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
也許,將來后人看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二三十年的歷史,對一些字碼,比如城投公司、融資平臺、舊城改造辦公室之類,會有不適的感覺,還有——城管。雖然在這些字碼后面,有許多正直優(yōu)秀的公家人。但時勢造英雄,也抹黑好同志。
這不,8月1日濟南市舊城開發(fā)投資集團公布,將投資十五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二十一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看,這些字碼出現(xiàn)了:舊城,城投。不適了?
翻翻舊賬吧。1908年滿清政府與英德借款五百萬英鎊修建津浦鐵路,遂有濟南老火車站。此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戰(zhàn)后聯(lián)邦德國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直至1990年,火車站仍在使用,當年每天客流量達五萬人,且在快速增長。舊衣服小了,扔了,1992年濟南老火車站拆了。據(jù)說,老火車站非常堅固,比如鐘樓內(nèi)部很多地方用的不是鋼筋,而是鋼軌,石材質(zhì)量也很好,又因為距離火車道太近,不能使用大機械,只能靠人工,用了一個月才拆完。
當年就有專家學者反對。但誰都知道,這沒用。
老物件總被罩著些主義。在2000年第二期《設(shè)計藝術(shù)》雜志上,山東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張潤武刊文《濟南老火車站拆除有感》,引述濟南一負責官員的話,說老火車站是殖民主義的象征,看到它就會回想起中國人民那段受欺壓的歲月,“那鐘樓綠頂子像是希特勒軍隊的鋼盔,有什么好看的?”據(jù)說,此一言砸掉了老火車站。
殖民主義,這話有道理。有一張當年濟南老火車站建設(shè)時的照片,在鐵軌上,一輛軌道車上坐著位洋人,禮帽、西裝、皮鞋,身后四名中國工人留著清朝的發(fā)辮。此洋人正是濟南老火車站的設(shè)計師赫爾曼·弗舍爾,1908年他二十四歲,剛從德國希爾德堡豪森大學畢業(yè)。
用洋人的貸款,用洋人的技術(shù),用洋人設(shè)計師,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民工賣苦力,沒有比這更像殖民主義的了。但用今日的說法,這叫招商引資,解決就業(yè),是官員的政績。
在山東,德國的殖民主義還有青島的排水系統(tǒng)。2011年夏天,當北京、武漢、上海、長沙、成都、揚州等大小城市免費看海時,青島顯出了優(yōu)秀。7月2日到3日,青島降雨超過一百毫米,但雨勢稍停,一般道路只用十分鐘水就排凈了,驚艷左右。青島市排水的底子是德國人打下的,1898年德國人強租膠州灣后開始進行城市建設(shè),德國人在主要街道按雨污分流的方式,鋪設(shè)地下排水管道和暗渠。
不要說1990年有反對殖民主義的綠帽子,到2011年用了德國人的排水設(shè)施,依然要指斥他們,青島文史專家魯海稱,“德國人當年搞雨污分流的出發(fā)點不是造福青島人民,而是讓殖民者享有干凈衛(wèi)生的居住環(huán)境,他們在華人居住區(qū)修的下水道仍然是雨污合流?!?/p>
與殖民主義并列為“三座大山”的還有封建主義。天安門,是封建皇家的大門,出發(fā)點當然不是為了造福全國人民,是不是也應(yīng)該請走?還別說,據(jù)說真有人想過要拆故宮。這事無從印證,但從邏輯上說,這有可能。
但拆過就后悔了。1995年6月,投資三億九千萬元的濟南新客站竣工。2012年,濟南市人大代表劉敬濤等人提交火車站原鐘樓復建的議案。這回官員積極發(fā)話:還你一個“原汁原味”。
能否“原汁原味”另說,但這印證了一個說辭:政績在于運動。最新的例子是,近期陜西省西咸新區(qū)計劃投資三百八十億元,打造一個新阿房宮,同時,阿房宮遺址附近一個投資兩億元的人造景點在運營十三年之后被拆。更大的背景是,全國各地大躍進般造城,城投們大顯威風。
濟南火車站,從五百萬英鎊,到三億九千萬人民幣,再到十五億元,錢不重要,哪個主義也不重要,關(guān)鍵是要運動,生命在于運動,GDP也在于運動。
【原載2013年9月18日《中國青年報·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