來的,瑞士著名雕刻家、畫家阿爾貝托·賈克梅蒂(1901~1966),就是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視覺模式”和借“現(xiàn)象學”理論來觀察事物的方法,不僅造就他不與人同的作品表征,其藝術理念亦影響了當今世界畫壇的創(chuàng)作取向。
一
在賈克梅蒂看來,繪畫所反映的事物的真實,總是處于存在和虛無之間。賈克梅蒂的作品也總是介于存在和虛無之中,總是處在改變、完善、毀滅和重建的過程之中。那么,賈克梅蒂是在一個什么情景里,創(chuàng)造出這種既存在又虛無的境象呢?
1、先驗的觀看
賈克梅蒂認為:“繪畫藝術只是一種觀看的方式”,他的繪畫就是從現(xiàn)象學式的觀察開始的,他的藝術理念受現(xiàn)象學的影響深刻?!艾F(xiàn)象學”是一切返回事物本源進行思辨的哲學方法。所謂“現(xiàn)象學的觀察”,就是把某種既定的、先驗的、附加于物象本身意義上的東西存而不論,使直觀物象在人的內部意識中構成與顯現(xiàn)?!艾F(xiàn)象學式的觀察”其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繪畫觀察中,嚴格地遵循在直觀中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避開一切關于事物對象自身以外先入之見,既定的觀念、學院派的規(guī)程、現(xiàn)代藝術新觀念等,不讓它們來影響純粹的視覺觀察物象。通俗的說來就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概念,要直觀、純粹的觀察物象。
一個蘋果、一個杯子、一把椅子,如此簡單畫室之內隨處可見的東西,在賈克梅蒂獨特的視覺方式中有了一種新的形象。賈克梅蒂堅持回到事物本身的觀察,注重當下,每次捕捉的都是一個瞬間的存在。在創(chuàng)作時反復試圖接近真實,也促成了他作品的獨特性。
賈克梅蒂把繪畫藝術定義為視覺藝術,他認為繪畫所表現(xiàn)的首先不是感情,而是視覺的真實。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xiàn)代主義由盛轉衰,后現(xiàn)代藝術開始風靡,賈克梅蒂的藝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解決現(xiàn)代主義的危機,賈克梅蒂進行了新的藝術探索。經過反復的思考,他認為確定新視覺模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按嬖谙扔诒举|”,為了獲得一個認識觀念以外的世界,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的東西”,這種“真”是用“經歷和體驗”才能夠換得來的。他用繪畫的形式來追求“形而上學”的精神,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常說的賈克梅蒂的繪畫是主觀。
賈克梅蒂藝術的時空概念是以他獨特的視覺方式而存在的,但同時又是具有超越性的。他與喬治·莫蘭迪(1890-1964)、巴爾蒂斯,等藝術家有相似之處,是以對視覺真實的懷疑與追問開始并重新出發(fā)的。阿維格多·阿利卡說:“賈克梅蒂畢生都在關注距離的問題。是距離決定了從實際大小到畫面尺寸的轉變與從感知到描畫的過度?!辟Z克梅蒂的觀看方式已經使得他不能回歸到物象普通的大小與距離之中去。他說“當一個人走近我時,他變成了另一個人。當他太接近我時,比如說兩米內,我就不再真實地看他了?!薄熬嚯x”與“空間”成為了賈氏繪畫與雕塑的最大特色。
《手持隱而不見的空物》這件作品賈克梅蒂創(chuàng)作于1934年,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空間。第一個空間是畫面中主體人物雙手中的一個空間,作者稱之為“空物”,“空物”一詞在作品的標題《手持隱而不見的空物》中也有所標注,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強調這一空間的存在。這一作品是賈克梅蒂為紀念他的父親喬凡尼而創(chuàng)作的,所以這一作品的主體思想是對死亡的深思。主體人物手中的“空物”可以有多種理解,但卻是可以根據觀者的不同心境來理解成不同的情緒,并不能一概而論。
畫面中另外一個空間出現(xiàn)在主體人物的腳下,腳下的這個空洞象征著墓冢與主體人物手中的“空物”相互呼應,這個墓冢的空洞仿佛在告訴觀者手中“空物”的歸處。畫面中的“空間”到底在表現(xiàn)畫家什么樣的情感也只是我們的猜測,答案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面中的虛無空間所帶給我們的深思。
2、抹去再重來,痕跡疊痕跡
賈克梅蒂認為:“物體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他的繪畫實際上就是嘗試在靜止畫面上捕捉不斷變化、不斷逃離的東西。他畫了一遍又一遍,固執(zhí)地想要留住那不斷逃離的真實。
賈克梅蒂作品上“抹去再重來,痕跡疊痕跡”的方式,是他對物象理解過程的真實記錄,是物象自身的存在方式。“抹去”不僅僅是一種動作,更是一種意識。當我們面對描繪的物象時,要如同初來這世上一般,看得那么純粹?!澳ㄈピ僦貋?,痕跡疊痕跡”,不是賈氏故意追求的表面效果,而是自然流變下的一種痕跡相疊,自然而得。賈克梅蒂總是認為:“真實反復躲在一層層薄幕后面,扯去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真實永遠隔在一層薄幕后面。”而他堅信“每扯去一層”就會離真理更近一些。對于賈克梅蒂而言,藝術創(chuàng)作并不是要表現(xiàn)畫面的唯美,并不是要敘述故事,而是反映作者心中最真實的世界。
1950年賈克梅蒂創(chuàng)作的《安妮特與騎車》《藝術家的母親》等作品中,用密集的線條為畫中的人物交織出一個空間,畫面中的人物與組成空間的線條相互聯(lián)系,互相牽扯。畫家的視線在物象與畫面之間來回穿梭,為的也僅僅是記錄對當下每一刻的感受。
在讀賈克梅蒂作品時總有一種“未完成”之感。所謂“未完成”,并非是指畫家在技術上的未完成,結合賈氏的觀察方式、繪畫理念等,“未完成”是必須出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在時間與意識不斷流逝中,每個當下有著不同的本質與面貌,故作品中呈現(xiàn)出未完成之態(tài)。每一件作品仿佛只是畫家的暫時停歇,隨時可以繼續(xù),不斷接近畫者所認知的真實之態(tài)。
二
賈克梅蒂一生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真實”,他的偉大之處在于始終在向我們揭示著眼中的絕對真實,提醒著每一位畫家都要擁有一雙“純真的眼睛”。繪畫不再是一種傳統(tǒng)的描繪方法,而是藝術家用來反映自己所捕捉到的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一種新方式。
賈克梅蒂把現(xiàn)象學的觀察方法引入了繪畫領域,帶入到大家的視野,他的具象表現(xiàn)繪畫理念不僅對教學方面,更對整個美術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賈克梅蒂通過繪畫不斷地追求、探索、揭示物象存在的本質,作品中滲透著一種蒼涼、憂慮之感,他一直相信藝術的世界里存在著“真理”。賈克梅蒂式先驗的觀看方式,讓我們了解到了“回到事物本身”的觀看難度,他一生執(zhí)著于描繪眼前的事物,熟悉的親人、朋友,堅持想要把對眼前不斷流變的真實感受放到自己的作品之中。真實只存在于視覺之中,賈克梅蒂的藝術是一種追問存在根源的形而上學的藝術,開啟了作為觀看的視覺藝術的新形式。
賈克梅蒂是西方現(xiàn)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位藝術家,他用生命的實踐來向我們展示了具象表現(xiàn)繪畫的深度,也只有賈克梅蒂才能被稱之為具象表現(xiàn)繪畫的里程碑,不可復制,更無人可以超越。
參考文獻:
1 司徒立,當代具象表現(xiàn)繪畫及其基礎方法論[M],具象繪畫表現(xiàn)文獻,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
2 曹小鷗,新具象藝術[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
3 張一斌。賈克梅蒂的“看”,藝術世界[J],2008年版
4 許江,等具象表現(xiàn)繪畫文選[A],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5 黃琪,賈克梅蒂[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 邵大箴,西方現(xiàn)代美術思潮[M],重慶:四川美術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