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舅舅是個老中醫(yī),在本地很有名氣,他那小小的診所里,常常擠滿了慕名而來的人。
眼下正值寒假,我媽見我天天閑著沒啥事,就叫我上舅舅的診所去幫忙。媽說:“你都大三了,讀的又是中醫(yī)學院的藥劑學專業(yè),去舅舅那兒一來能打打下手,二來可以借機向他學習學習。”
在舅舅的診所里,我主要是在藥房幫著分揀中藥。那幾天氣溫驟降,不少人患風寒感冒,舅舅開出了不少專治風寒感冒的方子。剛開始時,我只顧忙著稱藥、包藥,后來時間一長,才注意到舅舅的藥方頗有些貓膩:同樣一個治療風寒感冒的方子,開出的價格卻差異很大:有的十五元一劑,有的三十元一劑,有的五十元一劑,最貴的達到八十元一劑!
我心里十分不解,一天中午吃飯時,忍不住問起舅舅這事。舅舅聽了倒也不避諱,說:“藥同價不同,實在是迫不得已!那些花錢緊巴巴的市民,衣著寒酸的鄉(xiāng)下人,我自然是不好去賺他們的錢,只能開便宜點。碰上家境較好的,好歹就要賺一些,而對那些有權(quán)勢的官員、錢來得容易的富人,藥價當然就得高些,對于他們,有時你開低了價還真不行!他們覺得太便宜不符合身份?!?/p>
也是湊巧,就在舅舅正欲往下解釋時,有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從外邊診室來到飯廳,手里拎著一摞中藥:“王大夫,這藥怎么這么便宜呀,七包才一百零五塊錢?!?/p>
舅舅先是一愣,隨即連忙跟對方打招呼:“哦,周主任啊,快請坐,今天這藥又是幫吳縣長抓的吧?怎么不見你來呀?”中年男子說:“今天政府辦公室事多,我只得讓搞衛(wèi)生的勤雜工胡大爺代勞。恐怕是他沒把吳縣長的病情說清楚吧?”“喲,吳縣長又患病啦?”舅舅說著,擱下碗筷起身朝外邊診室走去,“這樣,你說說他是什么情況,我再仔細琢磨琢磨……”
不久,舅舅將他“仔細琢磨”過后開出的一個藥方交給了我,讓我去藥房揀藥。
我看了看這張八十元一劑、總價五百六十元的藥方,又檢查了一遍周主任拎回來的中藥,然后拿出七方牛皮紙,把它們攤開在藥柜上,再將周主任拎回的中藥逐一倒在牛皮紙上重新包了一遍,然后拎著藥來到診室,把它交到了正跟舅舅聊天的周主任手中……
【原載2013年1月10日《檢察日報·市井人生》】
插圖 / 要飯也分級別 / 海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