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回老家,到鄰居家串門,4歲的小侄子忽然蹦蹦跳跳地跑進院子:“姑姑,回家吃飯。奶奶烙的糖火燒?!闭f這些時,小家伙兒一臉認真。我急急與鄰居告別,跟他一起回家。走到半路,小家伙兒忽然哈哈大笑:“姑姑,你上當(dāng)了。奶奶根本沒烙糖火燒,面還沒和呢?!?/p>
“你騙姑姑?”“沒有啊。我跟你鬧著玩兒—想叫你回家來陪我玩啊。”“以后不許這樣,這一點也不好玩?!币荒觌y得回家一次,縱是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有點問題,我也沒太往心里去。
可我漸漸發(fā)現(xiàn),小侄子越來越愛跟我“鬧著玩兒”。電話里,我問他在做什么,他順口就說正在吃飯,我緊接著問他吃什么,他又哈哈笑說正在看動畫片。從幼兒園放學(xué)回來,他一臉深沉狀進家門,走到我面前說:“對不起,姑姑,我沒評上‘好孩子’?!蔽艺参克执笮Γ骸肮霉谩薄澳阌质歉音[著玩兒?”那一次,我拉下了臉,“以后不許這樣,這是騙人的行為,騙人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歡?!?/p>
拉著他的小手進家門,母親正在打電話:“寶兒啊,別鬧別鬧,你大姨回來了,來跟大姨說幾句,大姨給你買小汽車……”電話是打給妹妹的,寶兒是妹妹兩歲多的兒子,正在電話里哭鬧不止。聽到外婆在電話里的許諾,真的不哭了,大聲地叫了聲“大姨”。“媽,你怎么能這么跟孩子說啊,我哪有給寶兒……”不是我小氣,實在是母親信口說出的話讓我很吃驚?!班?,不過給孩子扭個彎兒,哪有影兒的事,一會兒他就忘了?!蹦赣H說。
看來,小侄子愛跟人“鬧著玩兒”的把戲就是從奶奶那學(xué)來的。平日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小侄子主要靠奶奶帶,哭鬧的時候,奶奶沒轍了,便多采用一些小計謀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許些漂亮的空頭承諾、買些小東小西、講點子虛烏有的故事……“你說,不想個法兒轉(zhuǎn)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怎么辦?讓他一直哭下去?他爸爸和你還不都是這么長大的?這叫‘緩兵之計’?!闭f起自己的育兒“高招兒”,母親還頗有幾分得意。
我跟母親說:“這些‘緩兵之計’不妥。”老人聽了似乎有滿腹委屈,她更無法理解,自己用這樣的方式養(yǎng)大了自己的兒女,為何偏偏到孫子這里就有問題了。
我沒有跟母親過多地爭論分析,要改變她老人家的教育理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給母親講了講我的經(jīng)歷。
女兒甜甜兩歲多時,我在單位上班,把她放在鄉(xiāng)下跟著奶奶住。過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甜甜跟著爺爺奶奶,簡直成了家里的小霸王,說一不二,稍有不如意,轉(zhuǎn)一圈兒、跳兩跳就滾到地上去了。甜甜一哭,奶奶就心疼,就是要星星月亮也恨不得點頭答應(yīng)了。當(dāng)然,那些諾言后來也有很多無法兌現(xiàn)—甜甜的奶奶也會用“緩兵之計”。
后來的發(fā)展跟小侄子眼下的情形差不多,3歲不到的甜甜跟我說起謊來面不改色心不跳,有時我真就被她唬住了。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后,我趕緊把甜甜接回自己身邊。哪怕上班辛苦一點,哪怕她跟著我多受點委屈。此后,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慢慢將她那些小毛病改掉。甜甜眨巴著大眼睛跟我“開玩笑”,我就給她講“狼來了”的故事,也講些別的和誠信有關(guān)的老故事,讓她明白:一個人要是說話不算話,就會失去信任,最后失去親人、朋友。做事之前,我先跟甜甜商量,征得她同意后,就要做到說話算數(shù)。說話算數(shù)了,給她一些言語或者物質(zhì)上的小獎賞。有時也會遇上甜甜無理哭鬧,但她再哭再鬧,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原則,等她哭累了、哭煩了自然就停下來了。當(dāng)然,更多的時候,我這個大人更要以身作則,教她誠實守信。
現(xiàn)在甜甜都上中學(xué)了,在學(xué)校、在家中,無論老師同學(xué)還是我和她爸都對她很滿意。
為了幫助小侄子糾正問題,我這個當(dāng)姑姑的自然也費了不少心力。好在,問題發(fā)現(xiàn)得及時,還來得及補救。
家教看似瑣碎,沒什么轟轟烈烈的大言論、大事,卻也實實在在沒有一件小事兒,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面對孩子,家長嘴里不應(yīng)有戲言,更不能圖一時省心省力,用那些“緩兵之計”把孩子往錯誤的方向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