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婷 管言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逼鋵嵖谡Z交際猶如空氣,充溢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開口說話就是與人交流。在各種交際場合中,善于傾聽、表達與交流,能夠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然而對于城鄉(xiāng)結合區(qū)的小學生而言,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是他們能力發(fā)展的“軟肋”,他們常常是見了人不敢正視,當眾說話不時低聲細氣、扭扭捏捏,就是結結巴巴、辭不達意,而且詞語匱乏,在說話時常常受方言影響,將不規(guī)范的方言詞摻雜其中,如把“不知道”說成“知不道”,“接我回家”說成“扯我回家”等,長此以往,將影響和制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提高城鄉(xiāng)結合區(qū)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除了要上好口語交際課,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景,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等等之外,我覺得還得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教師引領營造和諧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就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說流利的普通話,給學生一個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小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和模仿性都很強,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口語交際中的示范作用,學生就會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中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堅持用普通話教學,用普通話與學生交流,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學生剛和我交流時說話結結巴巴,甚至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方言,我經(jīng)常耐心地糾正他們,鼓勵他們慢慢用普通話來表達意思,天長日久的熏陶,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二、以讀促說,讓學生說話前先喝“雞湯”。
一個善于交際的人,一定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語匯等文化底蘊為基礎,而一個人知識的積累和人生視野的拓展是離不開閱讀的,因為只有通過閱讀薈萃人類智慧的各種讀物,才能吸取口語交際所需要的營養(yǎng)“雞湯”——豐富的語匯,才能在口語交際中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引人入勝。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喜歡閱讀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用詞生動準確,說話條理清楚,很有感染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以讀促說,我在班內(nèi)進行了“每天閱讀25分鐘”的活動。通過階梯式的閱讀活動,不少學生養(yǎng)成了“無書不讀”的閱讀習慣,每天閱讀遠遠超過了25分鐘,名著、傳記、科普讀物紛紛走進了他們的生活。廣泛的閱讀不光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帶動了他們交流探討的熱情,課間,他們常常三五成群討論課外閱讀所得,比如:哪本書有趣,哪個故事感動了自己,哪句話給了自己啟發(fā)等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令人刮目相看。
三、三位一體,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大,口語交際的外延也就有多大。日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構建課堂、家庭、社會的大口語交際觀是促進使學生全員、全程參與口語交際鍛煉,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1、扎根課堂,關注細節(jié)。在課堂上向?qū)W生系統(tǒng)介紹口語交際的基本常識、基本要求及技巧策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是不斷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途徑。但很多老師忽略了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時的完整性、準確性,致使學生平時說話不完整、表達意思不準確。因此,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就要關注學生平時的說話,時時提醒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表情達意。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細心人,在與學生交流的細節(jié)處滲透口語交際技巧,就能使學生不知不覺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植根家庭,加強鞏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此,我注重保持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并告知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同時我也經(jīng)常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例如:復述課文、與家長分角色朗讀課文、介紹學校新聞等,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3、走向社會,大膽實踐。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社會交往中能很好地運用實踐,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學生口語交際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泉,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讓學生見多識廣,能說會道。實踐出真知,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生活在社會之中,與人打交道的際遇無處不在,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不僅要在教學中去發(fā)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而且要在生活實踐中鞏固和拓展口語交際的訓練,鼓勵學生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使學生真正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