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鋒 涂玉寶
摘 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huán)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展的時代背景。面對新世紀對教育的挑戰(zhàn),教師理應成為教育教學的探索者、研究者,必須努力改變自己舊的教學思維,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新型教師。
關鍵詞:新課改;專業(yè)成長;業(yè)務水平
一、在不斷反思中提升業(yè)務水平
反思,又譯“反省”,意指不同于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F(xiàn)在,人們通常把反思視為對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那么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就是要求在課后要及時回顧課堂,找出缺點和不足的地方,日后加以改進。對于教師來說,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具體落實:
1.課堂上的教學設計
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每節(jié)課上學生都要接觸大量的信息,而素質教育又要求我們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此,一節(jié)英語課,幾十分鐘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要盡可能做到聽、說、讀、寫面面俱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讓學生盡可能高效率地接受這些內容,那么一節(jié)課詳細的、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就是必不可少的。同一年級教師所使用的教材、教案都是相同的,這就意味著每位英語教師每天給學生呈現(xiàn)的內容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呈現(xiàn)出這些內容。
課前備課的時候我總是反思是否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仔細揣摩,綜合取舍,重新組合,而且還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進行安排、布置。課后再根據(jù)該節(jié)課的具體得失來分析對策。
2.教學語言的表達
教師授課的過程就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名學生,他的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板書板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演示等等??邶X清楚、語言連貫流暢、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還經(jīng)常需要用一種語言來解釋另外一種語言,而且文化差異也是經(jīng)常要遇到的。我經(jīng)常在課前翻書,上網(wǎng)查資料,為學生多準備一些文學常識資料,為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文學差異。這樣在課前,我就要經(jīng)常反思我自己的理解是否是正確的,我能否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來讓學生認同我。一次上課時遇到一個短語a hot potato / a tough nut。當時我讓學生猜想此短語的意思。回到辦公室想如果當堂演示可能有效。于是,第二天我就帶了一個剛烤好的土豆,用它來進行演示,看到我不停地換手,學生馬上就明白的它的意思,這樣反倒省得我挖空心思用語言來表達了。
另外,在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機智、教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也是我經(jīng)常反思的重點。
二、在不斷“充電”中拓展專業(yè)知識
充電,現(xiàn)代多引用到為企業(yè)、個人補充力量或知識,不斷使自己進步提高。隨著高中英語新教材在全國的推廣,在使用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許多教師感到內容多,教材編排多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活動多,對口語要求高,而且所選文章新穎、緊跟時代,又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例如:高二人教版第二單元講到克隆技術,有些教師本身知識面狹窄,對教學內容陌生,以至難以很好地設計教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案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直接影響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
在每一個成功的教師的背后,自有他成功的秘訣和法寶。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重視職后的自我“充電”和自我教育。我認為教師充電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更新教育理念,實現(xiàn)教學由傳統(tǒng)型向現(xiàn)代型的轉變
這一次課程改革,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社會在變,學生也在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必須隨之而改變,隨著英語教改的不斷深入和新的教學觀念的逐步形成,教師僅僅滿足于“看得懂教材,進得了課堂”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人人平等。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進步、豐富知識的過程。
2.優(yōu)化知識結構,加強自身修養(yǎng)
作為英語教師,我深刻地感受到更新教育理念,實現(xiàn)教學由傳統(tǒng)型向現(xiàn)代型的轉變,在信息時代鞏固和深化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必要性,要把自己的知識變成學生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應該是復合式的、多層次的知識體系。首先,應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不斷地學習、研究語音、詞匯、語法、語義、語用方面的知識。其次,要有堅實的語言功底,掌握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能流利、靈活地運用英語授課。再次,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領域知識。因為英語這門學科涉及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歷史、軍事、心理、社會發(fā)展等方方面面,僅僅傳授英語知識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了。
3.講究方法,持之以恒
職后的自我“充電”貴在堅持,除了利用傳統(tǒng)的自學方式和繼續(xù)教育資源之外,還要科學地利用不斷涌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如:虛擬課堂、網(wǎng)絡培訓等。要將自我“充電”和教科研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具體實踐、反省思考”結合起來,使“充電”和教育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此外,自我“充電”要注意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更不能一曝十寒,或夢想一勞永逸。
當前,我國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既關系到新世紀億萬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又關系到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中英語教師是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的主體,是推進高中英語新課改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高中英語新課改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能否最終得以成功落實,取決于廣大高中英語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更取決于他們業(yè)務素質的高低。
總之,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方法,教師只有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實踐中學習,并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研究,才能適應新的變革,這也是身為教師工作、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 湖北省團風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