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博,李玉航,徐樹堂,艾婷婷,王浩
(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平歐雜交榛又稱平歐雜種榛,俗稱大果榛子。是20世紀80年代,由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利用我國原產的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Fisch.)與引入我國的歐洲榛(C.avellanaL.)進行種間遠緣雜交育種研究選育出的優(yōu)良品種[1,2],該品種既具有平榛的抗寒性強和風味佳的特點,又具有歐洲榛的果大、皮薄、豐產、病蟲害少等特點,是具有廣闊發(fā)展前途的堅果樹種之一[3]。為了保持平歐雜交榛原有的遺傳性狀不退化,現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壓條等無性繁殖方法繁殖苗木。榛子為難生根樹種,其組織培養(yǎng)在國內未見有成功報道,扦插、嫁接的方式繁育的苗木成苗率又較低,故平歐雜交榛多采用自根直立壓條法繁育苗木[4]。前人已經在平歐雜交榛苗木繁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3,4-7],然而在不同修剪措施對平歐雜交榛苗木繁殖的影響方面尚未見有報道,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旨在使平歐雜交榛苗木繁殖方法更加系統(tǒng)完善。
試驗地位于科爾沁沙地東南邊緣的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zhèn),42°43′N,122°22′E,海拔226.5m。年降水量為500mm左右,多集中于7-8月。年蒸發(fā)量1 600mm左右,大約為降雨量的3倍。年均氣溫6.1℃左右,≥10℃年積溫2 89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34.1℃,最高氣溫43.2℃。無霜期154d,屬北溫帶亞濕潤氣候區(qū)。本地區(qū)土壤類型主要為風沙土。
2.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引入的,經過多年培育選出適合章古臺沙地栽培的平歐雜交榛3個優(yōu)良品(系):82-11、84-226、84-254。3個品(系)按2m×3m株行距于2009年栽培在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產業(yè)園內,東西行向,各品(系)混植。栽培地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合計5 400余株。
2.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2年在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產業(yè)園內完成,按品(系)和處理方式選擇5株生長健壯、長勢良好、無機械損傷的平歐雜交榛植株,5次重復,于3月底4月初榛樹未萌動前進行修剪處理:(1)重剪處理,即剪除植株所有的1年生枝條,并對2年生枝條剪至1/3處;(2)輕剪處理,即對植株的1年生枝條剪至2/3處;(3)對照處理,未做任何修剪自然生長的植株。所有榛樹修剪處理前都應去除病枝、萌蘗及1年生徒長枝。6月中下旬進行苗木繁殖,所有處理均以鋸末子為基質,采用自根直立壓條法繁殖。10月底待植株及苗木停止生長后,調查不同處理的單個植株產苗量,每個植株隨機選擇3株繁殖苗木,并調查其基徑和苗高。
3.1 不同修剪措施的平歐雜交榛繁苗情況
不同修剪措施的平歐雜交榛苗木繁育情況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修剪處理以后的平歐雜交榛植株繁苗數增多,且修剪的程度對繁苗數影響顯著,輕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繁苗數比對照只有少量提高,而重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繁苗數明顯高于對照和輕剪處理。不同品(系)的平歐雜交榛平均繁苗數也有差別,其中82-11最多,84-254次之,84-226最少。
圖1 不同修剪方式的平歐雜交榛產苗數
3.2 不同修剪措施對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基徑的影響
不同修剪措施對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基徑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自然生長的平歐雜交榛84-254繁殖的苗木最粗,82-11次之,84-226最細。修剪處理后不同品(系)的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的基徑都有所增長,但增長的程度不同,84-226增長的最多,輕剪和重剪比對照都有顯著增長,84-254增長的最少,重剪處理的繁殖苗木與對照基本相同。修剪程度對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基徑的影響正好與對繁苗數影響的結果相反,輕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基徑明顯大于重剪。
圖2 不同修剪方式的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基徑
3.3 不同修剪措施對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高生長的影響
圖3 不同修剪方式的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生長高度
不同修剪措施對平歐雜交榛繁殖苗木生長高度的影響見圖3。從圖3中可以看出,自然生長的平歐雜交榛植株繁殖苗木生長高度明顯大于修剪處理的植株,不同的品(系)也有差別,84-254繁殖的苗木生長最高,84-226次之,82-11最低。另外,重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植株繁殖苗木生長高度略微大于輕剪處理的植株繁殖苗木。
4.1 對平歐雜交榛進行修剪處理可以提高植株的苗木繁殖數量,且對繁殖苗木的基徑也有提高,而繁殖的苗木生長高度卻顯著低于自然生長的植株。修剪程度對平歐雜交榛植株繁苗情況的影響結果也有不同,重剪處理雖然可以顯著提高平歐雜交榛植株的繁苗數量,但繁殖的苗木基徑明顯小于輕剪處理,繁殖的苗木生長高度也顯著低于自然生長的植株,另外,重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植株繁殖的苗木生長高度與輕剪處理差別不大。
4.2 不同品(系)的平歐雜交榛植株繁苗情況也有差異,82-11的植株繁苗數量明顯高于84-226和84-254,而繁殖的苗木基徑和生長高度卻低于其他2個品(系)。
4.3 重剪處理的平歐雜交榛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較大數量地繁殖苗木,但對樹體本身傷害較大,不利于榛園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新建立的榛園不建議重度修剪,應采取適度修剪,平衡樹勢,也有利于繁殖苗木。
[1]張宇和,柳鎏,梁維堅,等.中國果樹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2]梁維堅,解明,董德芬,等.榛子新品種選育研究[J].中國果樹,2000(2):4-6
[3]鄔俊才,孫冬偉,顧玉鋒,等.平歐雜種榛子苗木壓條繁育技術[J].北方果樹,2006(2):21
[4]對榛子不同繁殖方法的研究[J].宮永紅,譯.北方園藝,1997(5):50-51
[5]孫冬偉.平歐雜交榛子不同基質壓條繁育試驗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1(1):24-25
[6]宋鋒惠,史彥江,卡德爾.雜交榛子壓條苗繁殖技術研究[J].經濟林研究,2004,22(4):56-58
[7]宋麗紅,扈紅軍,曹幫華.榛子無性繁殖及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7(5):91-92