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乾隆皇帝對臥佛寺茶舍的偏愛,也不提臥佛寺的禪宗文化,單是在千年七葉菩提樹下聞到一縷茶香,便能讓心安靜下來,一切俗事都煙消云散。
皇家臥佛寺內(nèi)“得大茶舍”,原為乾隆皇帝禮佛之后的茶歇之處,名自乾隆為臥佛御筆“得大自在”——是指消除一切違緣障道、疾病、災(zāi)難,具大威勢,增福開慧,所求如愿,乃至眾生,皆俱解脫因緣,自我圓滿,無礙自在。
得大茶舍,正是“得大心靜,舍得自在”之所,是人們在臥佛寺參禪禮佛之后,心靈沉靜的地方。
得大茶舍位于臥佛寺之內(nèi),臥佛寺位于香山植物園內(nèi),臥佛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從唐代開始就是大乘佛教禪宗的皇家寺廟,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雍正皇帝稱其為“入山第一勝境”、“西山蘭若之冠”。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后,賜名“十方普覺寺”。由于寺內(nèi)臥佛殿供奉銅臥佛一尊,為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鑄造,身長一丈六尺,重十萬八千斤,據(jù)說是為了紀(jì)念唐僧往返十萬八千里西天取經(jīng)的艱苦歷程,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銅鑄臥佛,故俗稱臥佛寺。此寺深得皇帝的崇敬,多有題字,其中乾隆皇帝題字最多,尤為喜愛。臥佛殿內(nèi)上方有匾額“得大自在”,即為乾隆皇帝所書。寓意生命最大的圓滿與自由。
臥佛寺除著名的銅臥佛外,寺內(nèi)處處是寶物。三世佛殿內(nèi),帶有乾隆皇帝塑像的十八羅漢現(xiàn)得格外的與眾不同。三世佛殿前建寺時所植的兩株娑羅樹也是寺內(nèi)獨特的寶物,以前曾有一說法:“游臥佛寺,看娑羅樹”。娑羅樹只在南方幾個城市生長,而北方,臥佛寺娑羅樹枝干參天,長得這樣好,實屬少見。三世佛殿東西兩側(cè),有兩株古銀杏樹,樹齡在800年以上,挺拔蒼勁。傳說,這兩棵樹是為了象征釋迦牟尼涅槃于娑羅樹下,早年從印度移植來的,因而此樹又有“圣樹”之稱。得大茶舍就位于寺內(nèi)三世佛殿東邊,千年銀杏結(jié)果之時,得大茶舍會為貴客奉上銀杏果品。茶舍、佛門、千年果位,如來自在心。
不得不說的還有臥佛寺天王殿前的千年古蠟梅——京城蠟梅之冠。傳說這株蠟梅植于唐貞觀年間,曾經(jīng)一度枯萎,而后又發(fā)出新芽,長勢茂盛,所以又叫它“二度梅”。近幾年,這株千年古蠟梅年年開花,花密而多,氣味芳香,每年早春都有很多喜愛蠟梅和攝影的游客前來欣賞?!岸让贰本驮诘么蟛枭岽扒埃芬豢诓?,抬頭望向窗外,幾片雪花落在臘梅枝上,心靜能聽落雪聲。如此美景,如此茗香,澄懷清靜中,舍得自在。
得大茶舍所在臥佛寺的東廂房,即是當(dāng)年乾隆皇帝禮佛參禪之后的茶歇之處。乾隆皇帝在世八十八年,為中國歷代皇帝中之壽魁,喝茶是他養(yǎng)生之一法。
他一生嗜茶如命,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倍求精工。他首倡在重華宮舉行的茶宴,豪華隆重,極為講究。他還規(guī)定,凡舉行宴會,必須茶在酒前,這對于極為重視先后順序的國人來說其意義是很大的。
得大茶舍坐臥在三世佛殿東側(cè),娑羅寶樹下,開門便見京城蠟梅之冠。昔日帝王御品之,今日香客茶。
得大茶舍溶于皇家臥佛寺,一縷茗香,就是想讓茶客穿越百年的時光,像乾隆皇帝那樣在繁忙國事中抽身,去虔誠禮佛之后獲得那份平靜的心,舍得給自己一份不曾有的自在。
得大茶舍的茶葉,都是原產(chǎn)地特供;茶具都是選自名門上品,景德鎮(zhèn)的瓷,宜興的紫砂;茶藝師都是溫潤如玉的清雅女子;泡茶所用的都是遠方所運來的山泉;縷縷沉香輕漫,隱隱古琴悠揚,思緒飄飄,慢慢回味皇室茶香……
乾隆在登基之后即首創(chuàng)了“三清茶”,他采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以雪水烹煎。按乾隆見解,這三種物品均品格芳潔、清正,而茶則可制清導(dǎo)和,用雪水烹煎后既清香爽口,又意味深遠。得大茶舍曾舉辦過43次三清茶宴?!耙徊杓鎸懶娜缢?、“勤政乘時共勖誠”分別是乾隆在《重華宮茶宴》及《三清茶聯(lián)句》中對臣下的勉勵和對自己的自勉。他認(rèn)為在茶道中含有治國的大道。即茶道體現(xiàn)了以“和”為哲學(xué)思想核心的儒家中庸之道?!皩拕t濟之以猛,猛則糾之從寬。”所以他把品茗作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途徑,同時把茶禮、茶儀作為講德政、倡清廉、崇禮儀、示恩惠、得人心的一種政治手段。
得大茶舍在專家指導(dǎo)下沿用乾隆古法,用上等梅花、佛手、松子仁所泡制的“三清茶”,清香芳正,明鏡心里,得大自在。
得大茶舍每年清明前,西湖的茶莊會將那一片定制茶地的龍井送過來。乾隆皇帝曾作詩《坐龍井上烹茶偶成》曰:“龍井新茶龍井泉,一家風(fēng)味稱烹煎。寸芽出自爛石上,時節(jié)焙成谷雨前。何必鳳團夸御茗,聊因雀舌潤心蓮。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禪?!泵髑褒埦置婪Q女兒紅,“院外風(fēng)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龍井茶配上這優(yōu)美的句子如詩如畫,堪稱西湖龍井茶的絕妙寫真。
得大茶舍的普洱,亦來自云南獨家茶園特供,并采用當(dāng)年貢品的工藝制作;得大茶舍的普洱,是禪茶,運回北京之后,先在三世諸佛殿供奉,禮沐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三世佛法,禪茶一味。詩曰:“嫩綠邀春焙,余甘浹齒牙。神清非澡雪,普洱譽仙家?!毕鄠?,普洱也是乾隆皇帝命名的。普洱茶歲歲入貢清廷,歷經(jīng)兩百年而不衰,皇宮中“夏喝龍井,冬飲普洱”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和傳統(tǒng)。
得大茶舍的鐵觀音,采自安溪特供茶園的上品鐵觀音,茶香佛心,有詩云:“安溪競說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犀心。”據(jù)傳乾隆六年春,安溪西坪南巖王士讓士讓奉調(diào)入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并把帶來的茶葉饋贈侍郎方苞。方苞見其味非凡,便轉(zhuǎn)進內(nèi)廷。乾隆飲后大加贊譽,愛不釋手地望著那茶說:“此茶烏潤結(jié)實,重而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就名為‘鐵觀音’吧!”從此,鐵觀音茶名聲鵲起。
得大茶舍的諸多香茗,正等待著與君共品。菩提樹下,古寺,品茶,參禪,領(lǐng)悟人生,難得心靜,舍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