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不輟的黃建東,紅塵不染地把玩二王襟懷、顏肥柳瘦而紛紛躍然紙端,并積數(shù)十年之工而厚積薄發(fā),終成書家——不問工拙問性情——那是學不來的一種心境。
走進書房,惟見大大的書桌上翰墨書香猶聞,筆墨淋漓;書桌一側,隨手可陳的一疊習作,如同一處文化景觀,無不山川形勝。有人稱,晉人崇尚剛柔相濟,骨豐肉潤的“中和”之美;唐書如詩,注重情感的主觀個性更豪邁——黃建東兼而學之。
讀帖、臨貼,閉關習字,已是黃建東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比如,一紙長卷《龍神感應記》心正字工,雜糅二王、晉唐韻致。其字疏密有致,不激不厲。揖讓顧盼間,仿佛五百羅漢坐禪入定,各自為政。章法上,他更是意在筆先,塵緣放下“滿紙煙云筆下生”。讀著讀著,人仿佛融入字中……好的字,就是能把不是字的東西寫進字里,這就是藝術,不是匠氣可以達到的境界。
或許,一幅作品,就是他一個天人合一的過程。
(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