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建國
高中的教材多偏重于對音樂的欣賞,那行云流水般的天籟之音,那歷史沉淀的經(jīng)典之作,那流行的時尚元素,無不訴說著心靈最美的詩。而高中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他們年齡就是一首最美的青春之歌,心中蕩漾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懾與向往,看什么都會在心中吟成一首懵懂的小詩,他們的作文已少了童年的稚氣,語言也更成熟,頭腦中會有無數(shù)色彩絢麗的凰面,這是他們的年齡所致,這也是我們音樂課堂更應(yīng)充滿詩情畫意的理由之一,理由很多,但如何讓音樂課堂充滿詩情畫意是做音樂教師應(yīng)不斷思考的。
一、詩情畫意的課堂,需要教師詩意的激情
“我每次聽到音樂,都會激動不已,有時甚至會流淚,聽到歡快的音樂還會情不自禁地舞蹈,哈,不好意思,你知道我舞跳得不好……….我做了一首小詩,就是前天聽合唱指揮時作的,你看好不好啊……….”這是一個同行朋友前天閑聊時說的心理話。
音樂教師應(yīng)該是有激情的人,這里的激情是對音樂教育的熱愛,是對學生的理解、寬容和信任,是對音樂充滿親近的感動,是對文學藝術(shù)的信仰和崇敬,是對生活的熱愛,是能隨口吟出小詩的靈氣,是能出口成文的底氣,音樂教師不能只是傳送音樂的播音器,更不是報幕員,應(yīng)是融文學、科學、愛心、靈氣于一身的人,音樂教師需要的是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我們才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擁有走進課堂的“福氣”----幸福之氣。才能帶給學生詩情畫意的境界。
二、詩情畫意的課堂,需要教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
教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直關(guān)重要,我們不能在課堂上無病呻吟,裝摸做樣,只有把握準了教材,找準了教學的重難點,我們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詩情畫意的課堂才真正能充滿詩情與畫意。
如欣賞《春節(jié)序曲》,這是一首學生很熟悉的音樂,正因為熟悉,學生可能根本就不會有多大興趣,那么是否還有教學的必要呢?顯然是有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份,是一首國內(nèi)比較經(jīng)典的音樂之一,正因為熟悉,我們更應(yīng)讓學生去正確理解,去為之感動,并能通過學習,讓學生有新的認識與提升,并能正確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學中如何理解三個樂段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音色所構(gòu)成的不同情感就成了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在頭腦中產(chǎn)生春節(jié)喜慶的畫面,并能把此畫面用形象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就成了教學的難點。對教材有了正確的理解,教學設(shè)計與活動自會循序展開。這也是在市上賽課能獲一等獎,并能讓學生難忘、喜愛的原因之一,有人說高中的孩子開始成熟,已不喜用肢體語言表達,他們含蓄了,討厭手舞足蹈,其實不然,當老師真正把學生引進音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從內(nèi)心彌漫出無限的創(chuàng)造才能。
三、詩情畫意的課堂,需要教師準確詩意的語言引導
“春,是孩子天真地笑臉,叮咚的河水,正洗滌冬日冰涼的衣衫….”這是一位音樂教師在學生欣賞《春》時插入的一段話。
“媽媽是天,給我們陽光雨露,媽媽是地,送我們吉祥平安!……”這是欣賞《母親》時一位音樂教師的即興導語。
音樂教師除了具備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舞蹈,更應(yīng)關(guān)注課堂教學語言的正確和詩意,欣賞音樂前有教師常說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來欣賞×××的作品,這首樂曲叫《×××》,請大家認真聽音樂,完了。然后是學生無精打采的神情或興高采烈的說話聲。如果教師在學生欣賞作品前有生動正確的的語言描述,有煽情的話語對學生情感的適時調(diào)動,我想,那一定是另一番景象。記得北京八中一位音樂教師上《黃河頌》一課時,教師語言并不多,關(guān)鍵處,不時插入那么一兩句煽情的語言:“這是黃河在怒吼!這是大地在歌唱!”“聽,千千萬萬人民在吶喊: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學生的情感不斷調(diào)動著,激勵著,眼里也熱淚盈眶起來,這時的音樂已不再是音符,已在教師詩意的語言引領(lǐng)下幻化作心靈中最動人的情感,形成頭腦中生動的畫面。
教師引導靠語言,只有語言準確而詩意,才不會破環(huán)音樂自身的生動。因為準確還不夠,準確是科學,詩意是藝術(shù),音樂是藝術(shù),教師切不可破壞藝術(shù)本身。
四、詩情畫意的課堂,需要教師組織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營造
“高.一三班在上音樂課,哈,好熱鬧?。∧闳タ绰?,學生又是舞蹈又是討論,還有的在黑板上用線條在作畫呢,那個音樂不知叫什么名,總之挺好聽的?!弊蛱煸谒圀w學校聽李西林老師的講座時,同事從外面進來激動的告訴我,經(jīng)不住“誘惑”,跑到了五班教室外。教室里很安靜,并沒同事說的那份熱鬧,音樂聲悠揚,學生的確在活動,黑板前作畫的是兩個學生,不時低頭思考,不時用筆在黑板上勾畫,已有一定輪廊,像山,又不像,像水,好像也不是,點點圈圈,到挺神秘而美麗;另有幾個學生隨意地坐在一起,小聲地討論著,不時用手托腮思考、聆聽;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座椅后面的六七個男女生,他們用手中的書當?shù)谰撸M情地、自由的用舞姿表達著,合著音樂節(jié)拍和力度的變化,時而轉(zhuǎn)圈停留,時而伸展雙臂,動作雖有些幼稚,但神情卻很陶醉,很有感染力。還有的學生坐在凳上,有的微閉雙眼,有的用手揮著拍,有的輕輕晃著頭,老師在學生中穿行,用眼神和肢體語言鼓勵著學生,音樂聲聲,并沒因他們的舞蹈和討論所掩蓋,我知道,他們一定在用自己的方式聆聽音樂,多好的參與,多好的活動!音樂結(jié)束,學生不同的理解一定感染每個人,每個人不同的理解又會讓每個同學有更多的收獲。
是啊,教學教學,即有教,更有學,“教”可以是說教,更多則應(yīng)是讓學生在“動”中去感悟,“學”那一定不是模仿,特別是音樂。欣賞音樂靠的是聽,聽久了學生就會厭,不信你讓學生聽我們十分熟悉而喜愛的音樂《梁?!?,第一遍教師只需作簡單介紹,學生就會十分感興趣,但如果讓學生連續(xù)聽上兩三遍,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情感會轉(zhuǎn)移,思維也會改變,這是自然現(xiàn)象,是人的注意能力所決定的。因此,課堂教學需要組織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情感才會被調(diào)動和激發(fā)。
羅杰.若斯說:“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凈之和聲愉悅?cè)说母泄?,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fā)人的情感”。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曾說:“藝術(shù)的精髓并不是技術(shù),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的自由表達,便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音樂效果”。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吧,因為它能帶給學生幸福,能讓他們的心靈毫無障礙的自由表達,能激發(fā)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