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麗榮
“高揚在河北”系列訪談之二 省委領導班子的好班長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呂傳贊談高揚
文 杜麗榮
杜麗榮:呂主任,您好!1982年到1985年,高揚同志擔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時,您任省委常委。請談談您對高揚同志的看法。
呂傳贊:上世紀80年代初期,高揚同志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期間,我是省委常委、科教部部長,曾與他共事兩年多。他的人格魅力、品格風范、工作魄力、領導藝術、大局意識等,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心中矗立起一座豐碑。他堪稱是共產黨人的楷模、省委書記的榜樣。他在河北三年間,選拔年輕干部、調整領導班子,深入調查研究、多次主持地市縣級領導干部會議解決實際問題,抓黨風、機構改革、黨政分工、農工商財學等方面的一些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全面布局和總攬全局、發(fā)揮班子的積極性,倡導新的文風會風、關心干部學習;此外,還寫雜文揚正氣,倡導編寫經濟文章,等等,富有成效地做了大量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為扭轉黨風、打開河北工作新局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卓越貢獻。
杜麗榮:您認為高揚同志領導下的河北省委,在選拔年輕干部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呂傳贊:“文革”結束之后,河北干部隊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年齡老化,二是職數偏多。這種狀況已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從1982年起,中央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出干部隊伍要堅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就是要求新選拔的干部具有這四個方面的素質。
從河北省來講,1982年下半年,高揚同志擔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后,按照中央提出的“四化”要求,在全省范圍內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這次選拔,我認為河北有幾點突破:一是在把握革命化的標準方面,拋棄了過去那種“唯成分論”——只重視家庭出身,不看個人表現的做法,而是更看重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現和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態(tài)度;二是打破了過去論資排輩的做法,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從省級領導班子的選拔來講,把選拔范圍擴大到了縣、處這一層干部,在做法上采取了大范圍、拉網式的“海選”,視野非常廣泛;三是在知識化、專業(yè)化方面重視學歷,但又不唯學歷,注重真才實學。入選的不少同志原有學歷并不高,但通過長期自學和實踐鍛煉確實很有水平;四是重視對黨外和民主黨派優(yōu)秀干部的選拔和使用。這在當時,是干部選拔任用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杜麗榮:在與高揚同志共事的幾年里,他哪些方面讓您記憶猶新?
呂傳贊:他給我印象最深的有這么幾點:
一是好學。高揚同志是一位參加工作多年的老干部,又是一位20世紀30年代畢業(yè)的老大學生,他的學識和閱歷,是非常豐富的。他在河北擔任領導期間,每天都堅持學習,刻苦讀書,從書中汲取新知識。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還是歷史、哲學,古今中外,無不涉獵。他聽到哪里出了新書,總是想方設法買來閱讀。有一次,為了買到《大趨勢》一書,竟連跑了好幾個書店。他還很重視對報紙雜志的學習,像《人民日報》《求是》《新華文摘》《瞭望》等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報刊,他每期必讀,利用這些報刊來掌握各方面的動態(tài),從中尋求一些工作上的重要思路或思想。高揚同志勤奮好學的精神,為當時處在歷史轉折時期的河北廣大干部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二是非常重視調查研究。高揚同志反對作風浮漂,注重調查研究。他天天思考問題,同時帶著問題有目的地下去調研,他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對群眾的感情、態(tài)度問題,不僅僅看作是作風問題,而是提高到信仰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在河北,他曾以無比的堅定和勇敢,做了一件他自稱“可能是為群眾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可能被認為是犯了個大錯誤”的事情,那就是他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改革。他在調研之后感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落后,已經到了令人不能容忍,有辱社會主義聲名的地步!”他坦言:“這樣下去,我們是沒法向農民交代的!”他就此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了關于辦好農村中小學的意見,觸及教育體制問題,這在當時是需要勇氣和擔當的,其精神非??少F。1982年11月,圍繞河北工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問題,他深入到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的邯鄲市進行了十多天的調研活動,之后提出了要按地方、全國和國際市場銷售的產品分三類進行排隊,并據此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他提出要篩選一批真正有優(yōu)勢又能為國家多創(chuàng)利稅的企業(yè),予以重點扶持,等等。他帶著問題下去調研,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建議,經省委常委會討論之后轉發(fā),對促進全省工業(yè)企業(yè)的結構調整和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是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高揚同志到河北時已經73歲了,他從北京來的時候只帶了一位秘書。他下鄉(xiāng),總是同幾個隨員一起坐一輛面包車;他開調研會,總是自己口問手記;他在大小會上的發(fā)言稿,都是自己起草,從不讓人代勞。這一作風令人敬佩不已,在全省干部中更是有口皆碑。他在河北三年間,和老伴兒一直住在辦公室,吃飯在食堂,從未要求機關給過任何照顧。我到他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時候,看到他不是在伏案批閱文件就是在認真讀書,工作精神總是處在最佳狀態(tài)。他的生活很簡樸,不講奢華,不圖享受。樸素而簡單的生活習慣,使他時時處在清新和充實之中。
四是非常重視黨的建設。用高揚的話說,就是以后應該經常整黨,他借整黨的機會對河北黨組織情況進行了系統的了解,對黨組織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1983年7月,高揚代表省委提出了“振作精神,振興河北”的口號,狠抓省直機關黨風政紀,激發(fā)了全省干部群眾為河北作貢獻的工作熱情。
(責編/梁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